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零部件企业的“转型之路”
车市承压,零部件企业可以说是“手忙脚乱”。他们一方面要做好转型升级,一方面还要应对疫情带来的冲击。他们在转型的道路上采取了哪些措施?
精简人员结构,轻装上阵,防止冲击。
早在2019年初,博世就表示,由于柴油车需求下降,公司不得不在15,000名员工中裁员600人。面对疫情的影响,博世近日在2019财报中表示,“博世正在进一步考虑内部成本结构。必要时,还会以尽可能最合理的方式进行人员优化和调整。”
按照零部件企业的一贯做法,博世这里所说的“人员优化调整”很可能是裁员。今年早些时候,博世印度子公司董事总经理Bhattacharya表示,博世计划未来四年在印度裁员数千人,其中包括65,438+00%的白领岗位和略多于65,438+00%的蓝领岗位,因为印度正在经历几十年来最严重的汽车销售放缓。
另一家汽车零部件巨头大陆集团也在对公司架构进行大规模调整。早在2065438+2009年9月,大陆集团就启动了全球重组计划“变革2019-2029”,以提高效率和生产力。该计划将影响约20,000个工作岗位,其中德国62,000个工作岗位中将有7,000个受到影响。此外,在重组计划实施的10年期间,大陆集团希望从2023年开始每年减少5亿欧元的总成本。
此外,考虑到当前汽车仪表和人机交互正加速从模拟技术向数字技术转变,竞争环境日益严峻,成本也在急剧上升,大陆集团还计划在2025年底前逐步停止德国巴本豪森生产基地的显示器和控制器产品生产,并在2021年底前将部分R&D项目转移到其他生产基地,这将影响大陆集团超过2200个工作岗位。
拆分公司+成本控制,精打细算规避风险
相比之下,法雷奥、天纳克、科斯特隆等。方式略有不同。其中,法雷奥也在实施严格的成本控制措施,以增加自由现金流和运营利润率,但与上述公司不同的是,法雷奥最近并未听说裁员或工厂关闭的消息。有业内人士推测,其降低成本的措施之一是出售亏损的顶起模块业务。法雷奥已经表示,该公司将退出千斤顶模块细分市场。此外,和其他一些企业一样,他们也逐渐退出了柴油发电市场。
天纳克拆分为两家上市公司。在两家新公司中,专注于汽车动力总成技术的公司保留了“Tenneco”的名称,而专注于售后市场和驾驶性能技术的公司命名为“DRiV”,即Drewe。2019年底,DRiV亚太总部在上海正式开业并开始运营。按照天纳克此前的计划,所有拆分工作将于2020年中期完成。此外,天纳克还表示,公司正在实施一项为期两年的成本削减计划,预计每年将节省2亿美元的运营成本。
Kostron还在实施一项旨在提高效力和效率的长期项目。该项目于2018和10年启动,已帮助公司在上一个财年削减成本约150万欧元。2020年,Kostron计划通过该项目节约2.5亿欧元,到2021年底,预计全年累计节约3.5亿欧元。
各显神通,但对未来旅行计划的投入从未改变。
在传统汽车业务领域,零部件企业面临利润下滑的挑战。从更长远来看,自动驾驶和新能源汽车是汽车行业的未来。尽管危机重重,但供应链巨头投资“未来”的步伐似乎从未停止。
根据全球市场研究机构IHS?Markit预测,随着5G推动的L4/5自动驾驶逐步落地,2030年国内自动驾驶出行服务收入规模有望突破万亿。除了精简现有的主营业务,各大零部件公司也在大踏步向智能化、电气化发展。
博世在新兴领域的布局持续加码。2020年,博世将在包括燃料电池技术在内的电气化交通领域投资5亿欧元,在自动驾驶领域投资超过6亿欧元,在互联交通解决方案领域投资6543.8亿欧元。从2013到2020年,博世在新业务增长领域的总投资将达到约30亿欧元。
为了长期的利润增长,大陆集团也制定了明确的计划,旨在通过全新的汽车架构和汽车联网,包括辅助驾驶、自动驾驶和联网驾驶,在新的高性能计算单元的帮助下,在投资方面优先实现利润增长。其中,在未来出行领域,仅在2019财年就投入了约67亿欧元的相关研发和工厂、设备、软件等固定资产。未来有计划增加软件和?它?这一领域的专家人数。目前,集团* * *已经超过?51,000?工程师正在研究新的趋势和技术,其中超过20,000人是软件专家和?它?专家介绍,到2022年底,大陆航空计划将这一数字增加到?22,000?名字。
在电动化和智能汽车领域,舍弗勒也没有放慢脚步。2019年5月,舍弗勒宣布收购XTRONIC有限公司,帮助公司开发转向系统和自动驾驶技术。165438+10月,舍弗勒确认将在湖南省湘江新区设立全资公司,推广舍弗勒智能驾驶的核心技术和产品,在中国从营销进入实施阶段。基于现有布局,舍弗勒近日透露,公司计划发布集团未来五年的战略规划(路线图?2024)实现更好的发展。
总结:在漫长的汽车产业链中,没有人是一座孤岛。疫情在全球蔓延,势必对全球汽车产业链造成冲击,上游供应链企业也将幸免。在这种背景下,世界汽车供应链的发展方向似乎还需要时间来确定。
本文来自车家作者汽车之家,不代表汽车之家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