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牌来自哪个国家?
壳牌的起源是两家母公司的合并,这使它成为最国际化的主要石油公司。今天,壳牌集团在许多国家都有业务往来,比其他任何石油集团都多。大约有5700名国际员工,比其他任何公司都多。壳牌集团是世界上最大的跨国投资者,其品牌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品牌之一。壳牌集团对业务发展有着长远的眼光。壳牌在许多国家都有超过100年的历史,在各个领域都有长期的合作伙伴。壳牌的很多项目(上游或下游)投资规模都很大,运营周期长达几十年。为此,壳牌建立并使用了复杂视觉规划技术来研究未来的发展。英荷壳牌石油公司由英国壳牌运输贸易公司和荷兰皇家石油公司于1907年合并而成。壳牌石油公司是世界第二大石油公司,仅次于美国的埃克森石油公司。主要从事石油、天然气、化工、煤炭和金属业务。就总资产而言,该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制造公司,就储量而言,该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公司。近一半的年销售额来自欧洲,约四分之三来自美国。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该公司在《幸福》杂志列出的全球最大工业企业名单中,销售额、利润和总资产均名列前茅。公司是在国外石油等商品贸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早在公司成立之前,国外业务就占了公司销售额的绝大部分。两家公司合并后,实力进一步加强,在美国立足,从而将业务拓展到全球。二战后,该公司继续向海外拓展业务。在此期间,公司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东南亚、中东和非洲国家。当石油危机来临时,该公司被迫与石油输出国组织合作,减少石油供应。而且发展中国家有相当一部分公司被国有化,公司受到很大影响。为了解决困境,该公司实施了大规模的多元化计划,并购买了一些煤炭和金属企业。与此同时,中国北海地区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力度加大。然而,该公司一再与南非保持密切的商业联系,这冒犯了美国消费者和国际舆论。该公司的这些行为被指责公然违反了联合国禁运决议,其产品也遭到了抵制。尽管如此,该公司继续在世界各地开展业务,并使其业务结构合理化。危机过后,公司将业务目标扩大到非石油出口国,化工产品行业也有所发展。1990在新加坡的催化裂化装置投产,191在日本和澳大利亚的催化重整炉投产。1991与另一家公司合作在泰国勘探新油田,并与中国达成在广东省建设炼油厂的协议。目前,该公司在美国、瑞士、新加坡和日本等34个国家拥有炼油厂,在美国、法国、巴西、阿根廷和新加坡拥有化学品制造业务,在南非和澳大利亚拥有煤炭业务,在巴西和哥伦比亚拥有各种金属开采业务。为了应对各种风险,壳牌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公司在组织管理上奉行简政放权的原则,确保旗下业务公司有足够的灵活性。长期以来,壳牌石油公司主要根据地理位置来安排组织结构。公司在大陆层面设立了四个地区总部,并在相关国家或地区设立了分公司。每个分公司都要从事勘探、炼油、销售等业务。总部后勤服务部负责为分公司提供法律、财务、信息等服务,所以分公司往往要接受多部门、多层次的管理和领导,所以公司在1995调整了传统的矩阵结构。此次调整的主要内容是根据公司主营业务范围设立商业机构。从过去的按地区、部门多头管理,到按业务范围直接管理,目的是让下属分公司的总监在享有更大自主权的同时,直接对公司的经营状况负责,从而保证公司的经营战略得以实施,对下属公司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制约,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一线企业的主观能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