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铜山在哪里?
铜山隶属于江苏省徐州市。古称“董成鹏之国”,有着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文化底蕴丰厚,文物古迹众多。被誉为“汉代三大奇观”的汉代墓葬、兵马俑和画像石,彰显了汉文化的精髓。特别是汉代画像石是古代艺术瑰宝,与南京六朝石刻、苏州明清园林齐名,并称为“江苏三宝”。
铜山县总面积1856.6平方公里,辖20个镇、1个农场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上世纪90年代,先后两次进入“全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行列,被誉为淮北“领头羊”。2005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135亿元(不含区划调整),财政总收入165438+65亿元,是“九五”末的2.4倍,年均增长21.6%。2005年跃居全国县域经济基础竞争力百强县,排名第94位。
铜山县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发达。铜山县位于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淮海经济区中心。地处江苏省“三大都市圈”之一的徐州都市圈核心,环绕徐州市区,具有典型的郊区经济特征。通山,古称“五省通衢”,今有“五道合流”之便利。公路,铜山的高速公路和国道网密度在全国县级单位中是一流的。境内有霍连(霍尔果斯-连云港)、京福(北京-福州)、京沪(北京-上海)、徐苏宁(徐州-宿迁-南京)4条高速公路,8个高速公路出入口。国道4条:104(北京-福州)、206(烟台-汕头)、310(连云港-天水)、311(徐州-西峡)。铁路,徐州是全国铁路枢纽之一,徐州站是全国第二大铁路列车编组站。京沪、陇海两大铁路干线在铜山交汇,26条铁路专用线纵横交错。京沪高速铁路即将建成。内河运输,黄金水道,京杭大运河,斜穿县境东西。货运码头55座,15航线最大通航能力达到1000吨。海洋交通,铜山距连云港、青岛、上海分别200公里、500公里、800公里。空运,铜山距徐州观音国际机场40公里,已开通至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厦门等航线10余条。
铜山县资源丰富,煤电资源丰富。中国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20多种,其中煤炭654.38+0.8亿吨,铁矿石654.38+0亿吨,石灰石25亿吨,白云石5亿吨,硬质高岭土3亿吨,耐火粘土654.38+0.2亿吨。徐州是中国三大煤田之一,年产原煤2000多万吨。同时,徐州是华东电网电力能源的主要生产基地。位于铜山的三座大型火电厂装机容量为332万千瓦。目前,电源点的建设正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预计2005年总装机容量将达到640万千瓦,2065.438+00年将超过654.38+00万千瓦,目前和未来供电能力较强。
铜山县农业基础。铜山主要农业生产指标位居全国和江苏省前列。蔬菜、棉花、中药材等经济作物面积654.38+0.5万亩以上,其中蔬菜面积88万亩,年产量654.38+0.6亿斤。奶牛2.7万头,猪60多万头,山羊70万只,家禽21万只。全县有林业用地80多万亩,活立木300万立方米。果树种植面积30多万亩,水果年产量近20万吨。2003年4月,经江苏省政府批准,省级徐州外向型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在铜山县季峥镇挂牌成立。目前,徐州高蓉食品有限公司等10多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已入驻,成为铜山蔬菜种植、加工、销售基地,产品远销亚洲、欧美等国家和地区。
铜山县工业基地。目前已形成食品、纺织、木材加工、机械电子、冶金、建材、化工等六大主导产业。食品工业位列全国大县,乳业是铜山最大、最美的产业“名片”。其中,上市公司维维集团作为中国500强企业、国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两年内将实现销售收入6543.8+000亿元;纺织工业形成了集棉花种植、纺织、服装加工、出口为一体的工业体系,现有棉纺能力20万锭,年产高中档精梳和粗梳纯棉纱3万多吨,高档针织面料654.38+10万吨,天鹅绒5000吨,坯布2500万米,牛仔布654.38+1亿米。其中,中天棉业集团进入中国棉纺织行业50强、色织行业10强。木材加工产业,徐州是全国四大板材加工产业基地之一,铜山县以全国同行业五强之一的圣阳林业有限公司为支撑,年产各种板材近百万立方米,产品远销美国、加拿大、韩国、日本、欧洲。机电产业,依托全国最大的工程机械制造基地之一徐州,在工程机械、农用车、水泥泵车、随车起重机、挖掘机、压路机、专用车等产品上发展迅速;依托丰富的矿石资源,郭利钢铁城正在崛起,年产优质生铁654.38+0.5万吨,钢材654.38+0万吨。建材化工年产水泥500万吨,普通玻璃瓶654.38+0.5亿个。
铜山县工业园区建设。铜山经济开发区是1992批准的省级开发区,规划面积50平方公里。已成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中心和最具潜力的经济增长点。开发区享有“大学城”的美誉,中国矿业大学、徐州师范大学、徐州工程学院、徐州建筑工程学院、九洲大学、江苏医学院等近20所院校坐落其中,在校学生超过5万人。开发区聚集各类企业700余家,总投资50多亿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资项目26个,实际利用外资6543.8+0.29亿美元。基本形成了以机械制造、服装、电子为主导的三大产业发展格局;与此同时,县内徐州周边重点镇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其家具工业园、铸造工业园、工程机械园等专业园区基础设施完备,具备相当的项目承载能力,正以蓬勃的势头张开双臂吸引投资者加盟。
铜山县投资软环境。铜山县人民政府设立的行政审批中心实行“一站式”审批,“一站式”服务,公开收费标准、公开办事程序,全心全意为投资者服务。为保证对投资者的回报,国家、省、市出台的所有优惠政策在铜山县均可全面执行;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将列为重点项目并发放“绿卡”,建设期减免16行政事业性收费;在项目用地方面,根据项目投资规模和税收贡献实行“弹性地价”。固定资产投资超过1亿元的大项目,如果作为个案处理,可以享受更多优惠政策。铜山始终树立“投资者是上帝”的理念,严格规范行政行为,努力为投资者创造安全宽松的生产经营环境,确保其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铜山煤电资源丰富,项目储备用地充足,劳动力质优价廉,市场氛围辐射,形成了独特的比较优势,发展潜力巨大,商机无限...
铜山社会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生活质量全面提升。教育取得丰硕成果,先后建成省级以上各类重点学校33所。高考录取人数连续多年位居徐州市各县(市)之首,九年义务教育已经普及,社会力量方兴未艾。城乡卫生事业全面发展,农村改水惠及全民,医疗卫生进村入户,医疗设施不断加强,疾病防治功能齐全;文化事业丰富多彩。汉王石雕被命名为“中国石雕艺术之乡”。黄集面塑在该国的北方和南方都很有名,各种传统技术都是通过古老的方式传承下来的。老老少少都会唱柳琴丁琪媛腔,踩着高跷的舞龙舞狮课也是多姿多彩。体育事业更上一层楼,田径、游泳、排球在全省名列前茅,被评为“全国体育先进县”。
铜山县的地形由平原和丘陵两部分组成。国土资源面积2089平方公里。
铜山县的主要河流有京杭大运河、废弃黄河和季峥河。除了微山湖和云龙湖,山内和山前还有很多水库。地下水主要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和碳酸盐岩类岩溶水,分布面积大,水资源丰富。
铜山县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光、热、水协调性好,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和农林牧渔综合发展。年太阳总辐射119.4大卡/平方厘米,平均日照时数2283小时,平均降水量868.6毫米,平均无霜期210天。
铜山县的土壤主要分为山地土壤和平原土壤两种。潮土是该地区冲积平原的主要土壤类型。
铜山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20多种。原煤、铁矿石储量丰富,伴生金、银、铜、钴等金属;境内有700多座丘陵,石灰石、白云石、大理石、高岭土等资源储量可观,开发前景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