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盈利模式是怎样的?

支付业务的盈利模式是综合金融体系的入口,“流量+场景”打造核心竞争力。

从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来看,第三方支付是最早也是最成熟的细分行业之一,体现了支付业务对整个产业体系的基础支撑作用。看看蚂蚁集团(未上市)、腾讯金融(未上市)等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巨头。

支付业务是其“流量+场景”庞大体系的入口,也是其综合金融服务商业模式的起点。支付业务本身的费率水平可能并不突出,但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大规模、粘性的C端用户流量和B端业务场景的积累,这已经成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坚实护城河。

在此基础上,第三方支付公司可以在财富管理、消费金融、数据营销、产业互联网等多元领域进行二次引流,最终形成大金融、大数据的综合生态系统。

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第三方支付行业通常涉及三类参与机构:账户方、收单方和清算方。

1)账户方:主要指C端用户用于支付的“数字钱包”,起到银行卡的作用,如支付宝、微信支付、一钱包等。还包括预付卡发行和受理机构,如资和信(未上市)。

2)收单机构:为B端商户提供收款服务,主要通过POS刷卡、中国银联快速通、扫码支付等方式读取交易数据、提供授权和结算账单。代表机构有银联商务(未上市)、拉卡拉、汇付天下(1806?HK,无评分)等。

3)清算方:联通账户方和收单机构之间的中介,负责收发支付指令、交易对账、资金结算等。目前国内清算机构为银联(未上市)和网联(未上市),分别负责清算非银行机构的跨行交易和网上支付,其他市场主体暂时无法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