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青草岭水泥灰岩矿()

青草岭水泥石灰岩矿区位于平顶山市西部与鲁山县交界处,在平顶山市西北约20公里处,面积2.5平方公里。该矿区是河南省较大的水泥原料基地之一。

矿区地形差异不大,属于低山丘陵。矿床产于中寒武统张夏组,呈层状、似层状,呈南北向展布,向西倾斜,倾角较陡。

矿体由张夏组鲕状灰岩和豹皮灰岩组成,矿体平均厚度约120米。整个矿床形态和地质条件复杂,但出露良好,分布集中,规模较大,也是一个理想的水泥石灰石矿。

青草岭水泥石灰石矿前人几乎没有开采过。只有零星的个体采矿生产石料、桥墩、建筑基石等。60年代以后,它被集体或个人开采和焚烧。1977年,河南省革命委员会地质局区域地质调查队制作了1 ∶ 20万平顶山区域地质图,对该区地层进行了系统划分。但对该地区非金属矿产资源的研究很少,介绍也比较笼统。

1979期间,河南省建材地质队专业探矿队周再兴、李武康、于振江到平顶山、鲁山、宝丰进行寒武系底部地层石膏探矿。发现中寒武统张夏组是平顶山市西部与庐山交界处的一套适合做水泥原料的碳酸盐岩,位于娘娘山-青草岭地区下寒武统辛集组磷石膏层之上。通过踏勘,确认该层是构成青草岭山体的主要岩层,厚度大,延伸长,矿量集中,规模巨大,具有可观的潜在价值。踏勘期间,实际测量了一个地质剖面,系统选择了65,438+05个样品。主要有益有害成分CaO平均含量为565,438±0%,MgO平均含量为65,438±0.84%。矿石质量好,适合做水泥原料。初步确定了青草岭石灰石矿作为水泥原料的前景。随后,周再兴勘探组编制了《河南省平顶山市青草岭矿区水泥石矿普查地质设计》。该设计得到了队技术负责人刘有庚的认可,并由邵德政地质组在1980投入实践。普查于1982结束,样品化学分析结果显示,CaO和MgO含量符合要求,但K2O和Na2O含量过高,影响矿石质量,因此工作被搁置。

1982 10 10月25日,平顶山水泥厂建成投产,年产30万吨。但由于资源尚未查明,原计划利用的香山寺、空山经勘探后储量仅为654.38+00万吨,且地质条件复杂,溶洞、裂隙发育,地表覆盖层厚,剥离量较大。所以水泥厂投产不久就会出现危机,于是该厂就联系河南建材地质队,要求接替矿山解决资源问题。

1984期间,平顶山水泥厂和国家建材局地质公司河南地质勘探大队(原河南建材地质队)经过讨论,决定在青草岭地区进一步开展地质工作。

1985年3月,国家建材局地质公司河南地质勘探大队一队对矿区进行了详查,队长为吕。详查中,在普查的基础上增加了9条勘探线,加密了原项目。布置了5个钻孔,以了解深部矿石的质量和矿体沿倾向的厚度变化,取得了1630个样品。同年,5438年6月+10月,野外地质工作全部结束。详查进一步证实,青草岭矿是一个地质条件复杂,但规模大(亿吨以上)、连续性好、矿量集中、覆盖层薄的水泥灰岩矿床。采用新工艺可以解决K2O和Na2O偏高的问题。因此,确定该区为大型水泥原料基地,极具工业价值。

1985年底,国家建材局河南地质勘探大队会同合肥水泥设计院、和平丁山水泥厂,首先拟定了矿山勘探工业指标。1986年3月开始全部野外勘探工作。由于勘探过程中在ZK1101钻孔中发现大量裂隙土,该队向平顶山水泥厂和设计院介绍了施工过程中发现的地质条件的变化,* * *根据当时的地质资料对矿山进行了重新研究和分析,修改了原有的工业指标,深化了对主要矿体的控制,并进行物探查明了裂隙和岩溶的分布情况。65438+2月初完成全部勘探野外作业,1987年4月提交青草岭矿区地质勘探报告。水泥灰岩探明储量18402万吨。其中工业储量占59%,一级产品占83%。

该矿床的发现为平顶山水泥厂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资源保障。国家计委批准扩建平顶山水泥厂年产65438万吨项目计划。该项目现已建成投产,使平顶山水泥厂成为河南省最大的水泥厂和中国最著名的水泥厂之一。它的建成投产,对缓解豫西、豫南水泥短缺,振兴河南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表彰河南省地质勘查大队的勘查成果,国家建材局地质公司授予该队1991年青草岭水泥灰岩矿床勘查找矿成果三等奖,国家建材局地质公司授予该队青草岭水泥灰岩矿区地质勘查成果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