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船务公司民生船务公司明细

在英、日等国航运业猖獗的时候,民生轮船公司积极参与收回内河航权的爱国斗争。最初,从上海订购了一艘载重量为70吨的小型船舶“民生”号,经营重庆与合川之间的川江客运。以后继续拓展业务。坚决反对高级船员只能由外国人担任的做法,首先实行我公司高级船员全部由中国人担任。对中层船员实行招聘、专业培训、考试与绩效考核、奖惩结合的制度,废除了当时跟随外轮“买办”安排的旧规旧俗。船上所有业务由公司统一管理,体现了企业的进取精神,加强了在中外同行竞争中的地位。从1930到1935,公司买了近40艘船并入国内外各航运行业,经营航线从川江一角逐渐延伸到长江中下游。到1937,公司资本扩大到350万元,船舶增加到49艘,18000吨。并逐步扩大投资范围,开办煤矿、染织、水电、造船、银行保险等业务。

抗日战争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被日军占领。据川江传,民生轮船公司挽救了大部分船只,成为后方水运主力。在支援抗日战争、维护战时交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抗战胜利后,民生轮船公司利用战时外汇积累和国外贷款,购买了大量新式客货船。除恢复长江航线外,又相继开辟沿海航线和南北洋航线,并与金城银行合资经营远洋运输,航线延伸至越南、泰国、菲律宾、日本。从业人员达到8000多人,船舶增加到146艘,63000多吨。

民生轮船公司在发展过程中与四川军阀、国民党政府和外国垄断资本有过接触。但最终还是不可避免地受到官僚资本的挤压,被外国航空公司排挤。当时受到社会经济破产和恶性通货膨胀的打击,陷入严重危机。20世纪40年代末,公司业务不景气,客货运输量锐减,公司自身机构臃肿,开支众多,以至于负债累累,不得不出售部分投资股权维持运营。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对民生海运公司给予大力支持,贷出巨款,组织川粮东运(见联运),解决了民生海运公司缺货的困难。1952 9月1,公司实行公私合营,正式更名为公私合营民生海运公司,运输生产继续发展。从65438到0956,经过充分协商,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定股定息,将民生海运公司并入长江航务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