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经营的净利润是多少?

持续经营的净利润是多少?

答:持续经营净利润是企业利润总额扣除所得税费用后的余额。净利润是提取法定公积金、提取任意公积金和分配股东红利的依据。

企业应当在利润表中单独列示持续经营损益和终止经营损益。处置产生的营业损益,如终止产生的减值损失和转回金额,应作为终止损益报告。待投入使用但未出售的处置组符合终止定义中相关构成条件的,自终止之日起报告为终止。企业因出售对子公司的投资等原因失去对子公司的控制权。并且子公司符合终止定义的,应当在合并利润表中报告相关的终止损益。企业应将调整后的终止处置损益金额作为终止损益在利润表中报告。

如何理解可持续管理?

所谓持续经营,是指一个会计主体的经营活动将无限期持续下去,并且在可预见的未来,该会计主体不会遭受清算、解散等变更而不复存在。

持续经营的前提要求企业在进行财务核算时,应当继续其正常的经营活动。企业所拥有的资产应进行消耗、出售、转让、折旧等。根据预定的目标,企业承担的各种债务应如期偿还。

明确了这个基本前提,就意味着会计主体会按照既定的目的使用资产,按照既定的合同条件清偿债务,会计人员可以在此基础上选择会计原则和方法。

持续经营企业的会计核算应以非清算为基础。例如,按成本对资产进行估值是基于持续经营的假设或前提。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优胜劣汰是竞争原则。每个企业都有经营失败的风险,都有可能资不抵债,被迫宣布破产进行法律重整。一旦会计师有证据证明企业将破产清算,持续经营的基本前提或假设就不再成立,企业的会计核算必须采用清算基础。

在持续经营假设下,资产可以按历史成本计价,正常情况下可以分期提取折旧费用。否则,资产评估、受益期内费用分配、按期偿还债务、所有者权益和经营成果将无法确认。

持续经营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界定了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

持续经营的净利润是多少?先说持续经营的概念。只要没有破产清算的意图和迹象,企业就是基于持续经营,这样在审计和会计上都具有可比性,净利润的计算可以按照正常的利润计算公式减去所有损益费用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