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概况3
秘鲁* * *是拉美大国之一,国土面积654.38+0.285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中国的西藏自治区,位居拉美第四。人口2700万,其中印度人占46%,印欧混血人占36%,白人占19%,96%的居民信奉天主教。首都利马讲西班牙语,货币为新索尔(1美元兑2.45新索尔)。
秘鲁位于拉丁美洲西部,西临太平洋,东接巴西和玻利维亚,北接厄瓜多尔和哥伦比亚,南接智利。
秘鲁的太平洋海岸海岸线长达2780公里,海岸平直少有曲折,没有形成很好的天然良港。从皮斯科往南,山离海岸很近,能建一个好港湾的地方不多。秘鲁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一半。整个领土从西到东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的地理区域。
西部沿海地区是太平洋沿岸的一个狭长地带。宽约40 ~ 80km,长约1.900km,占全国领土的1.01%,占全国人口的43%,占耕地的1.3%。70%以上的工业企业都集中在这个地区。北方有丰富的矿产和石油资源。因此,西部沿海地区是秘鲁重要的经济区。
中部山区是贯穿秘鲁的安第斯山脉。这一地区平均海拔4300米,占全国国土的26.3%,全国47%的居民居住在这一地区。世界上最大的河流亚马逊河发源于此。山区有很多高原和盆地,有很好的牧场。安第斯山脉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东部林区由亚马逊河流域的原始森林组成,地势平缓,河网密布。该地区占国土面积的62.7%,人口仅占全国总人口的65,438+00%。这个地区属于热带雨林气候。这里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已经被开发了。
安第斯山脉在秘鲁分为三个分支,分别是东、西、中央科迪勒拉山脉,向南汇入中央安第斯山脉,延伸至智利和玻利维亚。
秘鲁的河流属于两大流域:太平洋流域和大西洋流域,还有一个以内陆水系命名的的的喀喀湖流域。秘鲁河流的主要分水岭是西科迪勒拉山脉。太平洋盆地的大部分河流流量短、流速快、落差大,且都是东西向流动。大西洋盆地的河流完全不同:水量丰富,流程长,从南向北流。它们在亚马逊低地与发源于赤道安第斯山脉的河水相遇后,形成强大的水流——亚马逊河,向东流入大西洋。
的的喀喀湖位于秘鲁和玻利维亚交界处,是世界上最高的淡水湖,海拔3860米,面积8300平方公里,居世界第20位。这个湖是咸的,但是可以饮用。因为它含有一些盐,这个湖在冬天不会结冰。
2.行政区划和经济区
秘鲁分为25个省(包括卡亚俄特别州)。中国有150个州。
秘鲁根据地理区域的不同分为四个经济区:中部经济区、南部经济区、北部经济区和东部经济区。
中部经济区包括七个省份,其中包括两个沿海省份:义马和伊卡。五个山区省份:瓦努科、胡宁、帕斯科、万卡韦利察、阿亚库乔,包括特别州卡亚俄。该区域总面积2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8%,全国47%的人口居住在该区域。秘鲁首都利马是这一地区的中心,这一地区的所有省份都通过铁路和公路与利马相连。该地区的中心线是利马-奥罗阿-塞罗-德帕斯科铁路及其延长线塞罗-德帕斯科-瓦努科-廷戈马里亚公路。这条铁路和公路的中线连接利马、胡宁、帕斯科和瓦努科省,其支线将万卡维利卡和阿亚库乔省吸引到首都利马的影响力。
目前,秘鲁中部在国家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首都利马是拉丁美洲最大的城市之一,其主要港口卡亚俄就位于这一地区。该地区的企业提供了秘鲁70%以上的加工工业产品。有色金属加工和冶炼的主要中心汉罗德帕斯科和奥罗亚,以及秘鲁唯一的铁矿石工业中心马尔科纳都位于这一地区。
南部经济区面积4.74万平方公里,包括阿雷基帕、莫克瓜、塔克纳三个沿海省份;四个山区省份:阿普里马克、库科、普诺和马德雷德迪奥。大约一半的人口是印度人。从沿海地区到内陆的南部铁路连接阿雷基帕、普诺和库斯科省。马德雷德迪奥斯省的所有重要中心都有通往南方火车站的道路。泛美公路连接沿海省份,阿普里马克省也通过公路与科斯塔大区和山区省份相连。该地区南方铁路、公路交通网络较为密集。然而,连接秘鲁南部和中部的交通线只有两条:一条是从的的喀喀湖经库斯科和阿班克到利马的山路,另一条是泛美公路。
南方经济区大致分为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阿雷基帕是秘鲁南部沿海地区最重要的经济中心。从莫伦多到库斯科的南方铁路和泛美公路都经过阿雷基帕。这个城市的主要工业是毛纺、皮革和其他轻工业产品。库斯科是秘鲁南部内陆地区最大的经济中心,也是举世闻名的印加古都。库斯科通过铁路与凯阿利河上游的邦巴、奇里奥相连,也与胡利亚卡枢纽相连。Juliaca通往普诺,另一条铁路线通往阿雷基帕。
北部经济区包括通贝斯省、皮乌拉省、兰巴杰克省、拉利伯塔省、安卡什省和卡哈马卡省。除卡哈马省为内陆省份外,其他省份均为沿海省份,其内陆地区通过铁路和公路与沿海地区相连。这些沿海省份与泛美公路相互连接。卡哈马省也有铁路和公路与沿海港口相连,路线有:卡哈马卡-切雷特(公路)和切雷特-帕卡斯马(铁路)。中国最大的油矿位于科斯塔地区北部。其他矿物有煤、有色金属、银和金。该地区的水资源在马拉尼翁河和圣塔河尤为突出。像秘鲁中部一样,这个地区是秘鲁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人口大多集中在绿洲地区。全国19大城市有7个。其中,切克拉和特鲁希略分别是中国第四和第五大城市。目前,秘鲁北部经济区是中国主要的燃料基地和黑色冶金基地。由于这一地区地形复杂,交通不便,开采二流矿藏又不能大赚特赚,当地和外国企业家主要投资石油和种植园经济。
石油在这个地区的采矿和工业部门中居首位。皮乌拉省是主要的产油区。据国有的秘鲁石油公司统计,潜在石油储量约为40亿桶,分布在800万公顷的森林和大陆架上。秘鲁有两大油田。一个是上面提到的皮乌拉的老油田,叫西北油田,一个是亚马逊林区的东北油田,叫森林油田。
这个经济区的大城市有:钦博特是秘鲁第二渔港,鱼类加工业发达,是重要的冶金城市。这座城市离圣塔河口不远。冶金工厂通过海路和陆路获取铁矿石,并将大部分产品运出。通过铁路与Chukikala煤矿和Vallianka相连。离Vallianka不远的Cagniant-Delipato已建成一座水电站,向Chimbote和Santa河两岸供电。塔拉拉是北部最大的城市,是西北油田的重要生产中心,也是秘鲁的主要油港。
东部经济区包括位于安第斯山脉东坡的亚马逊省和圣马丁省、位于亚马逊低地的洛雷托省和新成立的乌卡亚省。面积39万平方公里,差不多占全国面积的1/3。这个地区气候炎热,雨量充沛,河流泛滥,森林茂密,害虫不计其数,再加上交通不便,影响了这个地区的发展,成为秘鲁最落后的经济区。然而,这一地区拥有广阔的适于耕种的土地,具有工业意义的大片森林地区,以及丰富的地下矿产资源。Kaiali山谷石油丰富,河流流量大,水力资源巨大,有待开发。因此,该地区经济发展潜力巨大。洛里省省会伊基托斯是东部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伊基托斯位于亚马逊河畔,是东部地区重要的水运枢纽。船只可以从亚马逊河口逆流而上到达伊基托斯市,来自秘鲁东部的大部分货物甚至厄瓜多尔东部的部分货物通过伊基托斯沿亚马逊河运输。沿马拉尼翁河和凯阿里河可到达秘鲁西部和南部,相对便利的交通使其成为东部地区的军事据点。
3.交通状况
秘鲁交通发展缓慢。截至目前,秘鲁铁路总长约2500公里,尚未形成统一的铁路网。虽然公路建设有所发展,但东部地区仍然没有畅通的公路连接。公路总长约69942公里,其中只有10%是沥青路面,只有12%的道路系统状况良好。其他都是碎石路和土路。雨季无法通行,线路不安全。国有车队不多。和经济发展不平衡一样,秘鲁的交通布局也不平衡。铁路、公路、航空、海运大多集中在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而东部地区没有尚未开发的铁路和公路,仅依靠航空运输与沿海地区连接。运输设备比较陈旧,技术比较落后。目前秘鲁的铁路大部分建于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铁路规格不一,轨距有60、75、76、91、100、106、114厘米不同。总之,交通状况远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航运在秘鲁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秘鲁南北交通的大动脉。沿海有28个港口,但深水港不多,因为沿海大部分是广阔的浅水区。有65,438+03个港口可直接停靠装卸货物,9个为深水港,即卡亚俄、萨拉韦利、马塔拉尼、派塔、钦博特、塔拉拉、圣胡安、圣尼古拉斯和伊洛,其中后5个港口专用于矿石。在所有港口中,卡亚俄港是最大和最重要的。目前,该港口的卸货量占秘鲁总卸货量的65%,装货量占全部出口量的40%。
秘鲁的内河运输业务只在亚马逊河上进行。亚马逊河水系可通航的内陆支流约8700公里,但内河航运和港口设施不完善,潜在能力未得到充分开发利用。亚马逊河上的伊基托斯是东部地区内陆水运的重要枢纽。沿着亚马逊河向东,可以与大西洋相连,向西,可以到达马拉尼翁河上的河港博尔哈和瓦利亚加河上的尤里马瓜斯。沿着另一条支流凯阿利河,可以到达港口城市普卡尔帕。另一个重要的内陆港口是马德雷德迪奥斯河上的马尔多纳多,这里有公路连接沿海和中部山区。
内湖运输只在的的喀喀湖上进行,它是连接秘鲁和玻利维亚的唯一水路。普诺是一个湖港城市,有一条泛美公路直达玻利维亚的瓜吉,还有一条铁路与沿海港口马塔拉尼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