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有金属

2010年,世界稀土氧化物产量为12.3万t,同比下降6.8%。世界稀土矿产品消费量为654.38+0.20万t,比上年减少约654.38+0万t,供大于求。世界上稀土的主要消费国是中国、日本和美国。

一.储量和资源

含稀土的矿物约有200种,但已开采的只有10种左右,其中轻稀土矿物主要有氟碳铈矿、独居石和铈铌钙钛矿;重稀土矿物主要有:磷钇矿、褐钇矿、钛铁矿等。除中国外,独联体国家、美国、澳大利亚、印度等地都有丰富的稀土资源。自2002年以来,中国和巴西公布的稀土资源数据与过去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导致美国地质调查局估算的全球稀土储量从100万t调整为8800万t,20100年由于中国稀土储量的增长,全球稀土储量调整为1100万t和2065438。世界上稀土资源丰富,可以满足世界长期的需求。

表1 2011世界稀土储量单位:万吨(REO)

世界上有丰富的稀土金属资源,但分布不均,勘探程度普遍不高。美国和世界的稀土资源主要是铈矿和独居石。世界上经济上可回收的铈矿大多集中在中国和美国。独居石矿主要分布在中国、美国、印度、马来西亚、澳大利亚、巴西、斯里兰卡和泰国(表2)。稀土资源还包括磷灰石、富钍独居石、捕虏体、次生独居石、铈铌钙钛矿、含吸附离子稀土的粘土矿物和磷钇矿。稀土资源潜力巨大,未来足以满足全球需求。

表2世界独居石储量单位2011: t(Y2O3)

第二,生产

在1960之前,巴西、印度、马来西亚和澳大利亚都是稀土原料生产的领头羊,直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才在稀土生产方面占据领先地位。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逐渐进入国际稀土市场。自1986以来,中国在稀土产量上一直保持绝对领先地位。目前,中国、美国、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印度、巴西、马来西亚等国家主要从事采矿和矿物加工。法国在高纯单一稀土生产方面世界领先,日本在深加工稀土产品生产方面世界领先。2010年,全球稀土氧化物矿山产量12.3万t,同比下降6.8%(表3)。

表3世界稀土氧化物产量单位:吨

中国稀土生产企业分布在内蒙古、江西、四川等8个省(区),年生产能力654.38+20万t矿产品。冶炼加工能力近20万吨/年,产能超过世界总需求。因此,今后10 ~ 15,国家原则上不再审批新的稀土冶炼项目,重点是加强稀土新材料的开发和应用研究。

美国加州帕斯山稀土分离厂2007年复产,2010继续生产。矿山企业继续销售氟碳铈精矿、其他稀土中间产品和库存成品。

三。使用和消费

目前稀土的消费领域主要有催化(石油化工、汽车尾气净化)、冶金、微晶玻璃、永磁、荧光粉、镍氢电池等新材料。主要消费国家和地区为中国、美国、西欧和日本。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汽车、计算机、消费电子产品和移动电子设备需求的增加,稀土的应用,特别是在汽车尾气催化剂、永磁体和充电电池方面的应用不断增加。2010年,全球稀土氧化物消费总量为12万t,低于上年(表4)。

表4美国、中国和世界稀土消费量单位:吨(REO)

从1998开始,中国的稀土消费量已经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2010年,我国稀土消费量为8.7万t,同比增长19.2%(表4)。

日本是世界上稀土研发水平最高的国家,稀土应用领域主要集中在永磁体、荧光粉、镍氢电池、抛光粉、防紫外线玻璃等高科技行业,2010年稀土消费量约为3万吨。据视觉消费统计,2010年,美国视觉消费为11000t,略有下降,位居全球第三。欧洲稀土年消费量约为10000t,主要消费领域为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和玻璃抛光粉。

四。贸易和市场

世界稀土贸易主要是在稀土资源丰富的国家和经济发达国家之间进行的。

中国自1998以来一直保持着稀土出口国的特殊地位。它不仅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出口国,也是高纯度和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国。在世界稀土市场上,中国是唯一能够大量供应不同等级和品种的稀土产品的国家。我国稀土产品出口主要流向日本、美国、法国、荷兰、意大利、韩国等70多个国家和地区。

美国一方面从中国、法国、印度等国进口稀土产品,另一方面向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稀土产品。2010年美国稀土产品进口16200t,同比增长8%。美国稀土金属和化合物的主要进口来源是中国、法国和日本。出口量8090吨,同比增长8%。

2010美国国内市场价格变动较大。与2009年相比,2010年罗地亚公司稀土氧化物出厂价波动明显(表5)。

表5罗地亚公司稀土氧化物出厂价单位:美元/千克

继续的

动词 (verb的缩写)观点

近年来,稀土产品一直供大于求。虽然2010年中国稀土消费有所增长,但产量仍然过高。未来几年,全球对稀土的需求将以年均3-5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预计2015年将达到17万t左右。届时,全球稀土产值将达到20亿美元。需求增长强劲的行业包括汽车、电子、风力发电、玻璃和陶瓷,以及与消费电子相关的行业。

主要参考文献

詹姆斯·亨德里克,稀土。矿产品汇总,2012

[2]詹姆斯·亨德里克.稀土。美国地质调查局,矿物年鉴,2004~2010

[3]中国稀土学会年鉴,2006。稀土学会编辑委员会。

[4]金斌,杨明生。中国稀土工业的现状与展望。稀土信息,编号22010。

[5]思远。2010美国稀土行业。稀土信息,32011号。

尚贤刚。2006年稀土行业分析报告。

/news/2008/20080904.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