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生力进入锂电池回收投资热潮。

随着电动汽车废旧电池集中淘汰高峰期的到来,拥有百亿前景的锂电池回收加工行业成为新能源投资的又一出路。

65438+10月15,枢纽企业迪生力(603335。SH)公告称,将与韶关洪钟金属工业有限公司、韶关仲达锌业有限公司共同出资180万元,投资新标广东威马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开展新能源废旧锂电池回收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等相关业务。

三家公司中,韶关洪钟主要从事废旧锂电池综合回收处理,其他两家公司从未从事过相关行业。迪生力在公告中也进行了特别的风险提示,称公司在合作前没有锂电池回收领域的生产经营经验。

65438+10月16就新公司如何运营、发展、规划等问题致电迪盛利董事会秘书办公室,相关工作人员表示稍后回复,但截至发稿前没有直接回应。

近两年,SAIC、广汽、长安汽车、南汽金龙等传统汽车品牌,以及地平线、威马等造车新势力,都在锂电池回收行业做出了相关布局动作。纵观新能源行业,从整车、动力电池到电池回收,都成为市场和投资者的“烫手山芋”。

“从国家对清洁能源的政策支持和投资市场的发展趋势来看,锂电池回收行业的发展前景将继续被看好。”65438+10月16,资深汽车行业分析师张翔告诉我们。

但有业内人士分析,新能源整个行业投资有些过热,大规模涌入往往会造成资源浪费。“雷声大雨点小”也成为行业常态。

同时,新能源汽车直接补贴并没有延伸到电池回收领域,新一轮的投资热往往需要承担巨大的风险。

65438+10月16,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梦告诉我们,除了无害化处理,锂电池的回收价值可能不高。目前回收的收益比并不理想。

迪生利来料锂电池回收

公告显示,新公司威马的注册资本为人民币?18000?万元,其中迪盛利以现金出资人民币?9900?万元,占注册资本总额?55%;韶关洪钟投资人民币设备?2800?万元,占注册资本总额?15.56%;韶关仲达以土地、房屋及建筑物出资人民币?5300?万元,占注册资本总额?29.44%。

新公司董事会将由五名董事组成,其中包括迪生力提名的三名董事、韶关洪钟和韶关仲达提名的两名董事。同时,公告正式确认新公司将于2020年2月2日正式投产。

此外,由于行业性质的特殊性,公告揭示新公司仍存在无法如期取得排污许可证的风险。根据广东省生态环境厅的相关要求,韶关洪钟、韶关仲达变更建设主体需向原审批机关备案,项目建成后新的建设主体需换发排污许可证。

迪生力,前身为泰山国际交通设备配件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是一家铝合金汽车轮毂企业。根据其官方信息,迪盛利目前是中国最大的汽车轮毂零部件出口商之一。

去年前三季度,迪生力三季报显示,营业收入6.29亿元,同比增长1.7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5,438+065,438+0.23万元,同比大幅下降44,438+0%。

我们就公司净利润大幅下滑,以及对锂电池回收行业的投入,致电公司董秘办。截止发稿前,迪生力董秘办未直接回应。

百亿投资下隐藏的风险

目前,电动汽车已经迎来了废旧电池回收的高峰期。根据国家新能源汽车大数据联盟的数据,预计到2020年,我国报废电池总量约为20万吨。

数据显示,2020年废旧动力锂电池回收钴、镍、锰、锂、铁、铝等金属创造的回收市场规模将超过6543.8+000亿元,2023年废旧动力锂电池市场规模将达到250亿元。

“前景”巨大的锂电池回收市场也吸引了众多投资者。

近年来,比亚迪先后与格林美、长安汽车签署电池回收相关协议。上汽通用五菱去年还与彭辉能源在包括电池回收在内的多个领域开展了深度合作;Skycar还于去年与华友循环成为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并在动力电池的梯级利用和材料回收等领域深化合作。

此外,广汽新能源、南京金龙、奇瑞万达、威马汽车在锂电池回收行业都有自己的投资动作。

但是,由于锂电池回收行业是一个新兴的行业,在市场和技术上还存在很多风险。张翔告诉我们,行业刚刚起步,整个市场还不成熟,所以还没有形成规模效应。

在锂电池回收的技术层面,仍然需要继续攻关。迪生力在公告中也承认,目前,该行业在国内处于成长初期,技术发展尚未成熟。新公司现有技术是否满足行业快速发展的需求还有待检验,存在技术风险。

沈梦告诉我们,现阶段除了无害化处理,锂电池的回收价值可能不高,因为普通电动车使用的是污染重、性价比低的原材料,所以目前来看,回收的返还比例并不理想。

有业内人士指出,整个新能源行业投资过热。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到今天的锂电池回收,除了整车企业和相关企业的进入,很多不从事汽车行业的企业为了抢占投资风口也在布局,大规模的涌入往往会造成资源的浪费。

同时,新能源汽车直接补贴并没有延伸到电池回收领域,新一轮的投资热往往需要承担巨大的风险。

张翔还告诉我们,目前锂电池回收行业短期内很难盈利。由于投资回报周期较长,对资金要求较高,将考验进入者的持续融资和输血能力。

本文来自车家作者汽车之家,不代表汽车之家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