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接受媒体采访

杜:打造受人尊敬的国际公司

一个农家子弟,一个自小读博士的白面书生,在上海创业,在新加坡主板股市上市。用了不到三年的时间。他叫杜,目前是一家海外上市公司的掌门人,市值24亿元。他才34岁。新年1月,作为上海浙江商会15著名企业家代表之一,他前往北京参加“2007年京浙沪著名企业家座谈会”,记者在北京采访了这位传奇人物。杜给的第一印象是优雅和谦虚。他声称自己个性张扬,热爱自由,并引用了裴多菲的诗作为证明:“生命是宝贵的,但爱情更昂贵。如果是自由,两者都可以扔。”秀才精神“真的没什么特别的。”在记者的追问下,杜连连称自己学生时代没有故事。他出生在浙江东阳马寨镇的一个农民家庭。高中毕业前,他和中国大多数年轻的农村学生一样,只有一个目标,就是好好学习,考个好大学。上一个好大学,意味着有了好的能力,有了好的工作,就可以改变自己的人生轨迹,摆脱传统农民在艰苦耕作中贫穷落后的命运。东阳是著名的读书之乡,高考升学率江南高。他也在重点中学学习。他在村小学和横店中学的成绩都是班里第一,在东阳中学的成绩在高中名列前茅,在全国数学竞赛中拿过奖。看来上大学这个目标的完美实现。1990走进浙大混班。浙大从1984建立精英教育班,后改为竺可桢教育学院,招收全国高考状元和优秀学生综合教育,配备最好的老师,全英文授课,培养高科技人才。前两年是博大精深的基础教育,后两年分专业。这个班级的精英教育为杜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进入大学后,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学校和自己制定的长期规划。大家都好学,学习氛围浓厚,竞争压力大。在考上大学的目标实现后,他逐渐明确了自己在这种环境下的未来道路。本科毕业前,他的目标是读研究生。博士毕业时的目标是找到最好的行业,最好的城市去发展。杜从小学一年级就当班长,大学期间也非常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65438-0995,成功竞聘杭州市康桥镇镇长助理一职,并参加了为期半年的“浙江大学首届博士培养下乡活动”实践。1994入党,1996起担任浙江大学电气工程系博士班党支部书记三年。65438到0998,浙大四校合并,研究生6000多。他从中脱颖而出,获得了“浙江大学65438至0999届十大首届研究生”荣誉称号。1999年6月,26岁毕业于浙江大学电气工程系。他选择的行业是中国通信行业的龙头中兴通讯,他选择的城市是中国的国际化大都市上海。从那以后,中兴通讯获得了一名勤奋的员工。虽然中兴通讯是中国通信行业数一数二的公司,但对他来说只是一份工作。但是和同事一起工作的时候,他很努力,加班,工作时间比一般人长很多。他经常每天晚上9点以后下班,周六也经常加班。他进步很快,从工程师做起,做了半年项目经理,又做了一年部门经理,做了半年公司25个产品总经理之一。他是当时多达两万名员工的中兴通讯中晋升最快、最年轻的产品总经理。总结在中兴工作三年的成绩,杜认为自己在四个方面比较突出:他很努力;责任心强;具有创新精神;优秀的组织能力和和谐的团队合作。尤其是最后一条,他深有感触。中兴通讯的企业文化强调团队合作,依靠团队把事情做好,强调合作而不是竞争。杜认为,在团队合作中,每个人都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能力,把自己的利益与团队和组织的利益捆绑在一起。大家都是凭自己的实力和能力做事,而不是靠关系竞争,才能产生一加一远大于二的团队合作效果。成功的团队合作需要共同的目标、共同的文化、合理的组织结构和明确的分工。强调团队和他从小热爱领导工作有关系。当班长,当党支部书记,当组长,他觉得乐趣多多:有成就感,被尊重,也意味着比别人有更多的机会。成为产品总经理后,他的想法也很简单,就是把负责的产品线做好。中兴作为通信设备制造商,主要以系统设备为主,但杜负责终端产品线,需要不同的运营和营销模式。但是,中兴这么大,却没有对手机终端产品进行集中管理。虽然杜很努力,但是因为产品定位问题,并没有很大的突破。“对中兴来说,移动通信终端只是产品线之一,对我来说是我的全部。”因此,杜洪钧决定离开,2002年6月没有续签合同。当他决定离开的时候,他甚至都没有想过要做什么。这个时候,很多通信行业的大公司向他伸出了橄榄枝,很多同行出重金邀请他做职业经理人。他最终的选择出人意料:自己创业。新开天地

杜、陶强等人于2002年7月在上海成立了一家手机设计公司,当时注册资本只有654.38+0万元。在手机设计行业创业,是他深入分析行业特点后的决定。2003年,中国手机行业发展迅速,国产手机市场份额不断攀升。而国产手机很多技术来自国外,国产手机在品牌和营销上很强,但技术创新和研发不是很强,大部分都是在用韩国、日本和欧美国家的技术。中国每年手机销量在6543.8+亿以上,其中国产手机占一半,市场巨大。中国的通信技术发展还很短,技术积累还没到自己掌握的阶段。技术需求从零到大,技术和人才也积累到一定阶段。手机设计已经成为一个新兴的行业,为手机厂商提供设计和技术服务,不断将新技术引入国内市场,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和不同厂商的品牌定位提供不同的技术解决方案。此时,为了时间效率,国内外手机厂商开始选择外包手机设计,给了适时进入者前所未有的广阔市场。手机设计和R&D实力最强的公司,如摩托罗拉,也开始外包手机设计业务。“我们在手机设计产业链中占据两个环节,一个是设计,一个是制造主板。那时候我们是新人。除了接受订单,最重要的是制造产品。做一个主板可以明确手机设计的性能。”在杜看来,在设计行业,与韩国等外国公司相比,中国有很大优势。首先,中国本土公司在服务中国本土客户时,可以更加快速及时地响应市场需求。二是因为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方便与国内的厂商和消费者沟通;第三,国内贸易比国际贸易更便宜、更方便;第四,做好售后服务。基于以上自信的见解,优秀的团队,恰当的公司策略,他的手机设计公司在短时间内迅速崛起。从2003财年到2004财年,祁龙的手机设计方案从1增加到3个,手机型号增加到18。销量从2003财年的202,000台增加到2004财年的654.38+40万台。2004年,祁龙控股的销售收入为4.22亿元,比2003财年增长了500%。从2003财年到2004财年,税前利润从0.27亿元增加到6.5438亿元+0.05亿元。杜将自己的成功归功于优秀的团队和规范化的开发。前四个创业者,从半年后的10到一年半后的40,各有所长,分别负责R&D、管理和运营,配合的非常好。都是有着相同长远发展追求的年轻人。在只有四个人、200平米办公场地的公司初创阶段,他们就定下了五年上市的宏伟目标。企业的运营围绕着这个目标,包括管理架构设计、人才引进、营销理念、财务制度等,都是按照公司上市的要求来规范的。公司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一直关注资本市场机会。在公司成立一年半的时候,杜的创业团队看到了资本市场的大门向他们敞开。进入新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在海外上市,随着通信终端市场的发展,手机设计行业也逐渐受到国外资本市场的关注。杜的创业团队一直以公司上市为发展目标,严格规范运作,与银行家、投资人保持联系。凭借对行业的了解和信心,决定在5438年6月+2004年10月提前在海外资本市场上市。当时,祁龙只有40名员工。祁龙的上市过程非常专业。银行、会计师、律师等合伙人都是世界上最优秀、最专业的。上市过程非常顺利。2004年6月启动,准备在65438+2月31之前尽快在新加坡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由于一些外部原因,上市过程最终于2005年5月完成。延迟的第一个原因是中国龙芯公司的曹违规,影响了所有在新加坡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中国企业的上市时间。第二个原因是美联储在2005年初开始连续加息,资本市场整体环境不好。2005年5月13日,祁龙控股终于在新加坡证券交易所主板正式上市,IPO融资约65438+2700万元。上市的同时,还有员工期权计划。“陶强和其他几个创始人会拿出公司8%的股权来留住和激励人才。”尽管推迟了4个多月,但祁龙控股上市还不到3年。上市后,祁龙控股的股价迅速上涨。IPO价格为每股0.46新元,市值9.2亿元人民币。2006年2月涨到65438新元+0.2元,市值24亿人民币,一年半翻了近三倍。杜洪钧解释了祁龙控股股价飙升的原因:高科技企业是投资者的新宠;祁龙是一家快速发展的企业;祁龙手机设计行业市场大,前景广阔;祁龙盈利能力强;祁龙从一开始就为资本市场做了充分的准备,对资本市场有着强烈的敏感性。事实上,自决定提前上市以来,祁龙控股的发展日新月异。第三财年,年销售额7.5亿元,利润1.1.00亿元。第四财年销售额达到654.38+0.98亿元,利润2.2亿元。这半年,企业的各项指标还在加速。2005年,祁龙控股在“德勤中国高科技高成长50强”中排名14,在“德勤亚太高科技高成长500强”中排名第59。2006年,祁龙控股凭借781.14%的三年增长率,再次入选“德勤中国高新高成长”。

机会无限目前,龙旗集团是一家专业从事手机研发的高科技企业集团。由祁龙控股有限公司、祁龙通信技术(香港)有限公司、祁龙新加坡有限公司、祁龙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北京祁龙国润科技有限公司、郭龙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组成,员工65438人。祁龙集团致力于GSM/GPRS/3G/手机电视移动终端的研发,提供从工业设计(id)、结构设计(ME)、硬件设计(HW)、软件设计(SW)、制造、系统测试(TE)到质量保证(QA)的成本控制好、上市快、质量稳定的移动终端解决方案。祁龙集团追求为客户提供最佳的技术解决方案,全力支持客户实现双赢的经营理念。在过去的四年里,它创造了近65,438+000个成功的产品。祁龙控股的文化理念是“正直、进取、专业”。在信息产业领域,祁龙控股以向更多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为使命,致力于发展成为受人尊敬的国际公司。在高速发展的表象下,祁龙控股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进行战略布局,抢占行业领先地位。随着中国移动通信产业从1G发展到2G、3G、4G时代,祁龙控股也从2G时代走到了最新的4G时代。在市场上,从全国市场到全球市场,远至南美、欧洲、东南亚。在R&D,R&D总部设在上海,R&D分公司设在北京和深圳。在国外,新加坡有研发基地,面向国际市场,专注高端研发。在目前国内手机设计行业,祁龙控股的市场地位是前三,另外两家是北京的德信和上海的陈迅。祁龙集团与世界通信领域的顶尖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并将继续投入大量R&D人员和巨额资金,专注于信息产业新技术的开发,提升核心技术的竞争力,不断创新,为客户提供最全面的服务,为他们的成功提供最强有力的支持。面对企业成长中巨大的生存和发展压力,杜有自己的解决之道。首先强调团队合作,增强团队的战斗力,共同承担压力。其次,通过不断的学习,团队可以提高自己的能力,在实践和课堂中学习,向同行和前辈学习。第三,开阔视野,提高心理素质,锻炼抗压能力。第四,企业要有明确的长期发展规划,科学的方法,专业的顾问。踏踏实实地围绕一个明确的计划去工作,去实现一个明确的阶段目标,才能知道自己在哪里,需要付出的努力,才能找到化解压力的支撑点,掌控企业的发展进程。谈及公司近期的新发展进程,杜告诉记者,很多细节还是商业机密,请大家拭目以待集团的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