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股指期货?

基本概念

股指期货的全称是股票价格指数期货,也可以称为股票指数期货和期货指数。是指以股票指数为标的物的标准化期货合约。双方约定在未来特定日期,可以根据事先确定的股指大小买卖标的指数。股指期货交易作为期货交易的一种类型,与普通商品期货交易具有基本相同的特点和流程。

基本特征

1.股指期货具有与其他金融期货和商品期货相同的特征。

合同标准化。期货合约的标准化是指期货合约除价格外的所有条款都是预先规定的,具有标准化的特征。期货交易是通过买卖标准化的期货合约来进行的。

集中交易。期货市场是一个高度组织化的市场,实行严格的管理制度,期货交易在期货交易所集中完成。

对冲机制。期货交易可以通过反向套期保值操作结束履约责任。

每日无债务结算系统。每日交易结束后,交易所将根据当日结算价调整各会员的保证金账户,以反映投资者的盈利或亏损情况。如果价格朝着不利于投资者持仓的方向变化,投资者必须在每日结算后追加保证金。如果保证金不足,投资者的头寸可能会被强制平仓。

杠杆效应。股指期货采用融资融券交易。由于需缴纳的保证金数额是根据交易的指数期货的市值确定的,交易所会根据市场价格变化决定是否追加保证金或是否提取超额部分。

2.股指期货的独特之处。

股指期货的标的物是特定的股票指数,报价单位以指数点为单位。

合约的价值用某种货币乘数和股票指数报价的乘积来表示。

股指期货的交割采用现金交割,以现金结算头寸,而不是股票交割。

股指期货和商品期货交易的区别

目标指数不同。股指期货的标的物是特定的股票价格指数,而不是真实的目标资产;商品期货交易的对象是具有实物形态的商品。

交付方式不同。股指期货以现金交割,通过交割日清算差价以现金结算持仓;另一方面,商品期货是实物交割,并在交割日期通过实物所有权的转移进行结算。

合同到期日的规范化程度不同。股指期货合约的到期日是标准化的,一般在3月、6月、9月、65438+2月等。商品期货合约的到期日根据商品的特性而有所不同。

持有的成本不一样。股指期货的持有成本主要是融资成本,没有实物存储成本。持有的股票有时会有分红。如果分红超过融资成本,就会有持有收益。商品期货的持有成本包括存储成本、运输成本和融资成本。股指期货的持有成本低于商品期货。

投机表现就不一样了。股指期货比商品期货对外界因素更加敏感,价格波动更加频繁剧烈,因此股指期货比商品期货更具投机性。

与交易纳入股指的股票相比,股指期货具有重要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供便利的卖空交易。

卖空的一个先决条件是,你必须先向别人借一定数量的股票。国外对于卖空没有严格的条件,导致所有投资者很难在金融市场上完成卖空。比如在英国,只有证券做市商可以借英国股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规则10A-1规定,投资者必须通过证券经纪人借入股票,并支付一定数额的相关费用。所以,卖空并不适合所有人。指数期货的交易却不是这样。事实上,超过一半的指数期货交易包括卖空交易头寸。

2.交易成本低。

与现货交易相比,股指期货交易的成本相当低。指数期货交易的成本包括:交易佣金、买卖价差、支付保证金的机会成本和可能的税收。比如英国,期货合约不需要交印花税,买指数期货只需要一次交易,而买多种股票(比如100或者500)需要多次交易,交易成本高。在美国,一笔期货交易(包括开仓和平仓的完整交易)只收取30美元左右的费用。有人认为,股指期货的交易成本只有股票交易成本的十分之一。

3.更高的杠杆率

在英国,一个初始保证金只有2500英镑的期货交易账户,英国《金融时报》100指数期货的交易量可以达到7万英镑,杠杆率为28:1。由于保证金缴纳的数额是根据所交易的指数期货的市值来确定的,所以交易所会根据市场的价格变化来决定是否追加保证金或者是否提取超额部分。

4.这个市场流动性很高。

研究表明,股指期货市场的流动性明显高于现货股票市场。比如1991,富时-100指数期货的交易量已经达到850亿英镑。

从国外股指期货市场的发展来看,使用股指期货最多的投资者是各种基金(如各种共同基金、养老基金、保险基金)的投资管理人。此外,其他市场参与者主要包括承销商、做市商和股票发行公司。

定价原则

经济学中有一个基本定律叫做“一价定律”。这意味着两个相同的资产必须在两个市场上以相同的价格报价,否则一个市场参与者可以进行所谓的无风险套利,即在一个市场低价买入,在另一个市场高价卖出。最终,由于对该资产需求的增加,该资产在原低价市场的价格会上升,而该资产在原高价市场的价格会下降,直到最后两个报价相等。因此,供求力量会产生一个公平的、有竞争力的价格,使套利者无法获得无风险利润。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远期和期货价格的持仓成本定价模型。该模型有以下假设:

期货和远期合约是一样的;

对应的资产是可分的,也就是说,股票可以是零股,也可以是分数;

现金股利是固定的;

借入和借出资金的利率相同且已知;

卖空现货不限,可即时获得相应款项;

没有税收和交易成本;

现货价格已知;

相应的现货资产有充足的流动性。

这种定价模型是基于这样一种假设,即期货合约是现货资产未来交易的临时替代品。期货合约不是实物资产,而是买方和卖方之间的协议。双方同意稍后进行现货交易,因此在协议开始时没有资金易手。期货合约的卖方要到后期才能交割相应的现货以获得现金,所以必须对其进行补偿,以弥补其因持有相应现货而放弃的即期资金所带来的收益。相反,期货合约的买方将在后期支付现金结算现货,必须支付利用资金头寸延迟现货支付的成本,因此期货价格必须高于现货价格才能反映这些融资或头寸成本(这种融资成本一般用这一时期的无风险利率来表示)。

期货价格=现货价格+融资成本

如果相应的资产是支付现金股利的股票组合,那么购买期货合约的一方并没有收到股利,因为它并没有立即持有股票组合。相反,合约卖方因持有相应的股票组合而获得股息,从而降低了其持仓成本。因此,期货价格应该向下调整相当于股息的金额。结果期货价格是净头寸成本的函数,即融资成本减去相应的资产收益。那就是:

期货价格=现货价格+融资成本-股息收入

一般来说,当融资成本和分红收益用连续复利表示时,指数期货的定价公式为:

F=Se(r-q)(T-t)

其中包括:

F=期货合约在时间t的价值;

S=期货合同的基础资产在时间t的价值;

r = t时刻到期的一笔投资,是按连续复利(%)计算的无风险利率;

Q=股息率,按连续复利(%)计算;

T=期货合约到期时间(年)

T=当前时间(年)

考虑一个三个月的标准普尔500期货合约。假设用来计算指数的股票的股息率换算成每年3%的连续复利,标准普尔500指数的现值是400,连续复利的无风险利率是每年8%。其中r=0.08,S=400,T-t=0.25,q=0.03,期货价格F为:

F=400e(0.05)(0.25)=405.03

我们称这个均衡期货价格为理论期货价格。在实践中,它可能会偏离理论价格,因为模型假设的条件不能完全满足。但是,如果考虑到这些因素,实证分析证明,实际期货价格与理论期货价格之间没有显著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