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的个人事迹
2004年6月,昌河汽车与昌河飞机分离,成为AVIC II直属的厂级企业。以蔡同志为总经理,带领广大干部职工,2005年坚定不移地实施“两保七调”,实现了昌河汽车销售654.38+0.2万余辆,工业总产值37.6亿元,工业增加值6.8亿元,销售收入33.56亿元,各项经济指标呈现恢复性增长势头。2006年以来,他带领昌河汽车团队成员,团结全体干部职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加大改革力度,抓住与铃木公司扩大战略合作的机遇,整合管理,提升品牌,推动昌河汽车走上了稳定增长的道路。
1.坚定实施调整发展战略实现昌河汽车恢复性增长。
2004年6月5438-10月065438,随着昌河汽车的独立运营,为进一步增强企业活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他带领团队成员及全体干部职工积极开展对外合资合作,促成了与日本铃木株式会社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加大新产品开发的同时,要注意调整产品结构和产能的规划布局;为了提高市场占有率和品牌知名度,加强营销体系和网络建设;调整组织结构以适应公司新的发展需要;进一步理顺公司内外部关系,营造良好的企业发展环境;积极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先后进行了人事用工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启动了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和股权分置改革,为企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一年多来,昌河汽车通过锐意改革,初步实现了管理模式和内部机制的创新,实现了汽车销售和经营业绩的恢复性增长和对外合资合作的突破性进展,实现了九江项目的全面建成和汽车及发动机生产线的顺利投产,初步完成了昌河汽车产能的扩大和产品布局的调整,形成了与市场接轨的充满活力的企业文化。2006年以来,在公司一届二次职代会精神的鼓舞下,昌河汽车隆重推出了昌河利亚纳两厢、理想ⅱII、昌河福瑞达等多款新车型。,有效务实地整合了营销渠道,加快了景德镇总部新车型生产线的技术改造,持续推进各项改革措施,提高了企业的运营质量和效益。昌河汽车向稳定增长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第二,加强对外合资合作,明确公司中长期发展战略。
为解决企业发展的中长期战略问题,蔡同志在充分分析国外汽车工业发展趋势和国内汽车市场竞争形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与公司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思路。
在AVIC II、AVIC汽车事业部、江西省委、省政府和景德镇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2004年底,昌河汽车与日本铃木株式会社就构建新型战略合作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实现了昌河铃木收购九江发动机及汽车生产线、增资及开发新车型等合作协议的全面落实。昌河汽车与铃木公司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为不断提升昌河汽车品牌和产品创新能力,促进和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实现昌河汽车“十一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三,加强现代化管理,积极进行三项制度改革,切实增强公司干部职工的“三个意识”。
由于多年来公司改革步伐缓慢,干部职工的思想明显滞后于市场经济的发展。为了切实改变员工的思想观念,建立适应市场竞争的现代企业制度,蔡同志一直致力于改变员工的思想观念,冲破重重阻碍,不断推进公司体制机制改革,从根本上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桎梏。
1.以九江分公司为试点,全面推行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的用人制度。通过改革调整,公司员工与一线员工比例得到优化,达到同行业水平。
2.按照扁平化管理、精简流程、精干人员的原则,对组织架构和人员编制进行了调整。各下属单位实行一部一长一人多岗制。在广泛征求意见和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并实施了《退休干部管理办法》和《退休职工管理办法》。
3.以九江分公司为试点,启动了分配制度改革。昌河汽车不断推进“三定”工作,实施以目标管理为基础的绩效考核和劳动合同动态管理。按照“效率效益”和“人少”的原则,采取选聘竞聘的方式,根据岗位要求合理配置人员,对不符合岗位要求的进行培训或转岗。同时,技术职称评聘分离和劳动者技能等级评聘的全面实施,提高了职工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绩效。
4.进一步细化管理,制定完善公司内部岗位职责,规范工作流程和职业道德,建立与市场互动的企业运行机制。公司坚持把各项改革与加强管理、提高效益紧密结合起来,积极推进人事制度、用工制度、分配制度改革,实现体制创新和经营机制转变。
5.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体系,明确公司权力机关、决策机关、监督机关和经营层之间的权责关系,形成各负其责、相互制衡、协调运转的公司治理机制和结构。2006年7月,公司完成股权分置改革。
6.做好降本工作。在蔡同志的领导下,昌河汽车严格执行预算管理,配合战略采购的实施,细化成本控制措施,努力实现“2006年主要产品可比成本下降65,438+00%,总成本下降5%”的成本降低目标。致力于提升昌河汽车的市场竞争力,历经锤炼,彰显境界。蔡同志工作扎实,成绩突出,先后荣获公司个人二等功、集团公司杰出中青年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等荣誉。
9月15日,江西昌河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发布2007年第六次董事会决议公告及2007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决议,正式宣布昌河汽车原董事长刘洪德、总经理蔡双双辞职,董事会已表决通过。新任董事长将由副总经理李耀担任,昌河汽车总经理将由原昌河汽车副总经理周世宁担任。
那么昌河汽车为什么要做这么大的调整呢?毕竟从昌河汽车官网可以看到,刘洪德和蔡的任期是165438+2008年10月26日,现在离职就是提前离职。董事长和总经理同时更换,在汽车企业中并不多见,尤其是昌河汽车是上市汽车公司。那么,和最近的利亚纳召回事件有关系吗?
1的销售业绩一般,没有得到高层的认可。
应该说,衡量一个领导是否称职的指标,绝大多数情况下要看业绩。昌河汽车换帅与销售业绩有关吗?我们看到截止到今年7月,昌河汽车的销量是32512辆,而长安铃木截止到7月的销量是56655辆。如果加上自主车型奔奔的销量,是昌河汽车销量的近3倍,奔奔汽车的销量已经超过了昌河汽车的整体销量。显然,这个成绩并不能让昌河汽车背后的高层满意,昌河汽车也是铃木的合作伙伴。长安汽车在合资和合资上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其自身在合资和合资上都表现一般。作为“掌门人”,刘洪德显然压力很大,销售业绩很可能是他离职的重要原因之一。
2合资企业发展薄弱,与铃木的合作进展缓慢。
作为铃木的两大合作伙伴之一,昌河汽车只推出了北斗星和利亚纳两款车,以及温岚MPV,而长安则由铃木车型奥拓、羚羊、雨燕、天语SX4撑起一片天空。不难看出,昌河汽车在与铃木的合作博弈中明显不如长安汽车,而利亚纳之后推出的温岚显然也不会像轿车那样受欢迎。毕竟消费者的购买力还是集中在轿车上,但是小型MPV。与铃木的合作无法实现双赢,昌河汽车的领导层显然难辞其咎。
3自主品牌发展不佳,领导层难辞其咎。
这两年自主品牌厂商开始发力。奇瑞、吉利、华晨等企业纷纷推出新车抢占市场,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与此同时,产业政策也开始向自主发展方向转变,许多企业争相开发自主品牌汽车,甚至合资汽车公司也参与其中。昌河汽车作为较早的合资和自主双轨发展,不仅在合资中成绩一般,在自主品牌中也未能表现突出。其他企业在北京和上海车展上抢尽风头,不仅推新车还出现在多款概念车中,让消费者对其充满信心。昌河汽车此时出现“默默无闻”,作为先行者,并没有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这样的业绩自然是广大消费者买不到的,企业掌舵。
4.莲娜大规模召回影响企业发展。9月1日,昌河汽车因手动挡问题召回11716辆,而利亚纳上市以来仅售出16986辆,占总销量的70%以上。目前来看,利亚纳可以算是昌河的主导车型。这样的模式。虽然昌河汽车曾表示,出于对消费者的关注,选择主动召回利亚纳,但汽车和其他必需品还是有区别的,有时候一个小问题造成的后果可能会相当严重。同时,昌河汽车作为上市公司,产品质量出现问题,股东对管理层明显会产生不信任。换帅很可能是昌河汽车夺回股东的措施之一。
可以说,以上四个方面最终促使昌河汽车董事长兼总经理离职。这样的变化是否会影响中层管理者,将昌河汽车推向快车道?这样的问题恐怕只有时间能解决了。
现在北京奔驰戴姆勒-克莱斯勒是总裁,BBDC是总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