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私募有望试水“私转公”!海外知名机构拟落地或在2021。

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步伐正在加快。券商《中国记者》近日获悉,外资私募未来可能有望试水“私转公”,包括富达国际在内的部分机构已在积极准备,业内预计2021正式落地。

富达低调策划“私对公”

从2017开始,外资机构开始通过WFOE PFM进入中国资产管理市场。截至目前,已有18家外资机构注册。据统计,富达李泰投资、瑞银资产管理、施罗德投资等14家外资私募相继推出产品。

但相比私募业务,外资机构显然更看重在华公募业务。此前,部分外资私募对未来转行公募表现出强烈意愿,但政策安排一直是很大的限制。然而最近,事情似乎有了一些进展。

据知情人士透露,富达国际在上海的外商独资企业(富达李泰投资)已经开始筹划公开募股业务。“准备工作从今年开始。富达计划暂停发行更多私募产品,并将按照公开发行的标准对公司进行升级。公司还专门筛选了外包服务商。”

另一位接近富达的人士告诉记者,富达大概已经和监管部门沟通过了。业内人士预测,未来政策进一步明确后,外资私募“私转公”试点正式落地可能在2021年之后。券商《中国记者》就此事向富达求证,对方未予置评。

富达国际是一家知名的海外资产管理公司。成立于1969,原是美国富达投资的国际投资部门,1980从富达独立出来。目前,该公司管理着超过4000亿美元的客户资产。2017,1年6月,富达国际一家外商独资企业获得境内私募业务资格,成为首家获得该资格的外资资产管理公司,至今已备案发行4只证券私募产品。

“确实有很多国外私募有转公募的想法。在政策上没有具体的要求和指导方针。他们应该和当地一样,对可追溯的业绩、人员、资金有要求。也许政府将来会进行一个外资‘私人转让’的试点项目。我们还是希望利用私募牌照,先把产品和业绩做好。有了好的品牌效应后,以后如果转公募会更顺利。”某外资私募负责人表示。

金融开放步伐加快。

业内预计,外资私募将于2021正式落地,与国内金融对外开放的时间表不谋而合。因为外资私募“转私为公”意味着公募基金外商独资经营的放开,需要金融业进一步开放的政策支持。

去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参加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会“货币政策正常化”分论坛讨论时,宣布了进一步开放金融业的具体措施和时间表。

易纲表示,中国将大幅放宽包括金融业在内的市场准入,中国人民银行和各金融监管部门正在加紧落实。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金融业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增强国际竞争力。下一步,我们将遵循以下三个原则推进金融业对外开放:一是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原则;二是金融业开放将与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和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相协调,共同推进;第三,开放的同时要注意防范金融风险,使金融监管能力与金融开放程度相匹配。

他还表示,根据“宜早不宜迟,宜早不宜迟”的对外开放精神,未来几个月将实施以下金融领域的对外开放措施:

一是取消银行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外资股比限制,对境内外投资者一视同仁,允许外资银行在中国境内同时设立分行和子公司;

二是放宽证券公司、基金公司、期货公司、寿险公司外资持股比例上限至51%,三年后不再限制;

三是不再要求合资券商境内股东中至少有一家证券公司;

四是为进一步完善互联互通机制,5月1日起,互联互通每日额度翻两番,沪股通、港股通每日额度调整为520亿元,港股通每日额度调整为420亿元;

五是允许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在境内经营保险代理业务和保险公估业务;

六是放开外资保险经纪公司业务范围,与中资机构一致。

根据上述声明的第二条,“证券公司、基金公司、期货公司、寿险公司外资持股比例上限放宽至51%,三年后不再有限制”,也就是说,2026年5438+0年后,境内金融机构外资持股比例不再有限制。

此后,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措施加快。去年4月底,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外商投资证券公司管理办法》。165438+10月30日晚间,证监会公告,瑞银集团(瑞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持有瑞银证券有限责任公司51%股份,核准瑞银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实际控制人变更,首家外资控股证券公司诞生。今年3月29日,中国证监会宣布批准摩根大通证券(中国)有限公司和野村东方国际证券有限公司筹建,摩根大通和野村东方成为继瑞银证券之后第二批获批的外资控股券商,也是首批新设立的两家外资控股券商。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5月,摩根大通在提交成立新合资控股经纪公司的申请时,曾发表声明称,摩根资产与财富管理公司正在安排与合资伙伴和相关主管部门进行磋商,拟将其在现有合资公司中对摩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持股比例提高至控股比例。显然,外国投资者对公开发行基金的控股甚至全资业务也有很大的需求。

境外私募注册18家,2家获得投资资格。

据中国记者统计,共有富达李泰、瑞银资产管理、富盾投资、英仕曼投资、汇力投资、京顺纵横、路博迈投资、安本标准投资、贝莱德投资、施罗德投资、安中投资、桥水投资、盛远投资、毕昇投资、韩亚投资、未来蔡邑、联博汇智、安联易通等60家公司。

引人关注的是,今年3月,路博迈投资和富盾投资正式获得在中国提供投资咨询服务的资格,即获得投资资格,成为首批获得该资格的外资机构。从成立时间来看,除了路博迈和富盾,瑞银资产管理、富达、英尼斯曼、贝莱德、施罗德等9家机构符合“注册满一年”的第一条要求。如果上述9家机构符合“3+3”资格,也有望快速拿到投资业务资格。

最新权重股曝光!高毅、重阳、淡水泉等超一流私募牛市都是在buy buy(榜单)买的

刚成立私募!马云马花藤罕见联手正式启动这个百亿项目,背后有三家央企。

(文章来源:券商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