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GP、LP、PE、VC、FOF”?

普通合伙人

很多时候GP和LP并存。而且它们主要存在于一些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的公司,比如私募股权(PE)、对冲基金(Hedge Fund)、风险投资等。

可以简单理解为GP是公司内部人员。换句话说,GP就是投资决策和公司内部管理的人。例如,目前投资公司A * *有四个普通合伙人,GP1、GP2、GP3和GP4,他们* * *都拥有投资公司A 100%的股份..因此,投资公司A的整体盈利和分红损失与其直接相关。

再举个简单的例子,在创新工场,李开复是个经典的普通合伙人(GP)。

有限合伙人

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投资方。很多时候,一个项目需要投入几千万甚至上亿的资金。(大多数投资公司都有很多不同的项目。)而投资公司的gp没有那么多钱或者为了分担风险不想把那么多公司资金投在一个项目上。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人有很多现金,却没有一个好的投资方法。而放在银行吃利息,在金融界纯粹是亏。于是,LP诞生了。经过一系列程序,LP将自己的钱交给GP,GP拿着LP的钱投资项目从中获取利润,然后双方进行利润分成。这就是现实生活中“你(LP)出钱,我(GP)出力”的经典情况。

VC和PE

这里也会提到天使投资人和投资银行,因为他们正好代表了投资人的四个阶段。

在解释这四个术语之前,我们可以按照投资额从小到大排序;天使投资(Angel),风险投资(VC),私募股权(PE),投资银行(IB)。

(其实资金量只是一个大概的平均值,不是绝对值。不要仅凭投资金额来判断一家公司是天使、风投什么的。)

天使投资(天使投资)

很多时候,天使选择的公司会是非常非常早期的企业,他们甚至没有一个完整的产品或者只有一个概念。比如一个人的毕业设计作品,就是一种让人保持清醒的眼镜。做工太粗糙,根本没法在市场上卖。但有了这个概念和这个原型,他在美国获得了天使投资,目前在天使投资的深圳某孵化器工作室进行开发研究。)

天使投资的投资金额往往不是很大,一般在50-1万的范围内,换来的股份在10%-30%之间。单从数字上看,美国和中国的投资额度基本接近。很多时候,这些企业上市至少需要五年时间。

另外,一些天使投资会给企业提供一些指导和帮助,甚至给予一些个人支持。

比如创新工场,从一开始就在做天使投资。

风险资本

一般来说,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比如,当有一个相对成熟的产品,或者已经开始销售的时候,天使投资的6.5438+0万资金就变得像毛毛的雨一样微不足道了。因此,风险投资成了他们最好的选择。一般来说,风险投资的投资金额会在200万-10万以内。几个重金投入就达到几千万。但平均下来,200万-10万是比较合理的数字,换股一般在10%-20%之间。能获得风险投资青睐的企业,一般3-5年内上市的希望较大。

私募股权

私募股权基金选择投资的企业大多已经到了比较晚的阶段,企业已经形成了较大的规模和规范的产业。为了快速占领市场,获取更多的资源,他们需要大量的资金。那么,私募基金就在这个时候出现了。很多时候,5000万到上亿的资金往往都是私募基金投入的。换成股份,大部分时候不会超过20%。一般来说,这些入选公司在未来2-3年内上市成功的希望很大。

去年对阿里巴巴集团投资6,543.8+0.6亿美元的银湖,以及曾经投资的数天科技,都是私募(尤其是科技)的龙头公司。而这16亿的资本也是史上最顶级的注资。

投资银行(投资银行)

他有一个我们常说的名字:投行。一般投行负责帮助企业上市,从上市融资后获得的钱里收取费用。(8%很常见,但不是固定价格)投行一般选择的企业,只要不出事,第二年就可以上市。投行有时候可能会投一笔钱,但大多数时候还是以上市业务为主。

过去的高盛、摩根士丹利和美林都属于著名的投资银行。此外,许多知名银行,如花旗银行和摩根大通,都有出色的投行业务。

基金中的基金

也就是基金中的基金。FoF和一般基金有本质区别——就是投资目标的性质不同。

该基金投资的项目非常广泛,比如股票、债券、期货和黄金,这些都是广为人知的。而FoF则以另一种方式投资——他们投资基金公司。也就是说,FoF一般不投资我们常说的股票、债券、期货。他们会选择投资盈利能力强的基金公司(比如上面提到的银湖、数字天空),甚至组合一只国内的华夏基金。)

当然,由于FoF投资的特殊性,它并不像开头提到的LP那样有600万的最低投资限额。FOF在美国居住的最低投资额度一般在20万美元到60万美元之间。锁定期至少应为一年。

TOT是什么?

TOT是信任中的信任。信托是一种高端理财产品,起始投资65,438+0万元。在一个有很多信托公司,很多产品的市场,需要一个信托投资基金来帮助人们专业地选择和配置资产,就像股票市场的基金公司或者PE市场的FOF一样。对于信托公司来说,成熟的TOT市场也为信托公司提供了很好的融资渠道。

目前TOT指的不是投资信托公司产品,而是阳光私募产品,阳光私募依托信托公司平台。众所周知,阳光私募表现时好时坏。由于私募不能向社会公众募集资金,因此能否获得稳定且数额巨大的资金一直是私募管理者关心的问题。目前市场上的TOT产品有上海好买基金发行的新方程式私募精选、北京展恒财富管理发行的鸿宝私募精选,都是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发行的投资阳光私募的基金产品。尽管上述两家公司通过信托公司平台发行,规避了“非法集资”等法律边界问题,但一家财务顾问公司的上亿资金规模仍令人担忧。一旦风控没做好,涉及内幕交易,投资者损失不小。

目前,阳光私募已经不能算是黑幕“私募”了。到2010上半年,存续期超过3个月的阳光私募产品有381只,每只产品的资金规模在5000万左右。与公募基金有明确的法律文件来规范如此庞大的资金不同,很多阳光私募规避了“非法集资”,履行了信息披露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