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超难#音乐#问题。专业专家进入。

《拉德斯基进行曲》又名《拉德斯基进行曲》,是老约翰·施特劳斯在1848年写的。拉德茨基是奥地利陆军元帅。从1815到1831,在威登伯克和伦巴第担任骑兵总司令。拉德茨基积极维护奥地利帝国的殖民统治,率军入侵邻国意大利,并在意大利北部担任总督多年。从德国和奥地利出版的历史书上看,拉德茨基被视为英雄,而在意大利,他被视为侵略者。由老约翰·施特劳斯创作的这首进行曲展示了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强大和拉德茨基的威望。了解这段历史的人对这首歌歌颂的人不感兴趣。后来,因为这首曲子非常优美,有一种英雄的性格,人们渐渐忘记了拉德茨基不光彩的历史,喜欢上了这首曲子。

1987新年音乐会上,当最后一首拉德斯基进行曲欢快的旋律响起时,观众们情不自禁地跟着节拍鼓掌。这时,指挥家赫伯特·冯·卡拉扬富有想象力地转过身,示意观众随着音乐的力度和节奏鼓掌。从此,每当音乐会的最后一首拉德斯基进行曲响起,音乐家和观众的掌声场面就成了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保留节目。

一、安东尼·德沃夏克的生平

安东宁·德沃夏克(1841-1904),捷克作曲家,出生于一个小旅馆老板兼屠夫的家庭。16岁进入布拉格管风琴学校,后进入布拉格临时剧院(后改建为国家剧院)演奏中提琴,正式开始写作。第一次引起音乐界关注的作品是表现爱国热情的圣歌《白山的孩子》。第二年,我辞去了剧院乐队的工作,去了教堂当风琴手,以便有更多的时间写作,了解勃拉姆斯。勃拉姆斯极力推荐他的摩拉维亚二重奏,使之风靡世界。他还与汉斯·里克特、汉斯·封彪罗、柴可夫斯基等人保持着真诚的友谊。先后9次应邀出访英国,赴德国、俄罗斯旅行,并亲自指挥作品的演出,深受欢迎。1891布拉格音乐学院作曲、配器和曲式教授。同年,剑桥大学授予他荣誉音乐博士学位。1892受邀担任纽约国立音乐学院院长。在此期间,他创作了最著名的《新世界》(第九交响曲)。回国后,他继续在布拉格音乐学院任教和表演。1901,升任院长。他的室内乐、序曲、交响诗、歌剧、歌曲都是脍炙人口的作品。

二,德沃夏克交响曲的艺术特征

伟大的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留下的九部交响曲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也是19世纪民族乐派交响曲的代表作品,在整个音乐史上是不可忽视的。因为德沃夏克的交响乐深受古典音乐派的影响,所以他的作品有着坚实的结构。另外,因为他有一种天生的旋转

由于他的法律能力和丰富敏锐的旋律感,他的作品充分发挥了旋律的魅力,而不是像传统的古典交响乐那样简单地发挥技法。这是德沃夏克交响曲的特色。德沃夏克的管弦乐法并没有反映出当时的潮流。虽然没有华丽的色彩,但是很简单,很可爱。正因为如此,他的管弦乐法被当时的一些乐评人误解了。事实上,德沃夏克的交响乐不仅能充分发挥各种乐器的特点,而且在乐器的组合和运用上也有着无穷的妙趣。

第三,第九《新世界交响曲》的创作背景

1892年,德沃夏克被聘为美国纽约国家音乐学院院长,德沃夏克应邀赴美。这首第九交响曲是在德沃夏克在美国近三年的时间里,于1893年5月完成的。这首交响曲其实是作者对美国所在的“新世界”印象的体现。

虽然也有类似“黑人灵歌”和“美国印第安民歌”的旋律,但德沃夏克并没有原封不动地把这些民歌作为主题,而是把这些民歌的精神揉合到自己的创作思想中去表达2。正是作曲家德沃夏克本人将这部交响曲命名为《来自新大陆》。(有些版本还被翻译成“新世界”或“新世界”交响曲)

四、全曲欣赏指南

整首歌分为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序曲,慢板,e小调,4/8拍。这首前奏曲相当宏大,其主题与主体部分相继的快板部分有着非常微妙的关系,承担着连贯全曲的特殊任务,甚至可以称之为全曲精神的中心旋律。在乐章的介绍中,弦乐器、定音鼓和管乐器竞相奏出强烈而热烈的节奏,比喻美国紧张忙碌的快节奏生活。乐章的主旋律贯穿全曲的四个乐章,其特点与生活在匈牙利和波希米亚的马扎人固有的民间音乐具有* * *交流的性质。通过巧妙的发展,这个特殊的主题传达了一个不同于以往音乐世界的“新世界”的消息,具有强烈的震撼效果。德沃夏克当时离开了家乡,思乡之情日积月累,于是引用少年时就熟悉的民歌特点,以此来寄寓思乡、乡愁之情。乐章中另一段优美的旋律透露着浓浓的乡愁,正是作者心境的体现。

第二乐章最慢的板,降D大调,4/4拍,复合三部体。这个乐章是整部交响曲中最著名的乐章,经常被提出来独奏。其强烈的乡愁恰恰是德沃夏克在异国他乡时对祖国无限眷恋的体现。整个乐队的木管部分在低音区演奏了几首悲伤的歌曲。

在20个和弦之后,英音管乐独奏产生了一个充满奇异美感和美妙味道的柔板主题,弦乐伴随着简单的和弦,这是这个乐章的第一主题。这一部分被认为是所有交响曲中最动人的慢板乐章。事实上,正是因为这种旋律,这部交响曲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由衷喜爱。这首优美的旋律,饱含着无限的乡愁,曾被后人填词,改编成一首名为《对故乡的爱》的歌曲,在美国广为流传,广为人知。这首乐章的第二主题由长笛和双簧管交替演奏,旋律优美,在跌宕起伏的心境中透露出一种无声的苍凉,依然是作者思乡之情的反映。这一乐章的第三主题转为活泼明快的旋律,有些捷克民间舞曲的风格。

第三乐章,谐谑曲,灵感来源于《华沙的婚宴》中的印度舞蹈,舞蹈由快转慢不停旋转。音乐有两个主题。第一个主题轻快活泼,有跳跃的情绪。第二主题优美生动,充满五声音阶特征;这两个主题相互对应,相互模仿。乐章中间部分主题悠长婉转,是典型的捷克民间音乐风格。

第四乐章的快板,奏鸣曲式。这个总结性的乐章气势磅礴,气势磅礴,将前面乐章的主要主题一一再现,同时又孕育出新的主题,相互交织成一股感情的洪流,表达了作者的想象和家人欢聚一堂的欢乐场面。乐章的主旋律由圆号和小号奏响,威武雄壮;副部的主题是柔和抒情的旋律,由单簧管演奏。这一切都发展成了一个辉煌的结局。

写于1866。那时,小约翰·施特劳斯是维也纳宫廷舞会的指挥。维也纳男子合唱协会的指挥赫尔贝克邀请小约翰·施特劳斯为他的合唱团写一首合唱曲。此时,尽管小约翰·施特劳斯已经创作了数百首圆舞曲,但他还没有创作出任何声乐作品。这个合唱团的歌词是诗人冈纳特写的。

关于《蓝色多瑙河》的创作有一个有趣的故事。有一次,约翰·施特劳斯回家后换了一件脏衬衫。他的妻子发现这件衬衫的袖子上粘满了棍子。她知道这是丈夫受启发时录下的,于是把这件衬衫放在一边。几分钟后她回来,正要交给丈夫,却发现衬衫不见了。原来,在她离开的那一瞬间,洗衣妇把它和其他脏衣服一起带走了。她不知道洗衣妇的住处,就坐在车里到处找,跑了半天,也没有下落。在她绝望的时候,幸运的是,一个旅馆里的老婆婆把她带到了洗衣妇的小屋。她冲进去,看见洗衣妇正把衬衫扔进一个装满肥皂水的桶里。她迅速抓住洗衣妇的胳膊,抓起脏衣服,把珍贵的音乐保存在袖子上。这是约翰·施特劳斯不朽的代表作《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1867,这部作品在维也纳首映。因为当时的维也纳正处于普鲁士的围攻之下,人们悲观失望,所以这部作品很不幸,首演失败。直到1868年2月,小约翰·施特劳斯住在离多瑙河不远的布雷泰街54号时,才把这首合唱曲改成了管弦乐,并加入了许多新的内容,命名为《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同年,这首曲子在巴黎演出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仅仅几个月后,这部作品在美国发行。一瞬间,这首圆舞曲传遍了全世界,后来成为了作者最重要的代表作。直到今天,这首曲子仍然深受全世界人民的喜爱。每年元旦在维也纳举行的“新年音乐会”上,这首歌甚至成为了保留曲目。

这首乐曲由一首序曲、五首圆舞曲和一首尾声组成:

序曲开始,小提琴奏出A大调的慢摇,仿佛多瑙河的水波在轻轻转动。在这种背景下,圆号扮演了这首乐曲最重要的动机之一,象征着黎明的到来。

第一首圆舞曲描述了陶醉在大自然中的人们在多瑙河边跳舞的场景。

第二首圆舞曲最早出现在D大调,别出心裁、变化多端的第二首圆舞曲描述了南阿尔卑斯山的小女孩们,穿着鹅绒裙快乐地跳舞;突然音乐转到降B大调,变幻的色彩特别动人。

第三首圆舞曲是歌唱旋律,这首曲子采用切分音节奏,给人亲切新奇的感觉。

第四首圆舞曲开头节奏比较自由,琶音旋律太美,连作曲家本人都很得意,仿佛春意盎然,沁人心脾。

第五圆舞曲是第四圆舞曲音乐意境的延续和发展,只是转到了A大调。起伏如波的旋律让人想起多瑙河上无忧无虑的泛舟。接下来的部分是整首歌的高潮和结尾。音乐结尾有两种,一种是合唱结尾,在第五首圆舞曲后很短。另一种是管弦乐的结尾,较长,依次再现了第三圆舞曲、第四圆舞曲、第一圆舞曲的主题,最后在暴风雨般的狂欢气氛中结束。

这首歌诞生于被誉为多瑙河女神的奥地利维也纳。

惊愕交响曲

交响曲1791,海顿离开家乡去伦敦表演他的音乐作品。在18世纪,伦敦上流社会的贵妇们是音乐厅的常客,通过欣赏优雅的交响乐来展示自己的“优雅”。其实他们不懂交响乐,在交响乐团演奏的时候经常打瞌睡。海顿看到这些很不高兴,他也很同情他们的无知。他对人们说:“我必须写一首叫醒音乐,让他们从梦中醒来,听听我的音乐。”

消息很快传开了。这首新作即将演奏的那天,大家都想看看是什么,音乐厅里座无虚席。音乐会开始了,观众鸦雀无声。醉人的优美旋律还在继续,重复的时候演奏的更加轻柔。听着催眠的音乐,女士们感觉和以前的作品差不多,又开始入睡,这并不奇怪。

刹那间,乐队一直演奏,突然发出强烈的和弦和定音鼓的重击声,就像打雷一样。这太可怕了,睡着的女士们都被吓得惊慌失措,满身丑陋。有些人害怕地从座位上跳起来,有些人径直走向门口,以为是地震了。然而,音乐持续稳定,直到第三和第四乐章结束。那些女士们被吵醒后忍不住相视大笑。当时海顿看了觉得很开心。“现在他们可以被愚弄了!”

这个运动的“巨雷”只是一个笑话。此后,人们称这部作品为“惊奇交响曲”。

这首曲子在当时受到了英国听众的热烈欢迎,第二乐章经常被要求单独重复,因为它不仅有着惊人的设计,而且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美和魅力,有趣而耐人寻味。

1986年,100名歌手在第一次合唱中唱出了《让世界充满爱》,在中国流行音乐史上留下了难忘的一笔。前不久,本报记者采访了事件的始作俑者郭峰,他激动地回忆起17年前的许多感人故事。

挑战“三个流行歌手不能同台演出”的惯例

80年代初,人们普遍不能接受甚至排斥流行音乐。有关部门曾有“三个流行歌手不能同台演出”的硬性规定,使得流行音乐人永远没有机会在公开场合举办音乐晚会。

1986年初,北京天寒地冻,但郭峰的心里却燃烧着一团火焰。22岁的他实在无法认同当时大环境对流行歌曲的评价:流行歌曲(当时叫流行歌曲)只能表达小情绪,根本无法表达有内涵的大主题。热血的郭峰在心里暗暗下定决心:他一定要做出一首有凝聚力的歌来改变音乐界的这种偏见。

那时,是国际和平年。围绕这一主题,有两首合唱歌曲在那一年最受关注——一首是迈克尔·杰克逊、麦当娜等美国明星演唱的《WEARETHEWORLD》,另一首是由罗大佑创作、港台多位明星演唱的《明天会更好》。一天,受在香港举行的世界和平音乐会的影响,中国音像总社的一位年轻女编辑向郭峰提出了一个建议:“他们敢开一场60个歌手的音乐会。为什么不能给世界和平年开一场100个歌手的演唱会?”这个提议与郭峰的想法不谋而合。

当时,郭峰正好有一首新写的《奔向明天》,于是在这首歌的基础上,郭峰、陈喆和小林临时组成了创作团队。在创作过程中,王建和孙明也参与其中。在中国音像出版集团公司和东方歌舞团的支持下,《让世界充满爱》的前期录制马上就可以开始了,但麻烦来了:陈喆为这首歌写的歌词一直没有确定,甚至在录制前的最后一个晚上,陈喆还在录音棚的地板上写着歌词。录制当天,当数百名歌手陆续进入录音棚时,已经感到走投无路的陈喆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大多数歌手都有心情去凑热闹。

当时崔健特别郁闷——首届孔雀杯全国流行歌曲大奖赛第一轮就被淘汰了,因为当时人们还很难接受他唱的歌。然而,《让世界充满爱》向他伸出了友谊之手——与他同为主唱之一。这个决定让第一轮比赛就被淘汰的歌手感到惊讶。

随后,常宽、、傅、魏巍等人也接到了的电话。郭峰回忆说:“当我把这个消息告诉他们时,每个人都非常兴奋,非常高兴地同意了。其中,除了当时流行音乐的部分歌手外,大部分歌手来自东方歌舞团。说实话,当年大家参与的心态大多是来凑热闹的,因为那时候大家都没事干。同时也想给中国流行音乐出口气,翻身。”

在《让世界充满爱》录制后不久,在文化部门的支持下举办了一场名为《让世界充满爱》的大型音乐会。郭峰认为,这是文化部门首次为流行音乐破例,足以说明当年对流行音乐的认可。

歌手们坐公交车和自行车聚集在第一个地方。

1986年5月的一天,首都体育馆座无虚席,所有人都把目光投向了篮球场改造的舞台。舞台被一盆盆鲜花环绕,并衬以水粉画,构成了当时最时尚的表演场景。在这种氛围中,《让世界充满爱》的前奏曲响起。魏巍、程琳、、傅、、崔健、、常宽等100多位著名歌手从两侧走上舞台。他们手牵手,肩并肩,原本巨大的舞台消失在他们的影子里。这首震惊当时乐坛的百人合唱,在大陆流行音乐史上写下了极其重要的一笔。虽然现在看来,当时的服装太土气,当时的舞台太过时,当时的表演太干巴巴,但中国大陆的流行乐坛就是这样走过来的。

另外,在1986的这场演出中,除了东方歌舞团所属的歌手乘坐剧团派出的大巴前往首都体育馆外,其他演员大多挤上大巴或骑自行车。和现在的明星名人相比,只要出门,哪怕几十米远,都想开自己的私家车,简直是天壤之别。

舞台上全是“工人装”

1986年,中国最流行的服饰是上层皮夹克,下层牛仔裤。当时的时尚男女都以这种打扮为荣。《让世界充满爱——100位歌手演唱会》作为代表当时流行音乐最高水平的演唱会,自然把这件衣服作为了表演服装。结果当时最好的一百个演员,包括魏巍、程琳、崔健,上身穿夹克,下身穿牛仔裤。红色和黄色的夹克整齐地覆盖了小舞台。现在看来,我不禁感叹:“这件衣服如果放在现在,绝对是来自一线工薪阶层的表演团队,充满实力。”

但是,有一个人比较特别。她就是凭借《小螺丝钉》等歌曲在内地走红的程琳。当时乐坛的“大姐大”并没有“按部就班”的穿牛仔裤,而是穿了一条安静活泼的红色格子裙。她站在舞台中央,真的很突出。还有一个人,也不能不提,那就是现在已经进入军队的蔡国庆,当时才20岁的蔡国庆,清秀清瘦,虽然大家都穿着统一的衣服,但这并不能掩盖他身上那种恰到好处的男人之美。如果说F4被称为现代花样男子,那么1986音乐圈的头衔非蔡国庆莫属。可惜曾经参与录制的田震因故没有出席首提演唱会。

崔健载歌载舞《太空行走》

虽然演唱会是100位歌手同台演出,但流行歌曲的先驱们都毫不吝惜地炫耀着自己的个性。比如崔健唱《让世界充满爱》第三部分的时候,站在第三排的崔健毫不理会身边的歌手,全神贯注地随着旋律进行“太空漫步”。还有和崔健打架的一代舞王陶金。25岁的陶金在整个演唱过程中,舞姿优美。似乎这对于他来说不是一场演唱会,而是一场优美的舞蹈。1985年底刚拿了一个大陆流行歌曲奖的常宽,当时是站在领先位置的。唱歌的时候,他常常闭上眼睛,很陶醉地伸开双臂,这在当时是很前卫的。当时也走摇滚路线的孙国庆留了一个特别有意思的朋克头,虽然现在看来这个发型有一种动漫的味道。

许多人认为在音乐会上,郭峰应该站在数百名歌手中间,和他们一起唱。实际上,郭峰直到1995才开始唱歌,那时他只是一个音乐制作人。所以,作为歌曲的创作人,那天他在会场的最右边弹琴。郭峰说:“那些在那些年陪伴了数百名歌手的音乐人现在已经成为了大牌。鼓手陈进现在是麒麟公司的老板,键盘手王晓然是中路公司的老板,当时的吉他手是张勇。”

100位歌手名单(按字母顺序排列):

丁武、、易、虞海燕、于景炎、马晓义、马凌燕、王兰、王红、、王、、、王、、方培、魏巍、毛阿敏、田明、田震、庄禄勋、吕邦银、吕阳平、付笛生、刘伟。吴小芸、吴晓红、吴静静、邢燕、老君豪、石燕燕、徐丽娟、陈莉莉、陈美蓉、应楠、宋明华、李征、李泰伯、李爱萍、李芳芳、李玲玉、张宝模、张石柱、张伟进、张燕妮、张海波、张青、张静、张保国、张彤、张静。刘培德、、胡斌、、胡、胡、、、郭明峰、齐朱雷、徐晓燕、徐明、索宝利、贾岩、黄红英、黄强、崔健、常宽、梁竹、曾永贤、程伟、蒋强、紫莎丽、蔡启平、蔡宝利。

儿童合唱团:中央青年广播合唱团

指挥:孟大鹏

演出:东方歌舞团唱片公司乐队

宋:大海,故乡

歌词:王丽萍

演唱:郑绪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