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真旺姆发表的论文

1.《论80年代加拿大经济》,合著者(主要作者),武汉大学学报,第4期,1986;2.《加拿大10年来的经济发展及其90年代展望》,独著,《论加拿大经济》,武汉大学出版社,1991版;3.《加拿大钾矿业的发展与前景》,单行本,加拿大经济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1版;4.《第三次殖民扩张的高潮与英国的兴衰》,独著,《外国经济史论文集——中国外国经济史学会首届年会论文集》,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版;5.《加拿大进步保守党经济政策分析》,单本,世界经济,19910,12;中国人民大学报社复印材料《世界经济》全文转载;6.《李斯特经济发展思想述评》,独刊《经济评论》第2期,1993;7.《论古斯塔夫·施穆勒的经济发展思想》,独载《经济评论》第2期,1994;中国人民大学校报复印材料《理论经济学》全文转载;8.《论威廉·罗谢尔的经济发展理论》,独刊,《经济评论》,1995,1;中国人民大学校报复印材料《理论经济学》全文转载;9.“德国的财政平衡与地区经济的均衡发展”,单独载《经济评论》第6期,1996;中国人民大学报社复印材料《财政与税收》全文转载;10.《推进分税制改革,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单行本,《武汉大学学报》第3期,1997;中国人民大学报社复印材料《财政与税收》全文转载;11.《论建立我国分税制财政体制的目标意义》,独载《江汉论坛》第7期,1997;中国人民大学报社复印材料《财政与税收》全文转载;12.《德国财政平衡的区域政策功能及其对中国的启示》,梭罗,《中州学刊》第5期,1997;中国人民大学校报复印材料《理论与税收》全文转载;13.《论新古典经济发展思想的假设前提》,载《经济评论》第3期,1997;中国人民大学校报复印材料《理论经济学》全文转载;14.《论结构主义经济发展思想的假设前提》,载《经济评论》第6期,1997;中国人民大学校报复印材料《理论经济学》全文转载;15.《德国社会市场经济与中国经济改革研讨会纪要》,第一作者,武汉大学学报,1998,1;中国人民大学报复印材料《国民经济计划与管理》全文转载;17.《澳大利亚财政均等化机制简析》,索罗,《国际经济评论》,1998,1;18.《德国社会市场经济与中国经济改革——中德国际经济研讨会综述》,第一作者,《经济评论》第4期,1998;19.《论桑巴特对资本主义发展史的研究——兼论他的理论贡献和历史地位》,独载《经济评论》第5期,1998;20.《论德国历史学家对经济发展理论的贡献》,单行本,《发展经济学博士研究文集——庆祝谭崇泰教授执教50周年(1948-1998)》,中国台湾省兴田健康产业组织《论兴田丛书》(1998);21.《德国的财政平衡机制与中国的分税制改革》,独著,《德国社会市场经济与中国经济改革》,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版;22.“加拿大自由党政府经济政策分析”,载《经济评论》2000年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报社复印材料《世界经济》全文转载;23.《论发展经济学的新古典主义》,单行本,《世纪之交第二届哈佛-燕京学者中国研讨会论文集》,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年;24.《从欧盟结构基金第三次改革看欧盟经济前景》,索罗,《世界经济与政治》第4期,2006 54 38+0;中国人民大学报社复印材料《世界经济》全文转载;25.《欧盟区域政策改革与欧盟东扩》,单本,武汉大学学报,2001,1;中国人民大学校报复印材料《区域经济》全文转载;26.《发展经济学60年的演进》,单行本,《外国社会科学》第4期,2001;中国人民大学校报复印材料《理论经济学》全文转载;《南方网》、《经济中国论坛》网站全文转载;27.《论发展经济学中的结构主义》,索罗,《世界经济》,2002年4月;中国人民大学校报复印材料《理论经济学》全文转载;并收入中国世界经济学会汇编:《世界经济与中国,2002——中国世界经济学会会长奖论文集》,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28.《论发展经济学中的结构主义理论框架》,独著,《国外经济学的新发展——兼论世界经济发展和劳动价值论的新趋势》,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年;29.《发展经济学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道路》,单行本,《求是》2003年第3期;《南方网》全文转载;30.《论结构主义国家干预理论的新发展》,索罗,《西方经济学与世界经济发展》,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年;31.“结构主义经济发展思想的新发展及其对中国的启示”,索罗,《经济评论》2003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校报复印材料《理论经济学》全文转载;32.《收入分配理论研究的新进展——结构主义发展思维》,独载《经济学动态》,2003年,12;中国人民大学校报复印材料《劳动经济与劳动关系》全文转载;33.《结构主义经济稳定发展时期理论文献述评》,索罗,《发展经济学研究》(第一辑),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34.《论结构主义经济发展思想演变的三个阶段》,独载《发展经济学论坛》,1,2003。35.《发展经济学与中国经济发展》,独载《光明日报》第2版(理论版),2004年5月,11;光明网、南方网、全国干部培训网全文转载;36.“艾尔玛·阿德尔曼结构主义收入分配理论述评”,索罗,《经济评论》,2004年6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复印资料<理论经济学> 2005 1全文转载;37.《结构主义中收入分配理论的历史演变》,单行本,《发展经济学论坛》2004年第1期,收录于《发展经济学研究》(第二辑),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38.《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异同》,第二作者,武汉大学教育研究,1,2004;39.“评巴格瓦蒂对国际贸易理论的贡献”,第一作者,《经济学趋势》2004年第9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复印材料《外贸经济·国际贸易》2004年第12期全文转载;40.《发达国家早期发展与当今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比较研究》,第三作者,《社会科学论坛》2004年第4期;41.“论政府权威作为社会文化因素在韩国摆脱金融危机中的作用”,第一作者,《发展经济学论坛》2004年第2期;收录于《不同文明间的对话:东亚现代化和文化多样性在全球化中的意义——第四届和第五届哈佛-燕京学者中国研讨会论文集》,刘海平主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年9月;42.《关于政府干预理论的结构主义经济发展思想》,单飞,《外国社会科学》2005年第4期;CSSCI,收录于张淑华、杨彦彬主编的《当代外国学术论文》,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第43版。《论政府权威在韩国摆脱金融危机中的作用》,第一作者,《东北亚论坛》2005年第2期;包括CSSCI44.《对外开放条件下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产业振兴》,第一作者,《当代经济研究》2005年第9期;包括CSSCI45.《论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异同》,第一作者,《福建论坛》2005年第4期;46.《发展经济学中结构主义数学分析工具的新发展》,第一作者,江西社会科学,第11期,2005;转载NPC报刊《理论经济学》全文(2006年第4期);47.《多年来西方经济学课程双语教学的操作与体会》,第一作者,武汉大学教育研究,2005年第3期;48.《论巴格瓦蒂对当代国际贸易理论的主要贡献》,第一作者,吴一峰、、李翀主编,《经济全球化与新自由主义》,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第49页。《政府权威与战后韩国经济发展》,第一作者,亚太经济,2006,1;包括CSSCI50.《发展经济学中结构转型分析方法的演进与评价》,第一作者,《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6年第3期;包括CSSCI100多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