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程如何用一个小企业完成两次关键收购?
无独有偶,国内知名旅游网站携程,在其发展历史上也进行了两次至关重要的收购,一次是对王胜利领导的现代快递公司的收购,另一次是对出差回来的吴海的收购。这两次收购直接帮助携程在行业寒冬中锁定了巨额融资,引进的人才一度让携程业务增长近100倍。与皮克斯74亿美元的收购不同,携程的两次关键收购都发生在公司成立初期。
所以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携程的两次企业收购是如何进行的,给携程带来了什么影响,以及当时还处于弱势期的携程是如何完成这两次收购的。
收购现代快车
中野早期的文章曾经说过,携程早期有过一次小的转型,从旅游门户到酒店客房预订。但是,面对酒店这样的老行业,想要快速成长壮大并不容易,于是携程的团队萌生了收购同行业其他公司的想法。
以王胜利为首的现代快递公司进入了他们的目标范围。现代快报是国内首家酒店预订中心,背靠空军背景的蓝天实业,实力极强。领导者王胜利也很优秀。在他的带领下,现代快车在最初几个月以每月100%-200%的火箭速度增长,迅速成为中国最大的酒店分销商,高峰时一个月有2-3万间客房预订。当时携程一个月只有900夜左右,只完成了一轮50万美金的融资。第二轮融资还没到,现金流紧张,正在亏损。
巧合的是,当时现代快报面临被卖的命运,正好国家在重整军队,搞实业。同行互联网公司在资本市场估值非常高。当时携程第二轮融资谈判的估值已经达到6000万美元,尽管还在亏损。因此,戚迹和沈南鹏的如意算盘是,只用少量现金和部分携程股份就能收购现代快报。天时地利人和已经到位,但携程还面临着激烈的竞争,比如李嘉诚的和记黄埔和当时长江实业的华夏旅游网,还有背靠华晨集团的上海华晨旅游,携程远不是最好的收购方。
凭什么当垫脚石?当时携程只有自己的诚意。梁建章和戚迹频繁飞往北京与王胜利聊天,反复强调当他们来到携程时,他们可以一起做事情,实现他们的梦想。王胜利也渴望继续他在《现代快报》中没有意识到的东西。王胜利后来说,在与四位创始人接触的过程中,他觉得他们有知识、有文化、有远见、有进取心,这与他接触的其他公司不同。最终,团队的赞赏促成了这次关键的收购。于是,2000年6月5438+00,携程用数百万元现金和携程股份整体收购了现代快报。直接敲定了携程的第三轮融资。
这次收购最直接的结果就是携程用户数量在短时间内翻了一番。王胜利来到携程后,也为北方市场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这次收购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当时的主要投资方美国凯雷集团提出,投资携程的前提条件是成功收购现代快车。于是,收购后一个月,2000年6月,11,凯雷集团和其他联合投资人的12万美元融资及时到账。携程因此得以生存,获得天文数字的资金,避免成为互联网泡沫破灭后的炮灰之一。
战士吴海
携程的另一次收购则截然不同。它收购了携程负责销售、营销和业务发展的高级副总裁吴海。
他创办了商旅,后来成为中国第一家桔子酒店吴海的创始人。
硅谷流行一个词“Acqui-hire”,是由“acquire Acquisition”和“hire Employment”两个词组合而成,意思是互联网公司专注于人才的获取。这次收购正是如此。
吴海毕业于中央财经大学,1999创业,专注于预订业务。携程一个月订900晚的时候,吴海出差已经到了3万。但由于缺乏更强的融资能力,商旅卖给了一家美国基金,吴海本人只保留了一小部分股份。后来由于一些合伙人的不快,吴海决定离开。
发现吴海要走的意图后,戚迹多次与他沟通,希望他能来携程工作。因为吴海拥有的是携程缺乏的把预订量规模化的经验。最终,戚迹给了吴海很大的授权,也接受了他出差的所有管理。
吴海上任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复制了携程出差的做法——组建呼叫中心、销售团队、酒店谈判团队等等。只用了很短的时间,携程的预订量就增长了几十倍。
此外,吴海和他的团队还带来了携程早期非常成功的推广方式。那就是在机场免费发放蓝色携程卡。这是吴海早期受上门推销启发想出的方法。这个简单的方法让他转化了30%的客户。来到携程后,吴海以每张发卡一万元的工资推广携程卡,当时让很多人觉得他疯了。但吴海要的是“赏之下必有勇夫”。他说:“他们要想拿到这一万块钱,就得没日没夜地加班,还要在下班后和周末去北京王府井和上海外滩找客户。即使在办公楼被保安打,在机场被警察炸,他们依然会冲上前去。这就是我想要的效果。”
2000年6月,也就是吴海加入携程后的3个月,携程每月预订的夜数从不到1,000增加到2万。几个月后,携程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酒店分销商。到2001年底,吴海因个人原因离开携程,18月携程的预订量从每月几百增长到65438+百万。吴海的策略可以说非常有效,这次人才收购也为携程的成功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
这两次收购为携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然而此时互联网泡沫破裂,整个行业面临寒冬。携程如何在寒冬中破冰,请持续关注我们的头条号,智慧生活为您详细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