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借了10万买车,结果还了20万!骗我?“教你做人”没得商量。
近日,浙江省开展了全面评估金融机构资质、严厉打击无证放贷业务的行动。同时,普通消费者也要提高防范意识,避免车款双失。
(数据来自:中国裁判文书网)
很难走出陷阱,基本不可能及时止损。
汽车抵押模式是“套路贷”的模式之一。无良商家打着零首付、低利息、无房贷的幌子,诱骗消费者签订各种明显对自己不利的合同,然后以赚钱跑路、任意认定违约等欺诈手段,以GPS定位异常为由扣押车辆,强行索要高额费用,最终达到非法获利的目的。
这显然抓住了那些预算有限,正在为付首付而苦苦挣扎,却又想早点买车的人的心。想想也是,这样既能解决资金短缺,又能提前享受汽车生活带来的便利,很有诱惑力。
真实案例
2019 10,李先生打算购买一辆“XX”牌汽车,价格为65438+万元。经朋友介绍,选择零首付买车的公司,可以贷款65438+万元提车。而这家借款公司却以“有偿履约”为由,与李先生签订了20万元的假合同,并称只需偿还借款65438+万元,王先生信以为真。
但贷款成功后,李先生被告知需要偿还20万本金贷款。看着银行账单上的20万流水痕迹,李先生觉得自己进入了套路。
后来贷款公司通过各种手段故意让李先生违约,比如还款时借口出国,或者以小时或分钟计算“逾期还款”的期限。因为这些莫须有的违约,李先生需要偿还“虚高债务”。
当李先生无力还款时,借贷公司又给他介绍了其他假的“借贷平台”,并拟定了新的借款合同。结果债台高筑,最后车和房产一起抵押。
做到“三看”,远离套路贷。
看本金金额,看合同约定的本金与实际收到的本金是否一致,是否有砍头利息;二是看利息标准,看支付的利息、服务费、管理费等相关费用成本是否大大超过年化24%或36%;第三,看风控手段,是否存在逾期还款时车辆被强行没收、交易、占用的可能性。
一旦陷入陷阱,很难脱身,基本不可能及时止损,所以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选择常规的贷款渠道会更靠谱。先简单介绍一下零售汽车金融市场的两个主要参与者,即商业银行和汽车金融公司。
商业银行与汽车金融公司的比较
商业银行利率低,门槛高。
目前,商业银行凭借其较低的资金成本、先发优势和信誉,仍然在零售汽车行业中享有最大的份额。商业银行的资金大部分来自客户的存款,资金成本最低,利率相对较低。但是申请贷款的信用门槛高,手续多,申请和审批的过程比较长。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商业银行贷款流程
商业贷款占70%,信用卡分期占30%。
商业银行提供的零售汽车金融产品主要是传统汽车贷款和信用卡分期,其中传统商业贷款约占70%,信用卡分期约占30%。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汽车金融公司渠道优势明显,业务范围有限。
根据《汽车金融管理办法》,汽车金融公司的主要出资人必须是生产或销售汽车整车的企业或非银行金融机构。截至目前,银监会批准的汽车金融公司有25家,其中主机厂出资为主的有24家,经销商出资为主的有1家。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按批准时间排序)
持牌汽车金融公司与主机厂或经销商联系紧密,在渠道和营销方面优势明显。但这类汽车金融公司只为自有品牌提供服务,业务范围有限。同时,由于主机厂的优惠和各种营销活动的加持,他们的贷款利率普遍较低。
汽车金融公司贷款流程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此外,零售汽车金融市场还有互联网平台和金融租赁公司,二者都降低了汽车金融的门槛,帮助部分“白贷户”获得金融服务。但由于一些平台和公司业务不规范、行为误导或消费者误解,目前消费纠纷不在少数。
全文摘要
必须承认,目前国内汽车企业存在一定的产销矛盾,传统的汽车销售模式已经无法充分发挥市场的活力。只有通过行业转型,利用资本开发新的金融产品,才能让更多的中国人早一点上车,从而促进国内汽车市场的繁荣。但作为普通消费者,面对越来越多的金融产品,还是要谨慎选择金融服务商,避免贪小便宜,亏本。
本文来自车家作者汽车之家,不代表汽车之家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