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宁县铜井金铜矿()
该矿床位于宁武中生代火山断陷盆地中部,受北西向断裂构造控制,由大小不等的含金铜应时脉、菱铁矿脉和重晶石脉组成。矿体呈脉状和复脉状,产于白垩系娘娘山组火山岩的构造裂隙中。主矿体长800米,深286米,厚0.6-2.11米。矿石呈半自形-异形颗粒结构,块状、散体状构造。矿石矿物主要为自然金、银金矿、黄铜矿、斑铜矿和黄铁矿。矿石平均含金量1.97克/吨,铜0.77%,银15克/吨。矿床成因类型为火山热液型。
铜井铜矿开采历史悠久。隋唐采铜,明代露天采铜,故名铜井。至今,矿区及其附近仍有数处开采冶炼的痕迹。
65438年至0940年日据时期,华中联邦调查机关采矿分局第一班长技术员涂天安对矿区铜矿进行地质调查,发现铜坑山铜矿含金品位较高。次年,华中矿业有限公司进行开采,历时两年多。挖了很多立井和平巷,大部分地表矿产都耗尽了,留下了很多废坑。1942年2月,华中矿业有限公司调查部技术员兼古馆负责人,对矿区及其附近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金矿地质调查。他撰写了马鞍山运矿轨道北侧和南京铜井东南侧金矿床调查报告,发现了多处含金应时和重晶石矿脉,预计远景矿石储量62万吨。同年5月438日至10月,盖娜何志华中矿业有限公司通济驻地所技术员对矿区内矿脉的地表露头、坑道开采和深部探矿进行了调查,总结了矿脉的规模、产状和金、铜品位,撰写了《江苏省江宁县通井金、银、铜矿开采报告》,计算出矿石开采量约566万吨。1943年5月,撰写了《江苏省铜井县金银铜矿找矿成果总结》,计算了铜坑山主脉的可利用储量:黄金99公斤,铜64吨,但铜50吨暂时不能利用。
1948期间,资源委员会华东矿务局对铜坑山金铜矿脉进行了施工勘探。
6月,1949,华东工业部矿产勘查司赵、段对矿区进行了地质矿产调查。7月9日,他们结束野外工作,填写了1: 5000和1:25000矿区地质图,绘制了1: 400矿脉平面图。
1956期间,安徽省铜官山矿务局对矿区进行了简单的矿产调查,做了地表素描,取样并研究了前期资料,认为可以开采。同年7月,开始开采和勘探,目的是开采含铜的应时矿脉作为熔剂,并开采黄金和铜作为副产品。根据矿坑所采矿石的化学分析结果,二氧化硅含量逐渐降低,金、铜品位逐渐丰富,因此成为以铜矿开采为主。1957中-20米以下主矿脉可利用铜储量计算为994吨。
1956年6月,冶金部804队对矿区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地质调查,填写了1: 1万平方公里的矿区地质图,圈出大小应时矿脉40条,认为具有初步勘探价值。1957至65438+2月,华东地质局皖东南地质大队受安徽省铜官山矿务局委托,决定在该区进行地质勘查。1958至65438+10月,谢延元团队编制了江苏铜井铜矿地质勘探设计,总结了矿床地质特征。丁承祚和程编制了各种勘探图,为下一步工作奠定了基础。
从65438到0958,铜井金铜矿被江苏江宁铜矿接管。同年2月,经江苏省地质局批准,南京地质队谢延元、丁成佐在矿区开展勘查工作。填写1: 1000矿区地质图,面积0.6平方公里,施工钻孔5448米,探槽1200立方米。年底提交了《江苏省铜井县铜坑山铜金矿地质勘查中期报告》,获得了可供利用的金属储量:铜1.1.9万吨,金2.3吨。截止1959年底,该队已完成1∶2000矿区0.8平方公里地质填图,钻探9209米。1960年7月,陈、、、丁成佐编写并提交了《江苏省江宁县铜井铜矿地质勘探最终报告》。根据江苏省矿产储量委员会的审查意见,于1962年5月,陈、江苏省地质局第二综合调查大队等。,编制并提交了《江苏省江宁县铜井铜矿修改补充报告》。经江苏省矿产储量委员会审查,核定可用金属储量为:黄金2.2吨,铜10350吨,银9.7吨。
铜井铜矿生产部凌涛等人在1962施工了483米的探坑和矿区取样化验工作。1963、1季度,提交了1962年地方国营江宁铜矿地质勘探工作总结,获得可用铜储量539吨。
截止1991年底,经过多次地质勘探,该矿床已累计探明可利用金属储量:黄金5吨,铜17000吨,银12吨。
铜井金铜矿开采于隋唐,明代更为丰富。日据时期,华中矿业公司进行了两年多的开采。当时每天大约有300名矿工,大部分地表矿产已经开采完毕。1956年7月,安徽省铜官山矿务局进行小规模开采。截止1957年底,已开采矿石量19700吨。自1958起,该矿被江苏省江宁铜矿接管,生产规模逐步扩大。截至1959年底,* * *已开采矿石8万余吨,并建立了冶炼厂进行土法炼铜。1960的实际生产能力为每年5万吨矿石。开采了几年后,这个矿坑关闭了。1988被江宁铜矿再次开采,已边开采边勘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