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价格变动和价格调整要考虑哪些因素?

需要考虑的因素有:

1.地域因素:新开发区域和与竞争对手有市场冲突的区域价格要考虑最优价格。

2.客户因素:对于长期老客户,信誉好,付款及时的客户,要考虑最优惠的价格。

3.批量因素:采购量相对较大且稳定的商家,应考虑最优价格。

4.市场因素:在同类商品的市场中,同等质量商品的最优价格绝不是最高价,也不会是最低价。

5.领导因素:企业的上级领导和上级机关的相关单位也要考虑给最好的价格。

2.价格变化的形式:

同价位的大概有四种——(1)。市场领导者认为降价会减少太多利润;保持价格不变,市场份额不会下降太多,需要的时候很容易夺回来。借此机会甩掉一些不想要的买家,我自己也有把握抓住更好的客户。

(2)运用非价格手段。比如企业改善产品、服务、市场沟通,让顾客比竞争对手买更多的东西。很多企业发现,价格是固定的,但把钱花在增加提供给客户的利益上,往往比降价低利润经营更划算。

(3)降低价格。市场领导者这样做是因为降价可以增加销量和产量,从而降低成本。同时,市场对价格非常敏感,如果不降价,就会失去太多的市场份额,而市场份额一旦下降,就很难恢复。(4)涨价。一些市场领导者不是维持原价或降价,而是提高原有产品的价格,推出新品牌来围攻竞争对手的品牌。

3.价格变化的原因:

主动调整产品价格的策划,无非是从两个方面入手:要么降价,要么涨价。

(1)降价常见原因:①企业产能过剩,市场供大于求,需要扩大销售,但通过改进产品、加大销售力度无法达到目的,只好考虑降价。④市场份额下降。例如,当大量日系车以明显优势进入美国市场时,美国通用汽车的市场份额明显下降,最终不得不将其在美国西海岸的超小型车价格降低65,438+00%。(3)为了争取市场主导地位。公司以较低的价格增加了产品的竞争力,扩大了市场份额,而销量的增加也降低了成本。

(2)涨价的常见原因。涨价虽然给公司带来了利润,但也会引起消费者、经销商、业务员的不满,甚至失去竞争优势。以下两种情况,企业会考虑提价;①成本膨胀。这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材料、燃料、劳动力、运费、研发、广告等成本的上涨。已经导致企业降低了利润率,这也造成了企业定期提价,而且提价的幅度往往大于成本的增加。1.供不应求。当公司的产品不能满足市场上所有消费者的需求时,可能会提高价格,减少或限制需求。公司在提价的时候,应该通过一定的渠道让消费者了解涨价的原因,听取消费者的反馈。公司的销售人员应该帮助客户找到经济实用的方法。3竞争对手提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