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斯莱斯的历史演变
1971年,劳斯莱斯开始研发独特的三旋翼RB211发动机。因为三旋翼技术比较新,而劳斯莱斯的复合风扇技术还没有通过标准,所以仓促上马的RB211发动机项目研制周期拖得太久,最终导致劳斯莱斯资金支持不足,不得不被英国政府收归国有。
有了这个教训,罗尔斯·罗伊斯才真正意识到必须选择一条符合市场规律的航空发动机发展之路,并由此走上了核心机和验证机的道路,直至系列化发展。公司研制的RB211系列三转子发动机经过多年发展,已成为当代大型民用航空发动机中最成功的发动机系列之一。1987年,英国政府的国有资本再次退出,罗洛回归私有制。
从1990s开始,劳斯莱斯公司试图通过合资、合作、跨国收购等方式赶超GE。
当罗尔斯·罗伊斯想要进入波音737系列飞机的动力供应商领域时,CFM56基本上被选为该系列飞机的唯一发动机供应商,而ge的很大一部分利润来自于合资公司CFMI。为了与GE争夺100座以上大飞机的发动机市场,罗尔斯·罗伊斯和普惠公司成立了国际航空发动机公司(IAE),通过开发V2500发动机来争夺波音737最大的竞争对手空客A320系列的发动机市场。
虽然V2500仍然没有CFM56普及,但是到2006年的数字显示,IAE交付的V2500发动机已经超过3000台,平均每天交付一台,订单总数超过4200台。
在支线航空发动机领域,罗尔斯·罗伊斯采取收购措施缩小与通用电气的差距。AE3007由罗尔斯·罗伊斯公司美国分公司制造,其前身是专门生产支线机用小型涡扇发动机的美国艾利森公司。10月,被劳斯莱斯收购。劳斯莱斯从空白的小型发动机领域发展到与GE平分秋色,两大大鳄牢牢控制着国际支线航空动力市场。
在民用飞机制造领域,波音和空客曾互相指责对方补贴对方政府。其实民用发动机领域也是如此。“以美国为例,美国国防部主导的两大发动机技术计划(IHPTET和VAATE)产生的技术被军民两用,无形中把美国政府的投入转移到了GE、普惠等公司的民用发动机研发上。英国政府和罗洛也是如此。”刘京刚认为,欧美政府以实际行动支持本国航空工业发展的经验值得中国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