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悔英国留学一年的原因

对于英国学生来说,申请大学并不像很多学生想象的那么容易。对于每门课程,学生最好先找到它的详细信息,再决定是否申请。所以我建议你利用一切资源去了解你想上的课程和学校。但是每一个留学回来的留学生都说,后悔出国一年。为什么?他们后悔的理由是什么?我整理了英国留学一年后悔和出国一年后悔的原因,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后悔去英国留学一年的原因是高估了能力,导致失败。

即使一开始满足了英国留学条件,英国移民局对连续多次专业考试不及格的留学生也一直心软。所以高估自己学术水平、语言能力、适应能力的留学生,成绩很差,甚至接连不及格,学校根据移民法1年后将其开除。如果开除日期在开学之后,学生可能会面临无校可读的尴尬。

一般来说,如果学生因为选错专业而连续失败,需要去移民局说明。因为同一门课程两次不及格可能会自动使签证失效,不得不回国。

如果收到学校的警告信,需要立即与学校沟通,避免第二次收到警告信。如果在学习期间变更住址,需要及时告知学校;如果因为生活原因考试不及格,也可以提供医院的合法证明,以取得移民局的谅解。

以双学位为目标。

很多同学抱着“技能大于压力”的心理,希望在英国留学时读双学位,为就业和创业增加成功的砝码。事实上,我们认为,在某些情况下,选择双学位弊大于利。

从我自己在美国留学的经历来看,国外大学对学生的专业要求很高,而中国学生需要用第二外语学习专业知识,所以学业任务相当繁重。

如果你选择的第二专业对你的职业发展没有帮助,很可能会拖累你的专业。与其考双学位,不如选一门自己感兴趣的选修课。学生可以选择与专业相关的兴趣课程,比如学习英国文学,可以选修欧洲艺术和莎士比亚、名著阅读等课程作为强化和补充。

选错专业,半途而废。

熟悉亚美留学市场的人都知道,留学生如果因为选错专业而无法继续留学,可以多次申请转专业。但是,在英国,情况比较特殊。

英国大学对专业知识要求较高,留学生在选择转专业时考虑专业能力是否能跟上是前提。

在此基础上,留学生更难随意转专业。此外,警察局在更换留学生居留证时将检查申请人的学术状况:

对于已学习三年但尚未取得本科毕业证的学生,应检查其学业进度,确保其能在五年内完成本科学业,否则应考虑拒绝其延期居留申请;根据新的居留规定,留学生两次或两次以上转专业,会引起派出所的警惕。

后悔出国一年:一个留学生的自述人们在网上激烈地讨论着出国留学的利与弊,只有我们这些亲身经历过的人才真正明白它是什么样的。我承认我很怀念在英国的经历,但是当我冷静下来的时候,我会说:

我后悔去英国学习。

七年前,当我第一次站在伦敦希思罗机场时,我开始提醒自己,“我为什么要来英国?”我正努力在这里扎根,为我的未来努力。

我只是一个二线城市的普通家庭。父亲是国企的科级员工,母亲在私企上班。为了让我出国留学,上次房地产疯狂的时候我把我的两套房卖了一套。原来10年前房价低的时候父母给我买了婚房。他们连同半辈子的积蓄,毫无怨言地把我送到了英国,希望我能留在那里,以后过上更好的生活。

我也下定决心不让他们失望。在大学的这几年,我把最大的热情都投入到了学习上,业余时间也会打零工补贴生活。每当我放松的时候,我都会不断提醒自己:“我为什么要来英国?”

凭借自己的努力,我终于获得了一等荣誉。每个在英国留学过的人都应该明白,对于一个非英语母语的人来说,这有多难。

在英国,很多和我一样普通家庭的学生都明白自己为什么来。我一个朋友,辽宁的,父母只是钢铁工人,借钱让他去英国留学。他既聪明又勤奋。除了学习,他平时还会去中餐馆打零工,只在超市关门前买打折食品。那时候他一直说一定要留下来,这样才对得起父母的苦心,至少尽快把借的钱还上。

当然,中国有些学生不是。他们家境殷实,过着和我们完全不同的生活。

我们都是自己做饭,他们吃过英国所有米其林星级的餐厅。

我们通常在折扣店买衣服,只有在打折季才会去牛津街。而且他们是哈罗德百货公司的常客,经常从哈罗德带着大包小包的奢侈品回来。

我们主要依靠伦敦发达的公共交通,住在学校公寓或者和当地人合租;他们中的许多人在伦敦买了车和房子...

折叠的北京倒映在伦敦,格外耀眼。

看着他们的衣服,我不敢说我没有过一丝羡慕。然而,每当我想起我的父母,我就更多地提醒自己“我为什么要来英国?”

但现实还是给了我很大的打击。就在我毕业前,我的PSW签证被英国政府取消了。这意味着我之前的计划被彻底打乱了。本来我可以用它在毕业后去英国工作两年,利用这两年时间找一家可以为我的工作签证出具担保的公司。工作满五年,可以申请永居。但是现在这个梦想破灭了,就算这个时候申请研究生也来不及了,留给我的只有下半年。要知道,并不是英国所有的公司都能保证工作签证。就算合格,也是有名额的。即使有配额,也不一定能达到政府的薪资要求。哪个既有资历又有名额的公司能给我一个没有工作经验的大学毕业生这么高的工资?只能先找实习,到处打听信息,参加各种面试。半年时间一晃而过,最后我无奈回国。

以前,归国留学生都是各个家庭追捧的对象,但随着留学生越来越多,“海龟”也变成了“海带”。那些富二代可能都有家里安排的工作,但很多人误以为留英学生是闲人。

求职过程屡屡受挫,甚至有面试官直接嘲笑我英语本科。我回来的不是时候。大部分校园招聘都在秋季,等到明年春天机会就所剩无几了。在北京奋斗了三四个月,才在五道口那家知名互联网公司有了第一份工作。

我在英国的三年让我觉得不习惯回国。习惯了英国人的温柔,老板专横的态度,动不动就骂人的口气,让我忍无可忍。最后,在一片无差别的申斥声中,我愤然辞职。

一年后,我连续两次跳入低谷,才最终安定下来。中间发生的事情,我不想和家里人说,怕他们失望。

我在英国的许多老朋友现在都在北京,他们不时聚一聚。大家都在谈论中国当年的同学。他们有的和我一样本科毕业,有的读完硕士回国。90%以上都能做到。当时一心想留在英国只买打折食品的朋友,毕业后回国成为一名基层员工。

能拿到工作签证留在英国的绝对是凤毛麟角,包括住在公寓隔壁的哥们。上个月,他和父亲在上海看了一场国际冠军杯多特蒙德VS曼联的比赛。他父亲指着球场围栏上一则20万英镑移民英国的广告,告诉他,既然不能靠留学留在英国,那就直接移民吧。之后直接去这个移民机构办理移民手续,目前在英国的工作也是移民机构推荐的。

而且这些年来,英国一直是保守党执政,留学政策一直很紧。在不久前的英国退出欧盟公投后继任首相的特蕾莎,更因其对国际学生的强硬态度而闻名。目前在英国留学的学生更是很难拿到工作签证,更别说留在英国定居了。

回顾自己和同学这些年的经历,再看看《小别离》里父母对孩子的殷切期望,那不过是一个美好的泡沫。留学真的是一个阶层向上流动的渠道,带领我们走向幸福生活吗?残酷的现实告诉我们,这改变不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