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会计变更?
会计政策变更是指企业对同一交易或事项,从原来的会计政策变更为另一种会计政策的行为。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使财务报表使用者在比较一个以上期间的企业财务报表时,能够正确判断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趋势,一般情况下,企业采用的会计政策在各个会计期间和前后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否则,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会被削弱。但是,在以下两种情况下,企业可以变更会计政策:一是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要求变更。这种情况是指按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要求企业采用新的会计政策,因此企业应当按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改变原会计政策,执行新的会计政策。例如,《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1-存货不包括发出存货计价的后进先出法,这就要求执行企业标准体系的企业,将原来核算发出存货成本的后进先出法改为标准中可以采用的会计政策。第二,会计政策的变更可以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由于经济环境和客观情况的变化,企业原有会计政策提供的会计信息已不能恰当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在这种情况下,应当改变原有的会计政策,按照变更后的新会计政策进行会计处理,以便向外界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例如,企业一直使用成本模式来计量投资性房地产。企业能够从房地产交易市场持续获取相同或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及其他相关信息的,可以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作出合理估计。此时,企业可以将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方法由成本模式变更为公允价值模式。会计政策变更的认定直接影响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因此,在会计实务中,企业应正确识别会计政策变更的情况。以下两种情况不属于会计政策变更:一是本期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与之前发生的交易或事项有本质不同而采用新的会计政策。这是因为会计政策是针对特定类型的交易或事项的。如果该交易或事项与其他交易或事项有本质区别,那么企业实际上是在不改变原有会计政策的情况下,为新的交易或事项选择了适当的会计政策。例如,如果企业过去租入的设备是为了临时需要,企业会按照经营租赁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核算,但从今年起租入的设备将采用融资租赁的方法,因此企业从今年起对新租入的设备采用融资租赁的会计处理方法。由于企业原租赁的设备为经营租赁,自今年起租赁设备变更为融资租赁。经营租赁与融资租赁有本质区别,变更会计政策不属于会计政策变更。第二,对首次发生或不重要的交易或事项采用新的会计政策。对某些首次发生的交易或事项采用适当的会计政策并未改变原有的会计政策。比如某企业之前没有建造合同业务,当年签订建造合同为另一企业建造三座厂房,采用百分比法确认建造合同收入,不属于会计政策变更。对于不重要交易或事项的会计政策,不根据会计政策变更进行会计处理,不影响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因此不视为会计政策变更。例如,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使用了少量低值易耗品,价值较低,故将信用低值易耗品一次性计入费用;停业整顿地方最近投产新产品,需要大量价值较大的低值易耗品,企业对低值易耗品进行赊销的处理方法改为五五摊销法。低值易耗品在企业生产经营中所占的费用比重较小。低值易耗品的处理方法变更后,对损益的影响不大,属于不重要事项。本案会计政策变更不属于会计政策变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