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造车的结局是什么?

首先,波导汽车

早在10年前,也就是2003年左右,也是国内汽车领域发展开始的几年。那些年,民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进入汽车行业,但我们当时的手机坐不住了,花了10多亿成立了无锡汽车车身公司。第二年推出第一款车新雅图,童年八月,完全剥离。

挣扎,最后放弃:

2005年,波导科技依然不死心,与香港晨星成立发动机公司。但主管部门一致否决,上报国家发改委的轿车项目报告始终未获通过。后来波导想和南七合作,但是因为质子的插入,没有结果。目前小鸟没有手机,车也没再见过!

二、奥克斯汽车

相比格力空调,奥克斯比格力早十年。早在2004年,奥克斯就宣布进军汽车行业,有两款车上市,分别是原动机和锐途。雄心勃勃的奥克斯预计在未来五年内投资80亿元,在宁波建设一个产能为45万辆的汽车产业园。然而一年后,奥克斯汽车却悲惨收场!

背后的原因是:

投入太高,高层看不到明显的效益。但上市的两款车型销量与预期目标相差太远。计划销售2万辆,但连20%的目标都达不到,只卖了两三千辆!当时有经销商透露,奥克斯的车都是常规车型,7-8万的价格对于当时的消费者来说太贵了!

总结:跨界造车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毕竟术业有专攻,跨界真的没那么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