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报材料

报告材料范文

汇报材料范文,汇报材料指的是一种关注工作情况的方式,有利于发现自己的不足,帮助我们更好的重新认识自己。下面分享一下举报材料范文的相关内容,跟我一起看看吧。

举报材料1

省委书记SASAC和各位领导:

欢迎您在百忙之中来公司考察指导。我给各位领导简单介绍一下XX公司的情况:

一、公司的基本情况

DY公司成立于1953,2000年7月由湖北省直管。是全国五大铜原料生产基地之一,H省重点扶持的100重点企业之一。公司固定资产、产值、利税、阴极铜产量、粗铜产量均居全国铜行业第四位。公司拥有五家控股子公司:DY有限公司、XC铜业、JG铜业、JS铜业和常州大江铜业。公司现有在册员工17504人,其中离退休员工2693人。

公司党委100人,常委100人。党委有10个直属党组织,其中党委10个,总支10个,支部10个。基层党支部。公司现有党员人,其中党员人是在职员工,占在职员工总数的20%。来源:自由模特网4%。公司的纪律检查委员会现在由成员组成。工会、团委、科协组织得很好。

2006年9月,省委、省国资委党委和ZL公司党组对公司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新的领导班子由10名同志组成。其中经理1人,副经理4人,党委书记1人,1同志担任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经理兼任党委副书记。此外,公司两名经理助理被任命为公司副总经理。

该公司有100名中层管理人员,平均年龄约为20岁.大学本科或以上学历;有高级职称的人。

二。20xx年公司生产经营完成。

20xx年实现营业收入10亿元,工业总产值10亿元,利润10亿元,税收10亿元。它生产一万吨矿铜、一万吨阴极铜、一万吨黄金、一万吨白银和一万吨硫酸。铜、金、银、硫酸、铁精矿产销率和货款回收率均达到100%。其中出口阴极铜吨,白银公斤,创汇数十亿美元。全年建设和改造了一批重要的耐力项目。其中,新建氧气站、3号转炉改造、5万吨大板铜精炼已建成投产;T矿深部开采工程全面启动,万方掘进剥离全年完成。这些项目的建成投产,进一步扩大了公司主要产品的产能,增强了公司的发展后劲。

截至2006年底,公司总资产亿元,其中流动资产亿元,长期投资亿元,固定资产亿元,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亿元。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总额为亿元。

三、今后一个时期公司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

2006年9月,经过对公司情况的认真分析,调整后的领导班子修改完善了公司“十一五”发展规划,提出了到2011公司总资产在2006年基础上翻一番、年销售收入突破200亿元的目标,并为此制定了五大发展战略。首先是资源开发战略。总体思路是巩固和扩大现有资源,努力控制周边资源,积极寻找接替资源,参与海外资源开发。到“十一五”末,公司自有矿产资源年产量达到3万吨以上,可控资源储量达到350万吨以上。

二是规模提升策略。基本原则是:先进实用的粗加工工艺,国内一流的精炼工艺,40万吨的配套能力,火湿法分步到位。初步计划是按照20万吨的产能设计,之后根据资源情况将产能扩大到30万吨以上。加上诺兰达炉留存的654.38+0.2万吨紫铜和654.38+0.6万吨新紫铜,最终可以形成50万吨以上的粗铜产能。

三是结构调整战略。

出发点是:不仅要做大做强,还要做得更好,真正实现科学发展。主要是加快主辅分离和辅业改革,打造建筑、物流、服务三大辅业,调整公司产业结构;加强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发展铜深加工产品,改善公司产品结构。发展循环经济,主要是大力开发冶炼废渣、废液、废气、废水中的有价元素,生产具有独家经营优势和较大盈利能力的铂、钯、硒、碲、镍等稀贵金属产品,使这一块年产值达到1亿元以上。年前,该公司已经成立了一个稀有和贵金属工厂,专门从事这方面的产品开发。铜制品深加工发展主要以铜带项目建设为基础,通过与大型家电集团、汽车集团合作,发展铜棒、铜内螺纹管、漆包线、铜汽车配件等配套产品。

四是资本运作策略。主要目的是通过多种资本运作方式,扩大公司发展所需的资金来源,实现低成本扩张,降低投资风险。积极盘活存量资产,采取租赁、承包、合资合作、剥离出售等方式,推进主辅分离,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在资源开发和深加工领域提供资金支持,积极寻找潜在的M&A目标,通过多种方式实施联合和整合,将企业做大做强。同时,争取在最短时间内发行股票上市,从资本市场筹集发展资金。

五是人才强企战略。基本要求是:尽快扭转公司高层次专业人才不合格的局面,为上述战略的实施提供人力资源保障。主要采取培养与引进相结合的方式,重点加强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操作技能人才三支队伍建设,不断优化各类人才的年龄、专业和知识结构,力争到“十一五”末,使公司三类高级人才分别达到100人以上。

汇报材料2某省新任省长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对该省核心增长极——城市群的发展进行专题调研,并提前给相关市政府发了电报,告知这次调研的意图和研究的重点问题。其中一个城市的市长的报告,几乎是变相的政府工作报告,涵盖了这个城市工作的方方面面。说到这次调查的专门问题,就被置之不理,市长的报告被省长当场叫停。第二任市长的报告避免了这种错误,但在如何推动城市群发展上,他对前一段所做的工作汇报得过于死板。因为这项工作刚刚开始探索,报告无非是修几条路,开几次例会,根本说明不了什么。另一方面,在推进城市群的政策建议上犯了原则性、规律性的错误,强调要推进城市群的发展,省委省政府必须下决心推进几个城市的行政一体化,通过行政体制的统一和行政权威的加强来推进几个城市的经济一体化。结果被省长严厉批评,说市里主要领导的思维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期,因为违背了现代城市和现代经济发展的规律和趋势。第三任市长的报告对前段时间推动城市群发展的工作非常客观,说这项工作刚刚起步,还在规划决策过程中。本文主要分析报道省政府铭传电报提出的几个问题,特别强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推动城市群发展的关键是促进城市经济一体化,特别是城市间的产业合作与互补,避免走行政一体化的老路。这个报告得到了省长的充分肯定。

同一个主题,三篇报道,三种不同的效果,主要原因是对“知道”和“特点”的把握不同。第一篇报道完全没有理解听者的意图。我说完全“有”,我说很“强”。第二次汇报,虽然在理解意图和强调特点上花了些心思,但对上级意图的理解不准确、不深入、不透明,所以在提点上有错误。另外,在报道其作品特点时,浮夸浮夸。第三次汇报的成功之处在于正确理解上级的意图,汇报时实事求是,对决策者关心的一些重大问题提出创新性的思考。

这个例子足以说明两个问题。一、在各种常用的领导文稿中,由于汇报材料直接向上级领导机关、同级领导或兄弟单位汇报,介绍工作情况和思路,这类文稿直接关系到一个地方、一个部门、一个单位在上级领导或同行中的形象,直接反映领导的政策水平、决策能力和工作作风。这种报道是成功的,不仅记者能在上级领导心目中留下好印象,而且地方和单位的工作也能得到上级领导的肯定和支持。甚至可以说,通过一些重要场合、重要内容的报道,可以赢得平时很难得到的相关政策支持。二、要写出好的举报材料,做出好的举报,当然要靠努力和各方面知识能力的积累,但是举报的技巧也很重要,否则就算你有策略,写不出来也没用。写好报告,关键是要认真理解和准确把握报告的特殊重要作用和功能。写这类文稿时,要时刻记住,上级或同级领导专门听取的工作汇报和介绍,目的性很强。或者总结推广各地的工作经验,或者听取下级领导机关对正在作出的一些重大决策的建议,学习和借鉴兄弟地区和单位在一些重大问题和决策问题上的解决办法和经验。看到这一层,我们在写举报材料的时候,就可以“做他们喜欢的事”,满足他们的需求。向上级领导汇报工作材料。这类材料要引起上级领导的重视和兴趣,展示报道者的领导水平和工作业绩,只有突出个性和特点。很多汇报材料铺开几十页,所有的工作和成绩都省略了,但上级领导并不重视,甚至表现出厌烦。原因是文章不着边际,“供求”脱节甚至错位。在上级领导眼里,你津津乐道的很多任务,不过是你这种级别的领导应该做好的常规任务。做得好是尽职,做得不好是失职。对于常规的、常规的工作,上级领导没有意图也没有必要知道的那么清楚。相反,你的工作中出现了哪些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你怎么看,怎么想,怎么解决?这是上级领导高度关注的。如实交代自己的本职工作应该做什么,对领导关心的问题避而不谈或避而不谈,是撰写汇报材料的一大禁忌,也是目前很多汇报材料普遍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