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减4万台!ATM消失的真正原因只是移动支付吗?

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我们的社会逐渐进入了“无现金时代”。调查数据显示,2020年第二季度,全国各大银行办理的移动支付交易笔数较去年增长26.99%,非银行支付机构网上支付交易笔数增长14.48%。

据悉,早在2019年,我国移动支付交易总额已经达到212万亿元。可见移动支付系统的庞大,也反映了目前现金支付方式的“荒凉”。以存取款为主的ATM机现状更是惨淡。很多人把这个结果归咎于移动支付的普及,但其实这并不是转型。

自动取款机的数量减少,制造商损失惨重。

调查数据显示,自1987 ATM引入中国以来,因其方便、省时而受到各大银行的青睐。随着需求的急剧增长,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ATM消费市场之一。

好景不长,这几年越来越难。公开数据显示,到2020年二季度末,目前国内ATM机数量为1.05万台,较一季度减少3.09万台;目前,我国每万人ATM机数量环比下降2.85%。半年时间,全国ATM机减少了4万多台。

有一种趋势是,ATM的数量大幅减少,其制造商遭受的损失无疑是最大的。之前ATM机三巨头维珍创意、广电运通、新大通,现在都面临着亏损的惨状。以另一家ATM生产企业广州余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其2017年至2019年营业收入同比分别下降26.10%、30.81%、45.72%,下降趋势呈上升趋势。

转型是必由之路。

移动支付的出现确实让现金支付不再流行,直接影响了ATM机的作用。但就像电商和实体店的对立关系一样,实体店要想长久生存就必须转型,ATM机也必须转型。

现金支付不再流行是事实,但并不意味着现金的作用会被完全取代,会完全消失,所以相应的ATM机自然不会完全消失。近年来,处理现金业务的银行也进行了多种智能化改造,包括智能柜台和网上银行,以满足人们的需求。

因此,传统ATM要想生存下去,必须要走转型之路,必须要配合各大银行机构的轻型化、智能化方向的转型,对传统ATM进行改造。据悉,目前部分地区的ATM机已实现无卡存取现金业务,这是ATM满足人们需求、顺应现代化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