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离国际化还有多远?
作为全球第七大支付货币,人民币在境外的使用越来越活跃,范围越来越广。今年前三季度,跨境人民币贸易结算达到4.8万亿元,预计全年将达到6.4万亿元,占中国跨境贸易总额的25%。据人民网报道,今年可以与人民币直接交易的外币包括韩元、欧元、英镑、新加坡元和新西兰元。加上之前的日元、澳元、俄罗斯卢布、马来西亚林吉特,* * *共有9种非美元货币可以与人民币直接交易。
中国银行最新报告显示,与2013相比,境内外企业对人民币国际化的预期更强。最近世界各地纷纷设立离岸人民币清算中心,有利于各国公司使用人民币进行跨境交易。165438+10月,工行在多伦多设立北美首个离岸人民币中心,交通银行首尔人民币清算行正式开业。
美国《奥本海默》基金公司董事总经理李山泉在纽约金融论坛上接受中国人民大学校友采访时表示,“一种货币要国际化,最重要的是需要可自由兑换。”从现货到期货,从普通百姓到投资机构,从合约到各种货币,需要逐步培育各个层面的可自由兑换的人民币市场,让人民币成为国际公认的货币符号,让这个货币市场的活跃度逐步提高。
李山泉表示,目前人民币兑换价格等信息还没有公开化、透明化,主要是因为人民币自由兑换的各方面还不成熟:
第一,中国的金融管理机构没有足够的措施和经验来应对人民币自由兑换带来的风险。中国的管理机构在相对封闭的金融体系中经验丰富,但对完全开放的金融市场相对陌生。当货币市场暴涨或暴跌时,管理机构应采取何种形式的干预,目前仍在探索和学习中。
第二,培育货币相关的金融产品和交易平台需要更多的时间。首先要建立外汇交易中心,可以让民众和投资者进入,进行银企交易。可以场外结算,也可以期货交易,逐步建立开放机制和自由兑换平台。
第三,市场的培育最终在于人的培养。市场的成熟度取决于市场参与者的成熟度。市场参与者主要包括机构和个人投资者,以及监管机构。现在政府对市场的影响已经远远不仅仅是一个文件了。政府可以通过直接影响交易来干预市场,也可以通过政策引导来施加影响。这一决定也要求监管部门人员有足够的经验和水平。
目前,如何提升人民币的定价能力仍然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焦点。只有让全世界都知道人民币是价格符号,才能成为储备和结算货币,才能真正实现所谓国际货币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