海尔的成立历史是怎样的?
海尔集团是1984年从德国引进利勃海尔冰箱生产技术,在青岛冰箱总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国家特大型企业。在张瑞敏总裁提出的“名牌战略”思想指导下,海尔集团通过技术开发、精细化管理、资本运作、并购控股、国际化经营,从一个亏损654.38+0.47万元的集体小厂迅速成长为中国家电第一名牌。创业初期,只有一个产品,员工不到800人。现在海尔拥有42大类8600多个规格的名牌产品群,员工超过20000人。海尔以引进冰箱技术起家,如今依靠成熟的技术和雄厚的实力在东南亚、欧洲等地建厂,实现了向欧洲发达国家出口成套家电技术的历史性突破。海尔集团的发展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名牌战略阶段(1984-1991年),用了7年时间实施名牌战略,通过专心致志做冰箱的过程,建立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在多元化战略发展阶段(1992-1998),通过企业文化的延伸和“东明西暗”的理念,用了7年时间成功实施多元化扩张。在国际化战略阶段(1998-),以打造国际知名品牌为导向的国际化战略正在通过以国际市场为三分之二发展空间的战略加速实施和进展。目前,海尔在海外发展了62家经销商和3万多个营销点。海尔的发展目标是在本世纪初进入世界500强,在中国创造世界名牌。1997年,美国《家用电器》杂志公布了全球增长最快的家电企业,海尔超越ge、西门子等世界知名品牌,排名第一。3月25日,1998,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受邀哈佛大学论坛,“海尔文化激活哈克鱼”案例正式写入哈佛大学教科书,这标志着海尔真正走向了世界。1998165438+10月30日,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称,海尔在亚太地区口碑最好的公司中排名第七,是唯一进入前十的中国企业。1999期间,美国《财富》杂志以《中国海尔的力量》为题,对海尔集团的成就进行了大篇幅报道。在' 99财富论坛上海年会上,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将作为唯一的中国家电企业家出席并发表演讲。1999 65438+2月7日,英国《金融时报》公布了“全球30位最受尊敬的企业家”排名,海尔总裁张瑞敏位列第26位,这是中国企业家在全球获得的最高声誉。为了加快企业进入世界500强的步伐,海尔“三园一校”建成。三个园区分别是海尔开发区工业园、海尔信息园、美国海尔园区,第一个学校是海尔大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