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填写上报企业信息表
报表企业信息表主要包括表头、基本信息、内部组织部门信息、高级管理人员信息、企业主要股东信息。
企业在填写上报企业信息表时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信息表中的第一项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2014版)中A000000企业基本信息表的方法。企业应根据具体情况填写“正常报告”、“更正报告”或“补充报告”。其中:正常报告是指企业第一份年度报告在报告期内为“正常报告”;更正报告是指企业在报告期内对报告内容进行更正时的“更正报告”;补充报告是指报告期后,由于企业自查发现以前年度报告存在错误,经主管税务机关评估,报告改为“补充报告”。
2.注册资本108、企业信息表中111的行业、115适用的会计准则或会计制度、203年从业人数及400家企业股东(前五名)信息及中华人民共和国(PRC)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20655)注册资本100 “A000000企业基本信息表”中104的职工人数和301的大股东(前5名)人数基本一致。
3.“100基本信息”中的“105经营范围”项应填写企业在报告年度的实际生产经营范围,“111行业”应依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4754-2065434)这两项可为同期地方文件提供指导:(1)“3 .企业简介中的“业务说明”,包括企业所属行业的发展概况、产业政策、产业限制及其他影响企业和行业的重大经济法律问题,以及(4)“3 .可比性分析中“可比对象的搜索方法、信息来源、选择条件和理由”;“120企业集团最终控股企业、121企业集团最终控股企业名称、122企业集团最终控股企业所属国家(地区)、123指定为国别报告报送企业”项为g 165438+是否需要填写国别报告表。表g 114011,G114020,G114021,G11448。
4.“200企业内部部门信息”中的“201部门名称、202部门履行职责的业务范围和业务流程、203员工人数、204上一级部门名称”应与同期地方文件一致(1)企业简介中的1组织架构(包括各职能部门的设置、职责范围和员工人数等。)和
5.“203人”指报告期内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聘用的员工人数。职工人数是指与企业建立劳动关系的职工人数与企业接受的劳务派遣工人数之和;计算员工人数的公式如下:员工人数=(期初值+期末值)÷2;注意,在年中开业或终止经营活动的情况下,以实际经营期为一个纳税年度确定上述指标。
6.42号公告第二条关联关系的判断标准: (五)一方半数以上的董事或者高级管理人员(包括上市公司董事会秘书、经理、副经理、财务负责人以及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人员)由另一方委派或者任命,或者兼任另一方的董事或者高级管理人员;或者双方半数以上的董事或者半数以上的高级管理人员由第三方委派或者任命。因此,本表中“300家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信息”的七个子类别可以为上述通过人员控制关系的判断提供指导。7.42号公告第二条判断关联关系的标准: (一)一方直接或者间接持有另一方25%以上的股份;双方直接或间接持有第三方25%以上的股份。一方通过中间人向对方间接持股的,只要其对中间人的持股比例达到25%以上,其对对方的持股比例就按照中间人对对方的持股比例计算。两个以上有夫妻、直系血亲、兄弟姐妹等赡养、扶养关系的自然人共同持有同一企业的,确定关系时持股比例一并计算。因此,“400家企业股东信息(前五名)”的八个子类别可以通过股份比例为判断关系提供指导;
8.注意下面两个表的勾对关系:“124本年同期数据”列=表g 100000“400”400本年同期数据”列126签订或执行费用分摊协议”栏=表g 100000“301签订或执行费用分摊协议”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