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五星啤酒厂发展如何?
事实上,北京五星啤酒厂在1980才开始使用。最早的品牌名称是双合盛啤酒厂苏打厂,厂址位于广安门外东半街老坎农基。双合盛的创始人是的两位好友张廷格和郝。光绪年间,山东大旱。这两个人背井离乡,被俄国人骗去西伯利亚的金矿当苦力。后来,两兄弟逃到海参崴车站谋生。首先,他们做搬运工。后来,有了一点积蓄,他们开了一家杂货店。这家店的名字叫“双合生”。
意思是两个人聚在一起,加上“盛”字,祝生意“兴隆”。到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双合生”在他们的苦心经营下,已经有了相当的规模和实力。民国初年,受当时“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张廷格回国发展。1915他在北京创办了双合盛啤酒苏打厂。随后,张廷格在中华民国农工商部将他的啤酒和汽水注册为“五星”标志。但没过多久,双合盛就因为人手不足,放弃了五星汽水的生产经营,转而专注于五星啤酒的生产经营。
双合盛酒厂成立之初,只有一个糖化间,一台烘焙设备,三个酒窖。后来根据生产发展的需要,在1921年和1930年进行了两次扩建,增加了一台自动化原料烘烤设备和一个大型糖化间,更换了两台大型灌酒机,扩建了八个酒窑,同时自制酒瓶,防止假冒。全厂员工也从建厂初期的60多人发展到500多人。啤酒最高年产量65438+万箱,约3000吨。销售到天津、青岛、大连、香港、澳门和南阳。
双合盛啤酒厂快速发展的关键在于重视啤酒质量。水的质量与啤酒的质量密切相关。在选址之前,张廷格请人调查了北京周边的水质,发现广安门外的水清澈甘甜,适合生产啤酒。生产啤酒的另外两种主要原料是大麦和大米。双合生选用的是徐水、宣化出产的大麦,那里的大麦大而细,色泽金黄。对于大米,选择白米和净籼米。酿酒用的啤酒花从捷克进口,酵母从丹麦进口。
与此同时,双合盛啤酒厂聘请了一名捷克人Yaosifgla作为技术员,管理全厂的啤酒生产。为了保证质量,双合生的每一道工序都经过检验。如果不符合质量要求,宁可弃用也不影响声誉。姚思福格拉始终严格遵守最后一道工序——灌装。他亲自品尝后,合格后才能开瓶。所以双合生五星啤酒口感醇厚,“杀口”强烈,麦芽味浓郁。1921年,五星啤酒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的世博会上获得两项大奖。1929年,五星啤酒荣获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