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还能买煤矿的股份吗?
目前,山西煤矿整合接近尾声。9月7日,央企中煤集团和山西朔州市民营企业杨金海能源集团双双宣布,中煤集团出资30多亿元重组杨金海,并持有新成立的中煤集团杨金海能源有限公司60%的股权,这也是中煤集团在山西煤矿兼并重组大潮中斩获的首例。中煤集团山西杨金海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原杨金海董事长高景海告诉记者,新成立的公司是在原杨金海的基础上,由中煤集团、杨金海、山西煤炭进出口集团通过股权重组持有股份的大型股份制企业。至此,山西煤矿兼并重组的补偿机制之一——入股方式也浮出水面。所谓持股法,就是将被兼并煤炭企业的资产和资源,按照评估后的资源资本化进行折现和投资。另一种补偿方式是直接经济补偿。在山西省朔州市,记者了解到,煤炭行业兼并重组是该市2009年经济工作的一场攻坚战。兼并重组后,矿井数量减少了一半,单井生产规模由45万吨提高到654.38+0.3万吨,所有矿井实现了全机械化综合开采。全市地方煤炭生产能力由665438+56万吨增加到8480万吨。在兼并重组的同时,朔州投资30多亿元,大力推进地方煤矿机械化改造,建成22座综采楼,在建15栋,居全省首位。不久前,山西国有晋城无烟煤集团与山西洪通荣康煤业有限公司签署了兼并重组协议,成为整合主体。晋城无烟煤集团对该煤矿实现了绝对控股,整合后煤矿产能从每年30万吨提高到90万吨。在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过程中,洪洞县按照地理位置和煤炭资源储量划分为12板块,同煤集团、山西焦煤集团、西山煤电(000983,股吧)等5家大型国有企业和1家地方煤矿骨干企业参与整合。整合后,全县煤矿数量将由38个减少到12个,减少三分之二以上。洪通的煤炭工业是临汾的一个缩影。临汾现有的392座煤矿主要是中小型企业。按照山西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与17家大型国有煤炭企业和地方重点煤炭企业签订了协议。整合后,临汾市矿山数量减少到127个,当地矿山经营者减少95%。同时,新增5家千万吨级大型煤炭生产企业产能占全市75%。记者同时了解到,位于大同的同煤集团已兼并重组分布在全省各地区的煤矿企业35家,成功兼并重组山西大同、朔州、忻州、古交、河曲、柳林等地煤矿18座。同煤集团也走出去,与太原市委市政府就古交金业煤焦化集团重组和古交地方煤矿兼并重组方案进行了会谈。决定由同煤集团重组民营企业太原古交金业煤焦化集团,同时以同煤集团为主体整合古交15地方煤矿。政协委员、山西安泰集团(600408,股吧)总经理李梦告诉记者,8月25日,该公司与另外两家公司共同出资成立山西介休泰瑞煤炭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注册资本654.38+00万元,整合地方煤炭企业。其中介休市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持股565,438+0%,安泰集团出资200万元持股20%。山西省煤炭工业厅副巡视员侯告诉记者,截至目前,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规划批复工作已经完成,11地市整合规划已批复。“煤炭行业兼并重组后,山西省煤炭产业结构将发生历史性变化:企业数量由以前的2200家减少到130家;在原有2600个煤矿的基础上,煤矿减少60%以上,仅保留1万个矿井;单井生产规模原则上不低于90万吨;兼并重组整合后的煤炭企业规模原则上不低于每年300万吨;所有的煤炭生产都是机械化的;煤矿高管职业化、专业化,全员培训上岗。”山西省煤炭工业厅厅长王守真说:“过去,煤矿小而散。整合重组后,产业集中度高,资源循环利用率明显提高,安全保障能力提升。百万吨死亡率比前五年降低了60%以上。”煤炭转型”一方面,“多小散低”的工业发展方式完全违背了现代煤炭工业技术密集、资金密集、清洁集约的特点和规律,使得山西整体工业形象“傻大粗”长期难以改变。另一方面,大量小煤矿和非法“黑洞”的存在,使得管理部门难以准确掌握全省煤炭的实际产量,导致税费流失严重。此外,一些矿主对安全投入少或不投入,无节制地将必要的成本转化为利润,使本应惠及全民的资源成为少数矿主一夜暴富的重要诱因,省内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安全生产事故频发。甚至有少数矿主,富起来后不思进取、回报社会,却热衷于炫耀性消费,使得“山西煤老板”这个中性词在某种意义上成为暴发户铺张浪费的代名词,严重损害了山西形象。”鉴于山西煤矿整合引发的诸多讨论,山西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对此事件进行解读。文章指出,产业素质低下,收入分配不合理,正面的“黑金”往往与负面的“黑心无知”挂钩,抹黑了山西和山西人的形象。除了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安全生产的压力,山西煤矿整合作为缩小贫富差距的社会焦点被提及。山西省社科院副院长潘云告诉记者,没有签订整合协议的煤矿主要有两类:一类是资源条件极差,没有大矿愿意整合;另一种是资源条件很好,不愿意低价出售,但又不能扩大到90万吨/井的产量。对于这两类煤矿,山西省政府将出台相关政策,对直接关停的矿井进行补偿,引导所有煤矿尽快整合。煤矿整合提供的巨额资金,将为山西这个煤炭大省实现产业转型和结构调整提供有利基础。据了解,今年上半年以来,已有约6543.8+05亿元退出煤炭领域,进入其他行业。在今明两年的重点监管投资项目中,山西省政府也考虑了从煤炭领域撤出资金的出路。山西省政府发布的《关于促进民间资本进入山西省鼓励类投资领域的意见》明确提出,开放投资领域。2009年至2010年,政府重点控制的6500亿元投资项目向民间开放,引导民间资本投资道路、铁路、桥梁、城建环保等基础设施领域和城市公交、燃气等市政公用设施领域,以及土地供应、金融支持、税费等领域。记者了解到,山西省的目标是到2010年底,全省矿井数量控制在100。众所周知,山西省是中国的煤炭大省,煤矿数量众多,最多的时候一度超过1万,到去年年底减少到2600个左右。兼并重组整合后,煤矿企业规模原则上不低于300万吨/年,矿井生产规模原则上不低于90万吨/年,实现以综采为主的全部机械化开采。最终国有大集团、大公司、央企、省外大集团和地方国有骨干企业数量占全省的82.1%,产能占全省的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