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泓:从“穷光蛋”到“金凤凰”再到“穷光蛋”的传奇人生
随着事业的不断成功,萧红有越来越多的梦想去梦想。当国家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倡议时,她深有感触。她说:“如果一个人成功了,他就不是真正的企业家。一个真正的企业家应该能够解决更多的社会问题。作为一个创业者,我刚创业的时候,除了个人能力和机会,我知道平台和资金对创业者的重要性。”“刚创业的时候,我很害怕,也很无助。那时候的一切都要自己摸索,非常渴望得到有经验的人的指导和帮助。我不想让更多的创业者走弯路,走错路,走老路。”于是她说,她有了一个新的梦想,就是为“草根”搭建一个零投入、轻松、快速、安全创业的平台。
这是什么样的新梦想?我们不禁要问:在过去的20年里,萧泓是如何开创自己的事业的?你是怎么来的?在我们了解萧泓的新梦想之前,让我们回顾一下她的不寻常经历。
萧泓从小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七八岁时就开始承担生活的重担。她对童年最深的记忆是当时为丽水火柴厂做火柴盒。“1000盒花了3块钱,所以我每天放学回家,没完没了地糊火柴盒,赚的是全家的钱。”
童年的经历培养了萧泓吃苦耐劳的性格和寻找商机的直觉。在萧泓的字典里,没有“撤退”这个词。这位短发美女就像她的外表一样干练直爽。20年前,她一个人进入义乌的时候,很少有人相信她会取得今天的成就,但在当时那个男人拥有绝对话语权的残酷商海中,萧泓找到了自己的天空。
1990,年轻的萧泓带着300元钱只身来到义乌。那时,义乌已经初具小商品城的规模。她凭着不怕吃苦的精神,租了一个面积只有一平方米的小摊位,卖丽水金笔厂的产品。但是金笔利润很微薄,一年都没有盈余。萧泓说:“金笔的利润非常微薄。一年下来其实没多少盈余,但是今年我积累了很多市场经验,开始知道什么样的生意容易赚钱。”这一年的市场经验,让头脑敏锐的萧泓找到了另一个突破口和发展点。
当时,江西制笔企业生产的礼品笔开始在市场上走俏。萧泓立即抓住机会,赶到江西进货,在义乌销售。一小袋礼品笔能盈利几百块,比原来的利润丰厚多了。
到1995,萧泓又一次实现了质的飞跃。她攒下的钱足够她把产品扩展到纸制品、教材等,生意越做越大,越做越好。
此后,尤其是1996成立了一家专营纸制品的纸业公司后,生意越做越大,劳动强度也达到了极致。萧泓几乎每天都夜以继日地工作。每天早上,他都和客人们谈论这份名单。下午,他看着制造商装车并安排卸货。晚上他拿着单子去客户住的酒店,晚上八九点回到家。
这样的生活持续了将近十年。也是在这十年里,她不仅经历了创业的艰辛,也磨练了意志,完成了原始积累,为以后的发展壮大打下了基础。
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建立自己的纸制品公司后,萧泓日夜忙碌。“我每天早上跟客人谈,下午监督装卸,晚上挨家挨户找客户算账。我不得不每天晚上至少八九点钟进屋。这样的生活持续了十年。”萧泓说。
由于过度劳累,2001腊月,一场车祸悄然而至。在车祸中,萧泓受了重伤,甚至医生认为这可能会导致终身瘫痪。然而,萧泓奇迹般地康复了。这个奇迹更多的来自于她坚强的意志,阳光的态度,对痛苦的忍耐力。所以萧泓经常对刚创业的朋友说的一句话就是,创业一定要耐得住寂寞,经得起打击,经得起孤独,经得起沉淀。
车祸后,萧泓一度想放弃她的事业。然而,和她一起奋斗过的亲朋好友因为她的抛弃而面临失业,她再次振作起来,再次下海经商。这时,另一个商机出现在萧泓面前。萧泓过去做国内贸易,但渐渐地,她改变了主意。既然义乌有得天独厚的国际贸易环境,为什么不拓展海外市场?
想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小弘毅没有国际贸易经验,也不懂外语。这怎么开始呢?改变是有意义的。经过多年的运作,萧泓有着良好的私人关系。在朋友的帮助下,她花了5万元第一次参加广交会,把自己的产品放在展柜上。
过了几天,没人来问她的产品。萧泓没有放弃,耐心地等待着。最后,一位外国商人来到她的橱窗前,称赞她的产品,这是广交会上唯一的萧泓客户。令萧泓惊讶的是,这位商人给她带来了400万元的订单。对于第一次做外贸的小红来说,这是最好的开始!
当萧红第二次参加广交会时,意外的惊喜出现了。长期被迪士尼公司授权生产纸制品,成为中国唯一授权生产迪士尼纸制品的企业。从此,她的企业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
直到现在,萧泓仍然对广交会这个平台充满感激。“这就是平台的力量,广交会是中国企业走出国门的平台”。有多少像萧泓这样的企业,借助这个平台,走出了经营困境,走出了国门,振兴了民族经济!这也是萧红想为创业者搭建一个类似功能的平台的原因。
2004年,萧泓投资8000万元在水格工业区成立了浙江天海纸业有限公司和丽水文海贸易有限公司,连年获得“优秀企业、先进企业、安全生产先进企业、重合同守信用企业”等称号。她本人获得了“优秀推销员、优秀经理人、优秀女企业家、优秀企业家、爱心大使”等称号。
萧泓认为,做生意就是修行,要做到“义利合一”,光有义是不够的,因为没有利润的企业就是“犯罪”。只有“利润”是不够的。除了赚钱,还应该有自由交换、公平竞争、信守承诺、人文精神、商业智慧、社会责任等价值标签。要懂得“和而不同,谦让自律,互利诚信”。没有“义”的支撑,就不会远。何为义?中国自古以来就用“仁、义、礼、智、信”等词语来表达人类高尚的行为。她认为这五个字就是她所说的“义”,这也是一个正义的人,一个有正能量的人,或者一个企业必须具备的灵魂和文化。
萧泓是一位具有强烈进取心和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她的企业吸纳了上百名村民进厂就业,优先招收下岗职工和残疾职工。她还热衷于帮助穷人和残疾人的社会福利活动,进行慈善捐赠,企业也经常向慈善机构和街道捐款捐物,并为贫困学生捐款。她认为“帮助别人也是帮助自己,成就别人成就自己,人要感恩。”
汶川抗震救灾中,她组织商会发起捐款360万元,所在企业率先捐款,并发起丽水团市委、商会联合举办“农村青年关爱行动”募捐义卖活动,荣获丽水市“爱心大使”称号,在新农村建设中帮扶运河村龙门村。她是一个有着母亲般温柔的女人。她以女性的细腻关怀每一位员工。节假日的福利就不用说了,三八妇女节组织,母亲节送慰问品。
义乌是日益繁荣的国际小商品城,商会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温州等地的商人自发成立了义乌商会,义乌的李商所有着团结合作的迫切愿望。萧泓领导了这次接触。2007年6月,义乌市丽水商会正式成立,她当选为首任会长。在萧泓会长的领导下,商会的制度化、规范化和开拓性在义乌名列前茅。她还捐赠了800平方米的办公场所作为俱乐部,义乌里水商会被评为义乌市首批“十有”先进商会。
此后,她依托商会平台,积极引导义乌丽水籍企业家回乡投资创业,支持家乡公益事业,以实际行动为家乡经济腾飞贡献力量。她成功组织外地商会到丽水、龙泉考察招商。2009年6月,商会主办了“义乌-丽水投资环境推介会”,邀请义乌200多位企业家出席,并签订了丽水首届生态经济博览会意向书,邀请外商和组织会员企业来丽水投资,总用地面积785亩,总投资65438。这一次,她也体会到了商会平台的力量。许多人认为商会是虚拟的,但萧泓不这么认为。她认为商会是一个平台,她要做的就是利用这个平台嫁接整合资源。
2008年,她邀请了39位外商和50多位国内客商为义博会组织采购,被义乌市授予“2008中国义乌小商品交易会”先进单位。2010以来,努力落实《丽水市与义乌市进一步加强区域合作框架协议》,在义乌金融商务区建设丽水侨商大厦,在义乌经济开发区建设总部大厦,为丽水侨商和企业在义乌二次创业奠定了基础。
梅花香没有点彻骨的冷怎么行?这是萧泓从“穷鬼”到“金凤凰”转变的写照。萧泓的成功之路经历了从苦难到辉煌,从苦难到重生的不平凡历程。这条路充满了艰辛和鲜花。
“我是一个创业的企业家,也是浙商顽强的精神传承者。我觉得我有责任为我的家乡,为我的老乡做更多的事情。”萧泓说,“很多人叫我‘女强人’,但我觉得我只是一个乐于助人的创业者,还在创业。”
就在所有人都认为已经成名的萧泓可以休息一下的时候,她想实现另一个梦想:“感谢广交会和商会,让我实现了事业的飞跃和价值。我也想打造这样一个平台,让更多的创业者在这个平台上成功,实现自己的梦想。”
去做吧。2016年,经过她的反复努力,公司与纳爱斯集团、韦恩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决定与其合作,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大品牌+大平台+大健康+新金融的新商业模式,打通线上线下市场,全力打造旗下超能(洗珠)和洁尔阴(卫生巾)。她说:“我们的目标是振兴民族经济,把普真公司打造成为多品牌整合平台,创业者共同创业的平台,从草根走向成功梦想的平台,义利合一成就他人的平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平台。这个平台是一个强大的孵化器。
经过近一年的调整和发展,普镇公司行政总部拥有员工100余人,高管大多具有多年大数据、大公司、大平台、大品牌管理和营销经验,实力雄厚。为了帮助合作伙伴更好地成长,公司拥有强大的产品供应和保障体系、客户服务和运营体系,还成立了“百强商学院”、“风神学院”等培训管理机构,对员工和合作伙伴进行培训。
如今,该项目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然而,萧泓对此并不满意。她说,“把鸡蛋孵成鸡是第一步,第二步是把鸡变成金凤凰”。她认为平台已经搭建成功,接下来的问题应该是如何突破这个平台的资本运作。她告诉我们,她在思考如何进行股份制改革,在这个平台上上市,企业的发展必须走这一步,但目前她还没有完全明确目标和具体措施。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越来越多的“金凤凰”将从这个平台飞向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