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来水是自备的吗?
目录
自来水农村饮水工程简介
原则
自来水水源自来水处理工艺
消毒方法
水的过滤和消毒
自来水原理
北京自来水厂成立时间
成立原因
自来水建设计划
项目实施工作的配置
选择设备
畜牧业
随后发生
股东创立大会
成立初期的困难
自来水博物馆遗址简介
初剑自来水厂
水厂沙盘
京北
该系列的主要亮点
机房烟囱
自来水农村饮水工程简介
原则
自来水水源自来水处理工艺
消毒方法
水的过滤和消毒
自来水原理
北京自来水厂成立时间
成立原因
自来水建设计划
项目实施工作的配置
选择设备
畜牧业
随后发生
股东创立大会
成立初期的困难
自来水博物馆遗址简介
初剑自来水厂
水厂沙盘
京北
该系列的主要亮点
机房烟囱
展开并编辑本段中的自来水介绍
农村饮水工程
目前我国惠及老百姓的农村饮水工程,很多地方因为地形地貌的多样性,并没有使用自来水。
泵运,这些高山自流水也属于自来水。她是新中国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绝佳举措。这些自流地下水大多水质良好,含有大量有益元素,可用于生产矿泉水。
原则
由于管道结构的影响,尤其是储水塔和管道的材料(不锈钢金属管、PVC等。),机泵通过配水管路供给用户的水往往达不到饮用水的卫生标准。一般情况下,煮沸后才能饮用。在国内水务市场的刺激下,目前水务学术研究进展迅速。而且有关方面也希望自来水供应商多承担一些责任,让输送到用户手中的水完全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中国的自来水行业诞生于清末1908年,得到了当时慈禧太后的大力支持。2008年是北京自来水行业的百年华诞。
在此部分编辑自来水的来源
自来水处理过程
自来水是由专业设备经过许多复杂的工艺流程生产出来的饮用水。自来水的处理流程是:首先必须从江河湖泊中抽取水源到水厂(不同地区取水量不同,水源直接影响一个地区的饮用水水质);然后经过沉淀、砂滤、消毒、储存(清池),再由水泵高压输入自来水管道,现在国家规定用PP管代替常用的铁管,因为铁管时间一长会生锈,会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最后分流到用户水龙头。整个过程要经过多次水质检测,有的地方还要经过二次加压、二次消毒,才能进入用户家中。
消毒方法
目前自来水的消毒多采用加氯消毒。公共供水加氯消毒的主要目的是预防水传播疾病。这种方法已经推广了100多年,有比较完善的生产工艺和设备。氯气用于自来水消毒具有消毒效果好、成本低、几乎不含有害物质的优点。但在了解和研究理论数据后,我们认为氯气在自来水消毒方面还是有一定的弊端。氯化自来水会产生致癌物质,有关专家提出了许多改进措施。约100年前采用氯化消毒法,此后成为常规消毒方法。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在氯化自来水中发现了一些令人遗憾的结果!氯化水会产生什么物质?这些物质会影响人体健康吗?怎样才能获得干净安全的饮用水?目前消毒剂除了氯还有二氧化氯和臭氧。使用替代消毒剂可以减少有害物质的产生,提高处理效率。
水的过滤和消毒
过滤后的水应该用氯作为消毒剂进行消毒。氯气易溶于水,与水结合生成次氯酸和盐酸,在整个消毒过程中主要作用是次氯酸。对于有异味的无机物,可以彻底氧化消毒。对于藻类、细菌等有生命的天然物质,可以穿透细胞壁,氧化其酶系统(酶是生物催化剂),使其失活,阻碍细菌的生命活动而死亡。次氯酸本身是中性的,容易接近细菌,表现出良好的杀菌效果。次氯酸根离子也有一定的消毒作用,但很难接近带负电荷的细菌(带负电荷的细菌),所以其杀菌效果比次氯酸差很多,所以氯消毒效果比漂白粉消毒好。目前国际上自来水的安全消毒方法是臭氧消毒,但这种方法的处理成本过于昂贵,而且臭氧处理后的水停留时间有限。至于能保留多久,目前没有确切的概念。所以目前只有少数发达国家采用这种治疗方法。
自来水原理
用水泵把水直接抽到高层建筑,或者抽到水塔。因为水塔比楼房高,所以水是利用U型管的原理,从各家的水管流出的。
编辑这段北京自来水厂
凝固时间
北京自来水是1908开始的,到现在已经101年了。6543.8+03亿人口的首都北京,从国家重大政府活动到城市建设运营的各个方面,自来水的供应从来都离不开。但是,有多少人知道或者问过:北京的自来水是怎么“来”的?这个项目是什么时候、在什么历史条件下、由谁运行的?这要从100年前说起。
成立原因
光绪三十三年(1907)八月的一天,慈禧太后在颐和园被召见。不久前由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升任北京的袁世凯,任军机大臣兼外交大臣。谈到北京火灾频发,他问袁:“防火的良策是什么?”袁世凯“用自来水”。这是因为袁世凯在天津(直隶)为官多年,而天津早在四年前,也就是光绪二十九年(1903),就有了自来水,他深知自来水的一切便利和优势。同时,袁世凯向慈禧太后推荐周入京筹办此事。供水工程总指挥周。
周(1866-1947),安徽治德县(今东至县)人,出身官宦之家,书香门第。其父周复是洋务派领袖李鸿章的重要幕僚。曾任两江两广总督,还担任过四川、直隶的政治使节,是清朝的重要官员。周本人自光绪二十七年(1901)起就在袁世凯手下工作,帮助袁推行“北洋新政”,成绩卓著,如周自述:“深得赏识,所以一见面就不好过”,先后任局总经理、直隶工艺美术总局总经理、北洋分局监事。继袁卓保之后,又被封为“二品顶戴”,后又被封为“三代正一品印”。同时,他也是管理开滦煤矿、齐心石灰公司等现代产业的知名企业家。毕竟是公事公办,要把周调到北京去准备自来水。光绪三十四年(1908),由农工商三大臣联名上书,说周是“通晓商情,享有盛誉”的直隶人,“宰相自来水”...将能够处理一切,他不会被任命”。过几天就批了。周立即进入首都,并被派往的农工商部承担筹建京都自来水的工作。
自来水建设计划
周没有接受过供水工程方面的专业培训,他不是自来水方面的专家。但他凭着对外国近代工业文明的了解和在直隶创办实业积累的经验,当月就以超常规的速度拟定了成立史静自来水公司的总办法。正文不到一千字,却是一份全面的、提纲挈领的自来水准备方案。主要内容包括:水塔建成。
一、公司定义为“官督商办”“名为史静供水有限公司,一切按照公司商业法律办理,以经营者名义”当政府缺乏财政资源时,这是政府筹集资金在私营部门经营一个行业的时髦方式。后来总结为“官有监督保护之责,商有典藏之理,官商合力维护之,所以尽善尽美。”第二,筹集建设资金。公司成立的时候,是“先把股本集合起来”的大工程,是创造自来水的大工程。“需要很多钱,不厚肯定是不够帮的。”拟募集300万银元,分30万股,每股10元;还规定要“特招中概股”,保护民族企业权益。为了鼓励早期投资者,会给予优惠。所有IPO事宜均由位于天津的直隶官行承办;在募集股本之前,成立供水公司的费用应由官方银行预先支付。第三,“养足水是第一要务”。这是创造自来水最根本、最核心的问题,否则就成了“无米之炊”。周在“探城郊水道数日”的实践基础上,确认了“安定门外仍以沙盛河之水源”,即位于朝阳与顺义区交界处,温榆河附近。其上游分别为北山沙河和西山清河,汇入孙河。“水势相当大”,计划“在河上建一个大圩区,蓄够两三个月的水”。另一项工程是铺设水管网,需要邀请“丰臣院(皇家园林、河流的主管机构)、民政部、步兵指挥衙门”等部门合作,对城内道路、沟渠进行勘探,并根据实际情况画图。第四,请求官方政策支持。鉴于项目耗资巨大,“是个创举,民风未开”,估计两三年内很难保证股东应得的利息。因此要求参照外国对民间公益事业的“国家补助”和近年来对在直隶设立的产业给予官方补助的做法,由直隶总督统筹,每年拨付官方经费1.52万元。出于“保息”的目的,我们会在公司正常运营后“分期偿还”。同时,根据铁路建设的先例,凡是经过“京师关卡、崇文门”的,一律免税,以降低建设成本。
至于其他服务,如发行股票,制定详细的条例,订购机器购买材料,选择员工,招聘技术人员和工匠等。,所有这些都将由周来“妥善准备”,而整个工程估计需要两三年的时间。
编辑项目的这一部分的实现
据此,农工商部专门向皇太后和皇帝呈送了“圣旨”,立即得到批准,工程进入实施阶段。
工作配置
首先是配置工作团队,选择办公地点。周首选长期共事、有姻亲关系的同乡孙多森为副手,主管人员由北洋局借调,包括后来担任公司总理的“候选知府”马学廷,彼此都很熟悉,便于他开展工作。临时选定梁倩胡同东四牌楼租用办公室(后迁至前门西城根新址建办公楼)。
选择设备
其次,选择设备和工程承包商。当时中国的现代制造业主要在兵器、冶炼等少数行业,新建自来水所需的材料和设备都是从国外进口的。一时间,在华外企竞相销售,甚至“巧抢强销,花样百出”。周经过慎重考察,最终选择了瑞吉洋行承办,不仅因为报价合理,还因为其曾在天津承建过自来水工程,“熟悉中国北方地形,多年考察孙河地区水源”。最终,外商以137.52万元的价格,承诺供应“德国著名厂商的一流加号机,极其新耐用”,并在周到任不到两个月就以“全部工程完工,全市用水六个月”为条件与其签约,可见其高效率。
畜牧业
第三,关于股票集资。在周的主持下,制定招股书,在报刊上刊登“广告”,发布“IPO的启示”,大力宣传诸多“利好”信息。比如每提前支付65,438+00股,赠送65,438+0股;有官方承诺保利益,“以示大信”;自来水有“每个人每天都必须消费”、“利用自然”、“销售不延迟”、“一次投入利润巨大”等九大特性,几乎无风险。官方银行号天津、北京、上海、汉等于和广东日升昌8家银行之后,短短3天就将300万股全部收齐。周等人反复核对标书后,认为有270万元需要立即申请。为避免资金积压,减少分红支付,他们向天津银行返还了30万元。
随后发生
土地征用、石材采购等其他事项有序进行。然而,意想不到的事情总是会发生。在一次建设中,一位宗室贵族“龙军”参观了这块土地,并“突然停止了它”。他认为挖地破坏了他家的风水,甚至还造谣“装水管硬挖坟墓”,故意骚扰阻挠施工两个月。对此,周除了向有关政府官员报告进行“调查”外,还以法院官员的名义发表了一篇谣言,并警告“凡公然闹事者,将严惩不贷,绝不手软”。经过各方调解,矛盾最终得到解决,但影响了工程进度。光绪三十四年10月21日(1908 165438+10月14),光绪皇帝载湉在瀛台汉元寺内驾崩。不到20个小时后,掌控国家最高权力的慈禧太后也在中南海一龙堂轰然倒塌,成为“国葬”,内务府。要求公司“于宣彤元年二月二十日前,修复丧线(主要在内城西部景山以东,途经地安门、西四牌楼、阜成门)路面。公司调集人力突击三天三夜,或抢着埋管,或把来不及埋管的地沟埋好,铲平。直到葬礼结束后,工作才恢复挖沟埋管,工程停了又回来,大大影响了进度。在施工过程中,洋行瑞吉洋行未能按期供货,所供设备与图纸不符,质量低劣,甚至发生水管爆裂。经过催促、交涉,有的甚至是周亲自过问,他们都一一解决了。通水前,周安排人员及时制定了业务准备的规章制度,包括入户安装、市场龙头供水、试点承包龙头、船工用工等。同时,发挥“官督”职能,经农工商部批准,责成“地官表明指示,切实保护自来水管道沿线设施”。对于上游“二十里之内”的清河、沙河,也批示“管道地面官员责成居民小心护堤,栽培树木植物以养水源,严禁侵权和倾倒污染。”
股东创立大会
在周总理的指挥下,供水工程经过22个月的精心策划和组织,建成了孙河和东直门两座水厂,有18个浊、清、沙过滤池。史静自来水公司召开股东会,选举马雪婷为总理,王晓婷为助理。在周,农业、工业和商业部已经安装了超过370英里的钢管。“其水源远,地面广,管道长,远非其他港口可比。”在实收股本270万元的资金保障下,除去已经支出和应该准备善后的各种资金,仍有33万余元的净盈余,这都是“多重紧缩”造成的。该公司决定在内外城“繁华之地”前设立四个供水点,向居民“送水为礼”,并准备“水票”免费发放,提前在北京几家报纸上以广告形式刊登,告知市民;正式售水时间定在宣彤第二年2月10日(1910)。也是在今年2月,他被任命为监事。与此同时,周还对公司未来的业务提出了“不急功近利,不劳而获”的方针,“尽量方便用户,造福人民”。应该说,这个“方针”和“宗旨”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成立初期的困难
宣彤时期的水票
但是,很多事情发生了,新事物往往有波折。晚年的周回忆起当时的问题,写道:当初募股容易,操作难。因为内城的旗手称之为外来水,又说是“阴水”,因为“只有隧道,没有阳光”,所以起了疑心,不肯喝。山东船工又抱着,表现出各种刁难对方的反抗。一百年前,中国还处于从长期闭关锁国向新气象过渡的阶段,外国工业文明带来的新事物很多:“不经历,以为不一样;你看不到的,听不到的,你觉得很奇怪。”在这方面,周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用文言和白话文通过报纸广告解惑解惑。一方面,他用旗手的皇权概念,说跑自来水是“皇帝的旨意所为”;一方面唤起人们的爱国情怀,说自来水的建立是“全中国共享,全中国人用”。同时宣传该公司“用化学方法检测了街边水龙头放出的自来水,真的很纯净,非常干净”,“对人们的卫生极其有益,大家都吃,没有不健康的东西”。此外,该公司还利用经济手段,连续三个月降价一半,以促进销售。科学的东西毕竟有很大的生命力,自来水的优势也逐渐被普通大众认可。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自来水的用户已经非常热情地从街上的公共水龙头取水回家或由船夫运回家。清农工商部对周建成首都自来水给予了“勤奋努力、才华出众”、“学识渊博、头脑敏锐”、“重事业、求富强、谋近期、难得”的高度评价。次年,周以要出国考察为由,辞去公司监事职务。自来水供应后不久,宣彤宣告成立三年(1911),辛亥革命大义灭亲,宣彤退位,清廷覆灭,腐朽的封建帝制被新的共和国取代。但由于资产阶级革命的不彻底性和外国列强充当军阀后台,本应是一场推动社会进步的革命,却没有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和平。各路政治势力和军阀混战不休,政局动荡,国运艰难。在此背景下,刚刚成立的自来水行业生不逢时,失去了官方的保护,社会失序导致偷水事件频发。拖欠水费的人越来越多,价格也在上涨,但水费却无法调整。此外,当年的建设投资“耗资巨大”,公司领导层不善于管理,很快导致亏损,未能实现保护股东利益的承诺。迫于形势,民国元年(1912)四月,召开股东会进行改组,取消“监察”代官,选举周为宰相,接替辞职的马雪亭。王晓婷留下来当助手。周、王督促公司整改,加强管理,果断实施裁员降薪。周和王自己率先垂范,不领工资。公司经营状况迅速变化,当年扭转了亏损局面。不久,奉袁世凯之命,周从1912到1914两次担任北洋政府财政总长。因为袁世凯和洪宪称帝,周“不肯附和”,所以“避灾”请了病假。史静的自来水起步于衰落的晚清时期,可视为一项走向现代文明、造福于民的城市建设事业。达到了“振兴史静水利,将惠健康、消防作为当务之急,思考人事,弥补时间、地点的不足”和“惠民生,特别是便民”的目的。自来水厂的建设和管道的铺设,奠定了北京供水系统的初步格局。在一个世纪前的国际国内环境下,我们的先辈们追求现代文明的创业精神,勤奋努力,以创新的理念与时俱进,其中很多在今天仍然值得效仿。
编辑自来水博物馆的这个部分
博物馆遗址简介
来水亭
■博物馆名称:北京自来水博物馆■地址:东直门北大街6号■特色:专题博物馆■建造时间:65438+2000年2月■镇馆之宝:涞水亭、烟囱等。东直门北大街与东、北二环交界处有一个北京自来水博物馆。这里中西合璧的建筑很有名,已经被列为优秀现代建筑之一,不允许擅自拆除。自来水博物馆建立在史静自来水有限公司的原址上,史静自来水有限公司始建于1908,已有百年历史。自来水博物馆展区分为展区和室外展区两部分。其中,室外展区主要是受保护或重建的建筑和各种大型设备。
初剑自来水厂
在慈禧太后邀请修建史静自来水厂的纪念展背后,隐藏着史静自来水厂的创建故事。光绪三十四年(1908),18年3月,农工商大臣扮演慈禧太后、光绪皇帝的角色,要求建设“首都自来水”,认为“首都自来水以卫生、消防为重”,推荐“在直隶开办工艺局厂,成绩显著”,“熟悉业务情况,享有良好声誉”。不到十天,慈禧“答应”了。不久,农工商部再次希望就组建史静自来水公司的“一般办法”进行请示。这个办法很快得到批准,公司被命名为“供水有限公司”,周被任命为公司的总理。周是清末民初著名的实业家。他出生于晚清一个显赫的官宦家庭。曾任直隶校史、路畅盐运使等职。1912和1915两次任北洋政府财政总长,是当时的名臣。北京第八自来水厂制水工艺沙盘
水厂沙盘
第八水厂的水取自潮白河。在自来水博物馆里,有一个非常有特色的展品:北京一些大型水厂的沙盘。这些沙盘配有光电效应,让参观者可以清楚地了解水厂的取水线路和工作流程,成为自来水博物馆一道独特的风景。20世纪70年代,北京的日用水量急剧增加。1972高峰期间减少供水75天,日缺水15万立方米。供水形势非常严峻。1974年,国家投资1.5亿元建设第八水厂。该厂位于东部亮马桥,水源为北京郊区潮白河流域,地下水丰富。1979、1981、1982年,第八水厂三期相继建成,日供水能力42.9万立方米。建成了北京最大的一次取水、二次带压输水、三次配水的地下水厂。第八水厂的水取自牛栏山潮白河,打了18组机井。从水源抽出的水通过输水管道送到孙河加压站,对原水进行氯化消毒。加压后通过输水管道送至配水厂进行补氯加氨,再通过水泵送至管网。一号水源井纪念碑
京北
东直门水厂,藏在一座小井纪念碑背后的历史事件,始建于1908,3月正式投产供水。水源是当时大兴县的孙河,清水由孙河水厂送来,由东直门水厂消毒。由于1940附近孙河严重缺水,东直门水厂以地下水为水源。到1949,北京只有一个水厂。1932入夏后,孙河水位骤降,水源即将干涸。公司的几名工程师建议打井取地下水。当时在今天自来水博物馆的院子里打了五口水井。图中所示为1940挖的1号水源井的纪念碑。我国著名藏书家傅增湘先生为井碑题词。五四运动时,因牵连抵制北京政府罢免蔡元培的命令,被免职。他是1927的故宫博物院院长。傅增湘之所以被要求为自来水厂的井碑题词,主要是因为他是袁世凯的钦差。水厂之所以在1908年得到慈禧太后的批准,主要是因为它是袁世凯一伙建议的。早在上图所示的祭奠仪式之前,其实就有人打,希望在北京建一个自来水厂,但是慈禧觉得打祭奠仪式的人不适合监督此事,就搁置了。袁世凯是慈禧的宠臣,所以会在奏折上打10天,而且已经开始商量具体的修建事宜了。一口井碑上的一个小碑文背后的政治斗争和历史事件是如此的复杂,以至于现在看来真的很有意义。1938 -1939之间修建的集水井。
该系列的主要亮点
集水井帮助北京度过了1938的干旱年。北京自来水博物馆里有一座美丽的建筑叫水亭。东直门水厂建成时被称为“模范水亭”。和水塔、蒸汽机房是同一个年代。建于1910。用于接收孙河水厂处理后的水,经沉淀、消毒后送至清水池。该建筑由天津尚德瑞吉洋行设计,属于欧式建筑,具有巴洛克风格。施工中采用了糯米灌浆、磨砖等中国传统建筑技术,所以这座建筑是中西合璧的精美建筑杰作。曾经有一尊白色的观音菩萨坐在亭中,坐北朝南,高2.7米,身后有假山,前面有一个干净的水池。不幸的是,这座观音像在文革中被拆除了。绿地西面是一口集水井,建于1938至1939年日本侵华时。当时北京正处于干旱时期,孙河(即温榆河)水源不足。为了获得稳定的水源,日本人在自来水厂的院子里挖井,开始使用地下水。当时打了五口井,五口井的水汇集在这里。这些井的盖子都是铜做的,至今保存完好。大门外的方洞是地下通道。当闸门出现问题时,可以从这个开口进行修复。米灌浆”技术,其八角形造型非常独特。
机房烟囱
百年烟囱依然矗立。现在的展厅其实是过去水厂的蒸汽房。孙河或者井水从水阁流过清水池再送到蒸汽房。自来水被烧煤产生的蒸汽加压,然后可以沿着管道流向北京的各个地方。因此,蒸汽机房旁边必须立着一个高高的烟囱。因为蒸汽机房离不开烟囱,虽然经历了近百年的沧桑,但这个烟囱其实就矗立在这里,从来没有倒下的念头。这个烟囱建于1908。由于中国以前从未修建过自来水厂,欧洲人被邀请来设计图纸。烟囱和其他建筑是天然的,具有欧洲建筑风格。但中国的工匠在建造时,采用了中国传统的磨砖缝、糯米汤灌浆的建筑工艺,每块砖的底部都刻有印章,一不小心就形成了现在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虽然水厂烟囱的八角形造型非常独特,制作精良,但它并不是史静自来水公司建筑群中最有特色的建筑。据博物馆负责人介绍,当年最有特色的建筑是自来水厂的铁水塔。水塔的结构是一种独特的钢结构。这座塔有54米高。塔身分六层,呈六边形,有12装饰龙和风铃,体积750立方米。1942停塔,1957拆塔。目前根据德国设计师蒂诺·萨格曼的后人出示的照片,已经按照1: 10的比例复制了一个水塔模型。通过模型,我们仍然可以看到水塔的优雅和精致的装饰。试想一下,如果水塔没有被拆除,那它一定是现在北京一道独特的风景,恐怕不会比法国的埃菲尔铁塔逊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