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确定上市公司的市值
@天目特别提倡EV/EBITDA乘数,其实没那么神奇。根据被评估企业所处业务和行业的具体分析,一般来说,钢铁、公用事业、银行等重资产企业适合使用市净率,现金流稳定的成熟企业适合使用EV/EBITDA和市盈率,成长型企业更适合使用PEG乘数和PERG乘数。一些初期不盈利或者行业特征明显的企业要特别分析,比如APP类的活跃用户(用户规模)和网站的点击量。
使用上述乘数进行估值时,需要注意的点有很多。特别是乘数的分母和分子要一致,要区分是属于公司估值乘数还是股权估值乘数。比如EV/EBITDA是公司估值乘数,评估结果就是公司的整体价值。为了得到题主所说的“市场价值”,需要减去有息负债的价值。EBITDA反映的是公司所有所有者(包括股权所有者和债权所有者)的回报,所以有些分析师用P/EBITDA乘数进行估值是不合适的。
2.第二种方法应用广泛,质疑最多的是收益法的估值方法(市场上一般称为收益法,实践中并不全面。随着各种新技术、新理论的出现,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基于收益法的估值方法,如EVA估值法、剩余收益估值法等。).其原理是将企业未来获得的收益折现为现值之和。和相对估值法一样,收益法也分为权益现金流估值和企业现金流估值(或自由现金流估值)。由于公司的现金流估值反映了公司的整体盈利能力,可以避免不同的资本结构和债务融资成本对公司估值的影响,同时可以根据公司的目标资本结构进行估值,分析公司的最优资本结构。因此,大多数评估股权价值的评估人员一般采用自由现金流量估值模型来估算公司价值,减去公司的有息债务价值,得到公司的股权价值。
使用自由现金流量模型进行估值主要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步是估算公司未来一年的现金流。这里一般会根据企业未来的实际发展来分析。技术上一般是以历史数据为基础,辅以管理预测,可以使用概率分布、蒙特卡洛模拟、回归分析等各种计算机技术和统计方法。
第二步,根据公司现有资本结构、行业特点和宏观形势,合理估算折现率。自由现金流模型使用公司的综合资本成本(WACC),需要分别估计债务资本成本和权益资本成本。因为WACC=D*(1-T)/(D+E)*债务成本+E/(D+E)*股权融资成本,一般将账面价值代入WACC计算出D和E两者表示的市场价值,然后用迭代法得到真实的WACC。权益资本的折现率一般通过风险总和法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获得。
第三步,根据模型估算公司价值(最终用迭代法收敛到正确的公司价值和综合资本成本),估算有息债务的市值,从公司价值中减去有息债务的价值。目前国内主流的评估人员普遍认为,有息债务的账面价值就是评估价值。
第三种方法,是国内大多数评估师使用的方法(保守的,尤其常见于国有资产评估),比较适合一些企业,就是资产基础法(市场上很多人一般简称为成本法,也有称之为资产基础法)。原则是考虑收回企业全部资产需要多少钱。这种方法在评估大部分有形资产时是实用的,但在评估无形资产和商誉时不可避免地与收益法和市场法的估值方法混合在一起,所以称之为资产基础法更为恰当。
在资产评估报告中,你一般会看到两种评估方法,《企业价值评估指导意见》中有建议,国有资产评估明确规定两种方法都必须使用。所以合作一般是资产基础法+收益法或者资产基础法+相对估值法。
第四,对于很多处于培育期的高科技公司和企业来说,由于还没有产生利润,甚至没有稳定的收入,在这种情况下,除了上述比较点击量和活跃用户数的方法外,还有一些分析师使用期权定价模型对上述公司进行评估。(大多停留在理论探讨阶段或作为辅助验证手段,很少作为结论提出来。其原理是将公司股权视为买方期权,买方期权的价值=公司整体价值-所有债务的价值。因为这种方法应用有限,这里就不赘述了。
此外,由于对非上市公司股权价值的估值,市场法估值中选取的可比公司均为上市公司。在计算完股权价值后,需要考虑流动性折价不足对股权价值的影响。根据国内的研究成果(当年的股权分置改革为这部分研究提供了素材),流动性不足的折现率如下表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