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一个P2P平台的能力?主要看这4点!
说实话,在我眼里,背景一直只是平台的一个参考标准,而不是判断平台安全与否的要素。
但是很多投资人认为,在P2P行业,仅凭一个人的背景就能保证自己本金的安全?
这个想法有点幼稚!
尤其是经过这波雷潮之后,要谨慎选择P2P,比如业务真实、实力强、盈利能力强的平台,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强。
说白了就是看一个平台的能力。
虽然是P2P行业未来的趋势。但是,目前各大平台还蒙在鼓里。考虑到目前投资人还不成熟,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如何量化评估P2P平台的能力,降低踩雷的概率。
如何看待一个平台的垫底推进能力?
在左哥看来,P2P平台的能力主要体现在这几点:第三方担保、履约保险资金、抵押物资金、平台自有资金、平台股东资金。
01第三方担保
第三方担保公司,通常与P2P平台合作,会收取撮合交易金额的5-10%的年化费用。收取的这部分费用通常会作为与平台合作可担保的资金额度(PS:融资性担保公司担保责任余额不得超过其净资产的10倍)。
比如某平台坏账率在3%左右,担保公司收取的担保费会超过坏账率的3个点(这是担保公司的利润率),大概在6%左右。
一方面,第三方担保愿意先行赔付的前提是基于平台的正常运营。如果平台坏账率大幅飙升,比如达到10%左右。
担保公司要么让平台提高担保费,要么承认自己没有足够的资金垫付过高的坏账成本,即担保公司无力垫付(见图腾贷展期)。
另一方面,看到平台有第三方担保,也不要盲目上车。有些担保公司其实是平台的关联方,也就是自担保,所以根本没有担保。
第三方担保资金:假设与第三方担保公司合作,按照前述3%担保金额资金,第三方担保资金= 3%*总未偿余额。
02履约保险基金
履约保险金,即平台项目逾期,保险公司可以赔付的保险金。
履约险通常由P2P平台和保险公司以项目的形式进行。保险公司会对平台的项目进行严格的风险评估,然后再考虑是否承保平台的项目。
简单来说,如果平台借款人违约,不还钱,保险公司必须先赔付贷款人的本息。从这个角度来说,履约保险可以直接保证贷款人的本息安全,确实有用。
保险公司与P2P合作的履约保险标的物,在承保前会对投保项目进行严格审核,只承保相对优质的部分。换句话说,履约保险的标的物质量相对较高,风险相对较低,保险公司也没那么便宜。
但是有些平台的履约险只覆盖部分项目,所以认为平台有履约险做保障是不安全的。如果遇到老赖,保险公司可能不会赔付。
03平台自有资金
一方面,平台自有资金主要包括平台净利润、固定资产、创投融资和实收资本。
但局限性在于平台一般不公布其净利润和净资产的数据(这一点目前已经有所改善,平台需要披露审计报告备案),所以这部分资金可以从披露的创投融资额和实收资本来大致判断。
另一方面,平台借款人的抵押物也是平台的底层资本之一。比如车贷平台,如果借款人逾期,平台可以作为投资人通过合法途径实现抵押物。
但需要注意的是,抵押物的市场价格是有波动的,抵押物多次抵押导致的权属不清问题不是那么好解决的。
平台自有资金:优先级按照净资产+平台近一年净利润计算。如果无法获得净资产的数据,也可以按照平台的实际风险投资融资额或实缴注册资本来计算,一般取三者中的最大值。
04平台股东资金
平台股东资金,用白话文翻译就是:平台之父是否有钱有势,能够在平台出现危机时,利用平台股东的经营收益、投资收益和自有资产帮助平台渡过难关。
一般来说,平台和股东的关系有三种:1。股东是控股股东,P2P是他们的主业;2.股东是控股股东,P2P是子公司业务;3.股东只是作为一种财务投资参与股份。
也就是父子、父亲与养子、米歇尔·普拉蒂尼与养子的关系。这三个关系决定了股东大会会不会覆盖平台,会提供多少能力。
至于很多投资人喜欢按照股东性质来划分平台,比如上市部、国资部、创投部,只是说明平台的父亲是谁,并不代表股东一定会盖平台。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有时候股东不仅是平台的保障,也是平台的祸害。例如,钱平台就是一个典型的儿子被父亲欺骗的案例。
平台股东拥有全部资金:一般来说,作为控股股东且P2P是其主营业务,可视为全体股东(100%);股东是控股股东,P2P是子公司业务,可视为股东部分(50%);股东只是参股,作为财务投资,没有义务(0%)。
如何计算第二平台的底部容量
自下而上的资金只是平台自下而上能力的一部分。还要考虑平台要收的规模,也就是平台借款人还欠投资人的那部分钱。
只有考虑到底层资金和要募集的规模,才能体现P2P平台的底层能力。我们可以通过计算一个平台的杠杆率来评估它的能力。
平台杠杆率的计算公式为:杠杆率=待收规模/底层资金。
底基金的计算公式为:底基金=合伙人底基金+平台自有底基金+平台股东底基金。
PS:在上面的公式中,有三类基金转换的方法和思路。
平台杠杆率高,说明平台风险高,即底部能力弱;平台杠杆率低,说明平台风险低,抗风险能力强。
P2P平台的杠杆率是多少?下面是几个其他行业的杠杆率,供参考:
商业银行:不用说,相比P2P,银行的资产质量是最高的,杠杆率一般在12倍以下。
融资性担保公司:设立条件苛刻,通常由省级政府负责。目前最高担保杠杆率只有10倍。
P2P平台:资产质量高于传统金融机构,一般认为P2P平台的杠杆率为5-10倍。
目前P2P平台的杠杆率很高,主要是要收的规模太大。这也是监管层一直要求P2P回归小规模去中心化的原因。
第三,杠杆率只是参考标准之一。
不过话说回来,通过计算平台的杠杆率,只是判断平台底部能力的一个参考标准。
毕竟我们只能通过平台披露的信息来判断平台的底层资金,无法准确获知和计算。大部分平台肯定会倾向于夸大自己的平台实力。
所以平台公布的底层资金一般会比实际多,而不是少。所以这样算出来的就是平台的最小杠杆率,反映的是平台的最大能力。
如果你算出来的杠杆率和P2P的5~10倍的杠杆率相差太远,比如50倍甚至100倍。那说明平台的风险真的很大。一旦出现挤兑,平台的风险就会加大。
此外,还有其他影响平台杠杆率的因素,比如扭亏为盈或者扭亏为盈,或者获得大量风投融资。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投资一个平台后,需要定期跟踪我们投资的平台,而不是把它当成定期存款而忽略。
最后我再重复一遍:P2P平台的杠杆率让我们对平台的极限抗风险能力有了一个底。评估P2P平台的风险,还需要综合平台资产业务、合规备案进度、高管运营团队来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