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喜兵的创业故事
创业的过程充满艰辛。原来的烂摊子欠了银行几千万的贷款,很难重新开始。很多时候,王喜兵住在企业大楼的工棚里。吃饭就是雇一个厨师自己买菜,和几个经理一起寄宿。
王喜兵说:“我办企业只能拿出654.38+0.54万元,这是我和老婆多年的积蓄,也是我当酒鬼时国家给我奖励的钱。”但是银行一看是我出山了,都支持我,贷款给我,加上朋友借给我的钱。这
几年来我已经筹集了7000万元。新企业以湘西丰富的药材为原料,现已生产出片剂、颗粒剂、滴丸等57种产品。主要产品妇炎康,在国内同类产品生产厂家中,目前我们的市场已经名列前茅。去年湘泉药业上缴税收13万元,今年将力争达到3000万元。"
“办企业没有模式,抄账本肯定不行。”王喜兵的脸上露出了笑容。“这些年我经历了那么多,也看到了那么多,但我的想法很简单。我喜欢做生意,我想为家乡做点实实在在的事。”
王喜兵年轻时,湘西除了一些小氮肥、小造纸等“五斜企业”外,基本没有什么大规模工业。当时他的酒厂一年上缴几万元,成了州里的纳税大户。改革开放后,国家重视产业发展,从一税到底,优惠放权,到几轮试点承包。随着企业机制的不断改革和完善,湘西企业越来越强大,发展很快。
“上世纪90年代,湘西的企业开始快速发展,有点百花齐放的味道。现在如果我不努力,恐怕会有点落后于形势。”王喜兵感慨道。
9月,自治州首府吉首市的许多建筑正在进行维修和粉刷,州庆50周年的欢乐气氛逐渐浓厚。城市周围的山脉郁郁葱葱,一条洞穴河流在城市周围蜿蜒了很长时间,然后转向南方的山野。多年来,这是王喜兵最熟悉的环境。王喜兵的传奇,从企业家到副厅级官员,又从官员到企业家,只是湘西这片土地这些年转型过程中众多有趣故事中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