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布亚新几内亚奥尔科特迪铜金矿

1.地质背景

奥尔科特迪斑岩型铜金矿床位于巴布亚新几内亚最西部的偏远的星山。矿床集中在富比兰山,其下为一套上新统多期二长斑岩,侵入晚白垩世至中新世沉积岩(包括一厚层灰岩段)中。

大部分内生斑岩矿化以细脉和浸染状颗粒存在于硅酸钾蚀变斑岩中,铜的平均品位为0.2% ~ 0.4%。含磁铁矿和硫化物的硅酸钙矽卡岩,铜含量高达2.5%,产于石灰岩围岩中。黄铜矿是主要的内生铜矿物。表生剖面通常在热带地区发育良好。斑岩铜矿床上方的表生剖面由厚度为15 ~ 200 m的铁帽组成,铁帽下方为厚度为50 ~ 300 m的辉铜矿富集层。铁帽中的金含量从1×10-6到大于3×10-6,富集层中的铜含量超过1%。生产前金矿储量3000万吨,均为铁帽状,平均Au 3×10-6(Au截止品位为1.5×10-6),即黄金90吨;硫化矿储量3.55亿吨,品位0.67%铜,0.61× 10-6金,0.011%钼(截止品位:0.4%铜),平均1.25%铜。

图8-18奥克特斑岩型铜金矿床地表矿化蚀变岩分布示意图

(引自R.H.Sillitoe,1995)

一张草图,显示了kennecott公司地质学家于1968年在巴布亚新几内亚西部发现的第一批块状含黄铜矿磁铁矿转化样品的位置。石砖来自富比兰山的下坡,富比兰山是出露的矽卡岩矿体,奥库特二形铜金矿床就位于此。

2.探索和发现

巴布亚新几内亚西部没有采矿或矿物勘探的记录。政府检查官员在1963和1967年首次记录了该地区的铜矿化,但后来没有公布。1968期间,kennecott勘探有限公司在直升机支持下启动了西巴布亚斑岩铜矿水系地球化学勘查计划。奥克特双卟啉系列的第一个证据是在河流中发现含黄铜矿的磁铁矿。石砖首先在奥尔科特迪以南约4公里处被发现,然后在奥尔科特迪以东约4公里处被发现(图8-18)。随后,在含白云岩的汇水盆地中也发现了含铜异常的河流沉积物。示踪石转化的来源是硅酸钙矽卡岩中块状磁铁矿和硫化物的露头,导致在1968中段发现富碧蓝山斑岩株。在1969开始时,钻探了16岩心钻孔以检查矽卡岩的铜矿化,但结果相当令人失望。到了1968年底,伏笔兰山上矮小的植被和两岸被切割露出的铁帽,让人们对伏笔兰山岩石产生了兴趣,虽然表面的铜值不到500×10-6。1969开始,直升机航线经过了山的最高点,那里出露了夹杂着褐铁矿应时细脉的玢岩。绘制岩石应变图,并做出钻井决定。在1969的中部,钻了第一个钻孔,在铁帽下60米处发现了极其丰富的铜矿化,铜品位大于3%。在1970 ~ 1971,开始了一个重要的钻探计划。在该计划的实施过程中,从奥克特斑岩铜矿回收了32860米岩心。肯尼科特公司设计了开发钻井计划,但由于与政府就采矿权和税收制度的谈判破裂,该计划未能实施。1975 kennecott公司退出orcutt Di项目。

kennecott公司退出后,几家公司加入了与政府的讨论,Cui Aikobuca矿业公司提出只从铁帽子开始生产黄金。值得指出的是,黄金价格前三年一直在上涨。崔Aikobuka说服必和必拓参与这个项目,这个项目是1975中期开始的。必和必拓与政府的谈判在1976结束。崔艾克博卡退出,必和必拓的子公司阿莫科(37.5%股份)和库福尔勘探公司(一家德国集团,25%股份)组成国际财团。在谈判期间,代表政府完成了4000米岩心钻探计划,从而增加了矿石储量。从1976年底到1978年初,国际联合体在富含金的铁帽和下伏硫化带中完成了86个开发钻孔,总进尺为24400米。为了收集铁帽矿石、斑岩矿石和矽卡岩矿石用于冶金试验和品位控制,钻了一个约800米的平硐和两个竖井(总长度为56米)。

1981成立奥科特迪矿业有限公司(国际财团合伙人,巴新政府持股20%);1984中期开始矿山开发,第一个黄金生产项目投产,包括一个22000t/d露天矿和氰化炭浆选矿厂。在过渡阶段之后,在1988,用于露天开采的硫化物资源通过浮选代替黄金生产进行处理。奥科特迪矿业有限公司目前隶属于国际必和必拓(52%股份)、英米特矿业公司(18%股份)、巴布亚新几内亚政府(30%股份)。

3.摘要

经过几个月大胆的“基层勘探计划”,在奥尔科特迪附近获得了铜矿化的证据。该斑岩型铜金矿床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被发现。斑岩铜矿系统的发现归功于地球化学取样时对水系沿线遇到的风化和转折石的彻底追查。政治原因、铜价下跌以及某种程度上陡峭偏远的地理位置,都给勘探开发带来了困难。所有这些使矿井生产推迟了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