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之间借钱合法吗?
企业之间因生产经营需要订立的民间借贷合同,除《合同法》第五十二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四条另有规定外,均为合法有效。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民间借贷合同无效:
(一)从金融机构取得信贷资金,高息贷给借款人,借款人事先知道或者应当知道;
(二)向其他企业借款或者向本单位职工集资取得的资金,以营利为目的借给借款人,借款人事先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的;
(三)贷款人事先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借款人仍为违法犯罪活动提供贷款的;
(四)违反社会公序良俗的;
(五)其他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
合同法第五十二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
(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的;
(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
(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
(四)损害公共利益的;
(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
扩展数据:
相关案例:
最高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司法解释规定,企业之间因生产经营需要签订的民间借贷合同,应当认定为有效。
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杜万华表示,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民间借贷作为正规金融的合理补充,因其手续简便、放款迅速而日益活跃,借贷规模不断扩大,成为广大市场主体获取生产生活资金来源、通过投资谋取利益的重要渠道。
随着借款人的广泛性和多元化,民间借贷的发展直接导致了纠纷的大量产生,人民法院受理的案件数量迅速增加。2011,全国法院审结民间借贷纠纷案件59.4万件,2012,审结72.9万件,同比增长22.68%;2013年审结案件85.5万件,同比增长17.27%。
2065438+2004年审结1024万件,同比上升19.89%;2015上半年已审结案件52.6万件,同比增长26.1%。目前,民间借贷纠纷已成为继婚姻家庭之后的第二类民事诉讼,诉讼标的金额逐年增加,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民间借贷案件数量的快速增长和普遍较高的审判难度系数,给当前的民事审判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最高人民法院认为,应尽快制定新的民间借贷司法解释,回应人民群众对借贷安全、公平、正义的追求。
回应中小企业阳光融资、合法投资的愿望;回应人民法院统一裁判标准、正确适用法律的需求。应对金融市场化改革对形势发展和司法工作的要求。这就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出台的背景。
杜万华介绍,此次公布的司法解释规定,企业之间因生产经营需要签订的民间借贷合同,只要不违反《合同法》第五十二条和本司法解释第14条,就应当认定为有效,这也是本司法解释最重要的规定之一。
据悉,最高人民法院1991颁布的《关于人民法院办理借贷案件的意见》限定了至少一方为公民(自然人),而企业之间的借贷,根据央行1996颁布的《贷款通则》和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司法解释,一般认定为违反国家金融监管而无效。
杜万华表示,这一制度性规定在司法领域得到了长期遵守,在一定程度上为维护金融秩序、防范金融风险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这种从计划经济时代延续下来的制度不仅没有杜绝企业间借贷的发生,相反,企业间借贷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势。
现实中,企业间巨大的贷款需求催生了一系列企业间的间接贷款运作模式。为了规避企业间资金拆借无效的规定,很多企业通过虚假交易、名义合资、企业高管个人贷款等方式进行民间融资。,导致企业风险大幅增加,民间借贷市场秩序遭到破坏。
杜万华认为,“当时间改变时,法律就变得容易了”。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最高人民法院认为,应当有条件地承认企业之间的民间借贷。这一司法解释规定,企业之间因生产经营需要相互拆借资金,司法机关应当予以保护。
这一规定既有利于维护企业的自主经营,保护企业法人人格的完整,也有利于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痼疾,满足自身经营的需要;既有利于规范民间借贷市场有序运行,促进国民经济稳步发展,又有利于统一裁判标准,规范民事审判标准。
“当然,允许企业间融资,并不意味着企业间借贷可以完全放任不管。应该说解禁并不是完全放开。”杜万华说,正常的企业间借贷通常是为了解决资金困难或紧急生产需要而偶然进行的,但它不可能是正常和正规的业务。
作为生产型企业,如果以定期借贷为主营业务或主要收入来源,可能导致企业性质发生变异,质变为未经金融监管部门批准从事专门借贷业务的金融机构。生产型企业从事正规借贷业务,必然会严重扰乱金融秩序,造成金融监管失序。
这种行为客观上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必须从效力上做出否定评价。
参考资料:
凤凰资讯-最高法:企业为生产经营相互拆借资金应获得司法保护。
参考资料:
中国政府网-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参考资料: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