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企业在市场转型中有哪些应对措施?面对设计企业上市合并的局面,更好的出路在哪里?
摘要:中小企业是中国经济的主力军。在中国经济转型的关键时刻,他们面临着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人民币升值、融资困难等一系列危机。如何在危机中生存和发展,是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严峻考验。探讨了中小企业的生存现状、面临的危机以及应采取的措施和对策。
关键词:中小企业;经济转型;危机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民营中小企业活力的释放是中国经济最大的财富。作为中国经济的主力军,中小企业的经济产出目前支撑着中国经济总量的半壁江山。特别是中小企业提供的就业岗位已经占到中国城镇就业总量的75%左右。权威数据显示,我国中小企业总比重已达99%,以中小企业为主的非公经济创造的税收在一些非公经济相对发达的省份已经占到税收总额的70%以上。
然而,近年来,在国际国内环境的影响下,我国大量的中小企业,尤其是外向型中小企业,正在经历着严峻的考验。在我国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时期,我国中小企业,尤其是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中小企业的生存状况不容乐观。
1中小企业生存状况分析
去年以来,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湾经济带等民营经济活跃的地区出现了中小企业倒闭潮。根据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8月初披露的信息,2008年上半年,全国有6.7万家中小企业倒闭,其中纺织行业中小企业超过654.38+0000家,三分之二的纺织企业面临重组。中小企业融资难,在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等多重因素的交互作用下,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生存。
(1)从事供应链低端加工制造的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首当其冲。
国际产业链可以分为三个阶段:R&D设计、制造和全球营销。附加值两头高中间低,一般呈U型,俗称“微笑曲线”。一般情况下,制造阶段创造的增加值占整个产业链增加值的比重不到30%,而生产阶段(制造和装配)最底层创造的增加值只占5-10%,甚至更低。在当前的金融危机中,低端加工和劳动密集型制造企业受到的冲击最大。浙江象山县一个不到32平方公里的小镇,为30个世界顶级品牌提供加工服务。然而,截至2008年6月底,已有500多家企业倒闭65,438+000多家。
(2)对外依存度高的中小企业处于“尴尬”境地。
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出口订单大幅减少,使得许多对外依存度较高的中小企业处境艰难。据统计,温州20%的中小企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纺织、服装、化工、电子机械制造等行业“惨不忍睹”。
(3)中小企业融资难,多角债牵连。
融资难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一大瓶颈,也是长期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难题。政府政策需要更多地向中小企业倾斜。虽然2009年政府投入4万亿元缓解金融危机,振兴经济。但是,这4万亿资金并没有让中小企业受益多少。国家的中长期贷款增加了很多,但短期贷款解决流动性问题的比例并不高。即使是短期贷款,很多也是投向大企业。
2中小企业面临的危机分析
2.1国际环境分析
中小企业危机的源头是对世界经济形势的悲观。受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全球主要发达经济体进入衰退。世界银行和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都预测美国、欧元区和当地经济都进入负增长区间。今年全球贸易额历史性地下降了9%,是二战以来最严重的贸易萎缩。此外,摩根士丹利报告还显示,目前,在接受调查的190个国家中,有50个国家正在经历两位数的通胀。这些不利因素是中小企业难以抵御的。
2.2从国内环境分析
在中国经济从“数量型增长”向“质量型增长”转型的十字路口,“资本、资源、技术、劳动力、土地”等低成本、低价格的生产要素优势瞬间削弱,大量资本依赖型、劳动密集型、能源消耗型、出口导向型中小企业四面楚歌,危机四伏。造成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市场竞争的压力使得产品价格无法随通货膨胀而上涨;人民币持续升值给出口企业带来越来越大的压力;随着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人工成本越来越高。能源和原材料价格上涨;许多企业很难从银行信用社获得新的信贷或续贷,地下钱庄成为许多中小企业高息贷款的来源。目前企业“三角债”问题越来越严重,一些中小企业资金链实际上已经断裂;一些地方政府对中小企业支持不够,缺乏全面的宏观政策应对。
2.3从企业自身因素分析
目前,许多中小企业的产业结构层次较低。大部分集中在加工工业、餐饮服务业等传统劳动密集型行业,产品大多停留在简单模仿的水平,质量难以提高。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技术装备水平低,产品质量和附加值低,技术创新能力弱,许多中小企业基本不具备技术开发能力。产业关联度低。在纵向合作中,即相关企业之间,没有合作关系,没有统一的技术和质量标准,没有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在横向合作中,即生产相同或相似产品的企业之间没有一定的市场分工,在信息、人员培训等方面不享受当地资源。中小企业在相当大的范围内过度竞争程度较低。3中小企业应采取的措施和对策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外部经济环境对企业来说是不可控因素,而内部经营对企业来说是可控因素。中小企业要走出危机,必须进行产业转型升级,依靠新技术提升产品竞争力,拓展市场;政府也要深入了解企业的生存状况,制定能够帮助企业走出困境的政策,从各方面给予支持。
(1)改变中小企业“杂”、“乱”、“散”的业务内容,整合业务和组织架构。
第一,“抱团抵制”。通过企业间“协同”的突破,实现行业整合,增强企业乃至行业的抗风险能力。比如,为了应对美国所谓的“337调查”保护知识产权,国内同行业中小企业只能组织起来共同努力,确保该行业的产品在出口到美国市场时能够避免“灭绝”。二是内部“协同效应”,实现1+1 >;2。中小企业强烈的“功利”目的,使得各个地区的商业运作出奇的相似。比如温州一个镇整体生产纽扣,宁波一个企业不假思索的专注冰箱制造,企业之间的合作几乎为零,导致资源浪费和效率低下到几乎无法衡量。再次,控制资本运作和投资回报的不确定性是明智的,重拾“新老本行”是明智的。例如,“绿色农业”和“都市农业”的运作也包含着乐观的效益前景。
(2)挖掘企业发展的内部空间。
第一,中小企业的管理多为“家族式传统经营,决策和执行的集中必然增加企业的风险。河南已有民营企业转让控股权引进先进管理团队放大企业市值的先例。其次,从国际经验来看,日本中小企业明确指向中国市场,而不是局限于在国内“等待”机会和空间。第三,国内很多互联网公司都是通过在纳斯达克小市值市场上市发展起来的。微软思科也从一个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小公司”通过资本市场,进入纽交所主板市场,成为世界顶级公司。苏宁电器在国内中小板上市后,成为电器销售行业的龙头之一。
(3)充分利用政策优势。
第一,提倡“优秀”,避免“自卑”。比如,新《劳动合同法》无形中要求中小企业开发新技术,减少用工量;新《合伙企业法》中“有限合伙人”的创新,也助推了风险投资对中小企业的注入。同时,国外经验表明,“有限合伙”是吸引民间投资、鼓励技术创新的有效形式。出口退税法对出口退税率的增、减、免的规定,也是企业业务调整的“指南针”。第二,充分利用政府的“赎买”政策优势。
(4)企业发展模式的创新和突破也是企业战略成功的重要因素。
传统业务+独特的市场需求产品和服务=“独特”的商业模式。例如,日本创造了卫星公司中小企业融资模式。中小企业由主公司支持,可以保证银行信贷。福卡倡导的“生态企业模式”也是走节能环保、循环经济发展道路的可行选择。如何与全球金融资本、产业资本、各种资本相结合,并了解企业生态,关注政策,建设一些缺位的企业,补充和完善现有的中小企业生态,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资料?
[1]?刘玉张正超。民营中小企业支撑力研究[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2008,(8)。
[2]?石峰。企业家特征与企业家精神分析[J].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学报,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