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国资入主吕赤汽车是“挣扎求生”还是“无奈出局”?
近日,“e车汇”了解到,由于经营不善,资金链断裂,日前,作为造车新势力的吕赤汽车已经“自我出售”,本月完成股权变更。在吕赤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吕赤汽车)的股权结构中,增加河南国投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河南国投)为股东,注册资本由约654.38+0.347亿元变更为33.66亿元,企业类型由有限责任公司(由自然人投资或控股的法人独资)变更为其他有限责任公司。
河南SDIC正式入主公司,持股60%,成为吕赤汽车的实际控制人。
“卖”国有资产成为造车第一生力军。
2020年3月6日,吕赤汽车完成股权变更,投资方新增河南SDIC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本次权益变动后,河南SDIC认缴出资约20.2亿元,持股60%,成为控股股东,而深圳九州汇联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持股40%。
据调查,这是河南省人民政府首次通过间接方式获得吕赤汽车的控股权,国有资产成为造车新生力量中的控股方。
资料显示,吕赤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8月,注册资本135亿元。其经营范围包括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施建设和运营、货物和技术进出口、汽车销售。
作为之前的唯一控股股东,深圳九洲汇联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仅由三家投资人组成,分别是曹汉元持股67.5%,刘安持股30%,北京金领航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持股2.5%。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九州汇联控股期间,吕赤汽车在成立的四年间,没有进行过一次融资。回过头来看,造车新势力蔚来创始人李斌说,200亿的汽车只是一个门槛,仅仅依靠公司6543.8+03亿元的注册资本,吕赤能做到哪一步,确实值得商榷。
此外,根据网上流传的河南国投由中美能源(香港)有限公司间接持有的消息,中美能源(香港)有限公司的实际投资人与吕赤汽车的实际投资人是同一人,本次股权变更并未发生实质性变化。“E车汇”也得到了验证。根据股权穿透可以看出,河南国投企业是河南省国有企业,包括平顶山发改委资本。可以说是不折不扣的国有资产。
因此,吕赤汽车的疑似实际控制人确实是河南省人民政府,而非中美能源。这次股权变动是吕赤汽车向国资“出售”了自己。
精彩过后再无消息。
据粗略统计,中国大约有40支浩浩荡荡的造车新势力。但到目前为止,只有65,438+00多家公司,如蔚来、威马、小鹏、哪吒等。,已经完成交付,大部分处于PPT造车阶段。
回顾吕赤汽车的历史,2018可谓是它的高光时刻。
2065438+2008 1月,吕赤企业战略发布,首款coupe概念车发布,首款量产SUV发布。
2065438+2008年6月,吕赤汽车九江新能源乘用车项目正式签约。计划在九江经济开发区投资55亿元,建设年产20万辆新能源电动汽车的生产基地。一期建成后将形成年产65438+万辆的车间,二期建成后将实现年产20万辆。
同样在6月,吕赤汽车向媒体宣布,未来吕赤汽车将推出名为CC、M、S的三大平台,以半年推出一款新车的速度推出新品,并于2065438+2009年6月推出首款紧凑型SUV车型。
2018,时任吕赤汽车联合创始人兼CEO的王向银表示,吕赤汽车将通过联合制造(OEM)、自主申报、资质购买三种渠道并行获得造车资质。
然而,2019年,明明没能按计划推出新车,吕赤汽车高层却发生了大地震。
2065438+2009年3月,吕赤汽车高级管理层发生变动。吕赤汽车集团前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王向银向董事会递交了辞呈。吕赤汽车集团原常务副总裁任亚辉接替王向银出任吕赤汽车CEO,成为吕赤汽车的实际控制人。创始人在成立三年后放弃绿驰,这背后的意义值得玩味。
去年5月,吕赤汽车宣布与长安合作,利用早已退出中国的长安铃木闲置产能为吕赤汽车做代工,让人觉得新车大有可为,但至今未见报道。后来有网友在网上发帖,说吕赤汽车已经拖欠了几个月,资金链断裂,而九江的生产基地还处于平整土地的状态,至今没有任何进展。
有接近吕赤汽车的人士向《e车汇》表示,今年以来,吕赤汽车的相关业务已经基本停止,内部核心团队实质上已经处于解散状态。被河南省国资控股后,核心团队已经“出局”。
至于长安作为代工厂一事,“E车汇”也采访了相关人员,但尚未得到正式回复。
回顾吕赤的发展道路,很多所谓的“PPT车厂”存在很多* * *问题。融资稀缺甚至不存在,但说到发展前景,就意味着动不动就投资几十亿,产能几十万,工厂遍布全球。河南SDIC的“出售”或许是吕赤汽车在大环境下的无奈选择。
本文来自车家作者汽车之家,不代表汽车之家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