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利润分配后的留存收益包括哪些?盈余公积是否应该调整?
企业利润分配是会计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利润分配可以简单理解为企业按照有关规定对当年可供分配的利润进行分配。那么利润分配后的留存收益包括哪些呢?盈余公积是否应该调整?下面就跟随深空网了解一下吧。
企业利润分配后留存收益的内容
留存收益可以理解为企业从历年实现的利润中留存的内部积累,包括:
1.盈余储备
2.未分配利润
对于企业的可分配利润,应按照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提取任意盈余公积-向投资者分配利润的顺序进行分配,因此留存收益中仍有未分配利润。
未分配利润的含义:
1.企业留存或待分配的未来年度利润;
2.未分配利润可以在以后年度继续分配。未分配前,是所有者权益的组成部分。
利润分配后是否应调整盈余公积?
利润分配是指根据有关规定、公司章程和投资者决议等,对企业当年可分配利润进行分配。盈余公积是指从公司盈余中提取的公积金。对于股东分配和任何盈余公积,在股东大会召开前,股东分配和任何盈余公积在决算中不计提,甚至在股东大会决议后,也不调整以前的预算。如果股东大会在上期决算报告之前作出决议,则只需作为披露事项进行披露。
股东利润分配的会计分录
盈余公积的会计分录处理
盈余公积一般分为法定盈余公积和任意盈余公积。上市公司法定盈余公积按税后利润的10%提取,任意盈余公积按股东会决议提取。相应的会计分录处理如下:
1.企业提取盈余公积:
借方: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提取任何盈余储备。
贷款: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
-任意盈余储备
2.当企业用盈余公积弥补亏损或增加资本时:
借:盈余公积
贷:利润分配-弥补亏损的盈余公积
借:盈余公积
贷款:实收资本(股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