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私募的发展现状
然而,我们看到的只是硬币的正面,却忽略了硬币的反面。由于期货市场独特的杠杆交易模式,期货私募产品的高收益必然伴随着高风险,业绩波动较大。
从相关网站上可以查到的信息来看,一些期货私募产品损失惨重,净值跌到两三毛钱的并不少见。更有意思的是,我国对期货私募的监管仍处于真空地带,没有法律法规的约束和第三方的监管,其履约的真实性和公信力受到质疑。大部分期货私募还停留在专户理财阶段。
目前以投资期货市场为主的期货私募,基本采取三种形式:
第一,有限责任公司,
二是有限合伙制期货基金,
三是“期货工作室”。
未来期货私募的发展路径可能以前两条为主。目前有影响力的做期货的私募基金公司不在少数,如杰昂、弘鼎资本、上海九富等。而有限合伙在法律形式上,如果是自然人股东,则需要按照个人所得税征收,如果是法人,则需要按照企业所得税征收。面对更高的税收和管理成本,一些期货私募不得不放弃准备尝试有限合伙形式的“阳光”。
基金分析师认为,目前,我国期货私募仍处于起步阶段。受法律法规限制,国内期货私募不能像股票私募一样通过信托公司发行产品,往往采用有限合伙的形式。虽然目前以有限合伙形式私募的基金净值可信度可能不如信托发行的产品,但随着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业务的放开和基金管理人的介入,这类产品在市场接受度上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随着基金、信托、券商、银行等各类期货理财产品的发展,特别是期货公司自营业务的开通,探索期货私募“阳光化”具有可行性。比如东航金融与汇添富基金合作,发行了一款基金专户产品。汇添富基金专户聘请东航金融旗下东航期货担任投资顾问。该产品的投资范围包括在内地交易的股指期货和商品期货。
继华宝信托、外贸信托、华润深国投之后,兴业信托也获得了股指期货交易资格,这意味着信托公司的证券投资信托业务进入了金融衍生品投资领域。永安期货、华泰长城期货等19家期货公司上报的资管产品正在审批中。按照审批流程,本月有望获批。未来,期货私募和期货公司联手闯出一条新路也值得期待。
除有限合伙制基金外,上述三种模式的其他两种组织形式均采用账户管理模式,账户管理模式仍是期货行业投资运作的主流形式。这主要是由于期货私募很难像证券私募那样采取集合信托等信誉度较高的组织形式,且与证券私募相比,目前期货私募的资金净额结算制度并不完善。
所以集合资金管理模式还是比较少见的。从产品形式上来说,期货私募募集资金相对困难。期货私募的一些产品还是以全保本和部分保本为主。要实现保本,期货私募需要投入部分自有资金作为保证金。一旦交易亏损,期货私募公司无疑将面临巨大风险。
虽然期货私募“阳光化”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但他们已经在路上了。
期货私募行业的发展急需法律护航。
就像当年股票市场的阳光私募一样,现在很多期货私募的管理人都说,他们面临的最大困惑或者说瓶颈就是法律地位的缺失。因为没有合法身份,而且期货市场给人的印象一直是高风险的地方,期货私募在这种背景下很难成长;另外,因为是高风险活动,期货私募也怕惹上官司,所以期货私募的收益率往往会受到很大影响。业内人士认为,未来内地市场的衍生品会越来越多,但期货私募行业要想获得大发展,还必须获得更好的法律保障,首先是相关立法完善。
不用说,在很多普通投资者眼里,期货玩家就是职业赌徒,而期货私募其实就是把钱给一些水平很高的职业赌徒,而这些人并不具备合法身份。在这种认识的驱动下,首先期货私募在资金募集上存在很大问题。据了解,在管理规模方面,规模约6543.8+0亿元的期货私募管理规模和管理水平可排在行业前列;规模在10万元左右的期货私募可视为中型;大多数期货私募的管理规模都是几百万元。与信托私募相比,规模相差甚远。究其原因,与相关法律的缺位密切相关。
由于法律地位不明确,很多期货私募不敢大手笔开发市场。一些公司甚至没有建立网站,害怕与公共媒体打交道。有业内人士透露,期货私募公司的员工大多是交易型的专业人士,没有专门的营销人员。他们的营销模式是“口碑模式”。外界对他们知之甚少,所以很难筹集到资金。没有人会把钱给不认识的人。此外,从渠道来看,由于期货私募融资困难,目前发展顺利的信托业对期货私募信托产品兴趣不大;从银行的角度来说,去年某银行理财产品出事后,部分银行迅速淘汰了财产池中的高风险产品,通过银行渠道的期货私募发展受阻。算起来,似乎唯一有较大意愿发行期货私募产品的渠道就是券商了。
由于缺乏明确的法律地位,期货私募的交易效率也会受到影响。他们不能以“集合账户”的方式操作,只能以“单一账户”的方式管理,会影响期货私募的交易效率和公平性。按照“单一账户”的方式,投资管理人在与众多客户签订委托理财协议后,会在不同的期货公司开立不同的资金账户。这样投资管理人管理的账户是有限的,投资管理人管理的资产规模也会受到限制,甚至会产生不公平交易的风险。此前,在股票市场的一些私募之后,法律给出的最终罪名是“非法经营”,也就是说,即使是以个人名义与客户签订资产管理协议,期货私募如果被客户起诉造成损失,也可以被控“非法经营”。所以期货私募操作都很小心,生怕在账户管理上给自己惹麻烦。由于风险控制严格,期货私募的收益率会受到一定影响。一旦期货收益率低于股市,期货私募的资产管理规模将进一步缩减。
但是,发展期货私募是现实需求。由于中国经济和投资理财市场的不断发展,对全球投资者的吸引力越来越大,需要更多的期货期权清算产品和其他金融配套产品来满足人们的需求。但是期货市场需要更多的参与者,专业性更强。如何在当前背景下吸引和培养人才,从法律角度有所突破,或许是迎来期货私募发展春天的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