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现率的三种计算方法

贴现率的计算:贴现率=一般贷款利率/[1+(贴现期限×一般贷款利率)]。

贴现率是指用于将未来的付款变为现值的利率,或指持票人要求银行兑现未到期票据时,银行用于扣除利息的利率。这个贴现率也指再贴现利率,即各成员银行担保贴现票据作为向央行借款时支付的利息。

换句话说,当商业银行需要调节流动性时,他们必须向央行支付成本。理论上,央行通过调整这一利率,可以影响商业银行向央行贷款的积极性,从而达到调节整个货币体系利率和资金供给的目的,这是央行调节市场利率的重要工具之一。

贴现率政策是西方国家的主要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通过改变贴现率来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从而促进经济扩张或收缩。当需要控制通货膨胀时,中央银行会提高贴现率,从而使商业银行减少对中央银行的贷款,商业银行保留的准备金会减少,商业银行的利息会增加,导致货币供应量减少。

当经济不景气时,银行会增加对央行的贷款,从而增加准备金,降低利率,扩大货币供应量,从而稳定经济。然而,如果银行已经有足够的贷款准备金,降低贴现率可能无法有效刺激贷款和投资。

中央银行的再贴现利率决定了商业银行的贷款利息下限。贴现率就是贴现率。贴现是指银行承兑汇票的持票人为了在票据到期前获得资金,将票据权利转让给银行的票据行为。它是持有者从银行融资的一种方式。

贴现是对持票人的转让票据,预付给商业信用的货币资金提前收回;对于贴现公司或者银行来说,就是给持票人提供银行信贷。银行根据市场利率和票据的信用程度设定贴现率,计算票据贴现日至到期日的贴现利息。贴现利息=票据面额×贴现率×票据期限。

支付利息后,持票人可以从银行获得等于票面金额减去贴现利息后的余额的现金,票据所有权属于银行。票据到期,银行会用票据兑现出票人,如果被拒,可以向背书人索要票款。

根据级别不同,票据贴现可分为贴现和再贴现两种。商业银行对工商企业票据贴现,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已贴现的未到期工商企业票据再贴现,称为再贴现或再贴现。贴现率由市场资金供求变化自发形成,再贴现利率由中央银行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