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转基因生物和生物安全的信息
转基因生物(GMOs)是《联合国公约生物安全议定书》中被各国接受的一个概念,称为“改性活生物体”,或“转基因生物”(GMOs)。LMOs或GMOs是指通过现代生物技术获得的具有新的和不同的遗传物质组合的活生物体。事实上,将外源DNA引入生物体的基因组中,引起了遗传变异,改变了生物体的遗传组成,这就是转基因生物。这里强调的是生命体,生命体是能够继承或复制遗传物质的生物实体。例如,种子是一个生命体。现代生物技术主要讲试管核酸技术,DNA重组或将核酸导入细胞或细胞器,或者超分类学科的细胞融合,这就是现代生物技术。
转基因食品是转基因生物的产品或加工品,可以是生物的,也可以是非生物的。比如转基因动植物的直接产品,转基因油菜,转基因西红柿,还有一些大豆油,大豆,包括豆腐。这些转基因食品主要来自植物转基因生物。目前市场上的转基因动物不多,几乎没有商业化生产,主要是转基因植物。转基因植物从1996开始大面积推广。
目前,世界上转基因生物的种植主要集中在四个国家。其中美国和阿根廷占90%,还有加拿大和中国。这四个国家加起来占99%。在作物方面,主要集中在四种作物上。其中大豆和玉米占80%,棉花和油菜籽加起来达到99%。当然,商业化生产的转基因植物有几十种,比如小麦、水稻、转基因鱼,还有待于环境释放,还没有正式批准,但作为转基因作物品种,它们都获得了成功。
在转基因基因方面,它有三个特点。一个是抗除草剂基因。耐除草剂基因占77%,主要用于大豆——Roundup Ready,中文称为round up。农达实际上是一种除草剂,草甘膦。这种基因转移后,使用草甘膦除草剂时,其他杂草都死了,唯独大豆没有死。所以,工作可以省。此外,抗虫基因占15%,主要是抗虫玉米和棉花。比如中国种植的抗虫棉,可以抗棉铃虫。如果将抗虫基因转移到棉花中,棉花可以表达有毒蛋白质,昆虫食用后会死亡。还有一种是二价,所谓二价是既抗除草剂又抗虫的,大概占8%。
所有这些转基因作物的来源主要来自于美国的孟山都,还有先正达和Avandis,这些都是比较大的。其中,孟山都公司提供了91%的转基因植物品种。美国也是最大的转基因生物发布和生产国,每年批准超过1000个商业化申请。
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国际社会更加关注这一方面。65438年至0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首脑会议通过了一项名为“21”的20世纪议程,提出要重视发展中国家和环境友好型生物技术的应用。因为发展中国家没有能力应对转基因技术。包括一些转基因生物的引进,引进以后,遇到环境灾难,它没有能力处理。因此,发展中国家特别关注。所以1992年峰会通过了一个公约,叫做《生物多样性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第8条和第65-438+09条都提到,所有国家都必须制定能够调节、管理和控制生物技术变化并可能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以及人类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的活生物体释放所产生的风险。该公约特别强调需要制定一项议定书。目前,已有65,438+003个国家签署了该议定书,46个国家已批准加入。当50个国家批准时,该议定书将生效。中国也在审批过程中。议定书的重点是控制越境转移,转基因生物出口到另一个国家需要进口国同意才能进口。此外,应对进口的转基因生物进行评估、管理、贴标签和提供信息,并将这方面涉及的所有相关信息提供给进口国。还包括责任和赔偿。环境灾难或对人类健康的危险发生后,必须有说法,国家之间必须有协议,如何进行赔偿。
二、转基因生物与食品安全
目前转基因食品安全评估的国际通用标准,如美国或OECD国家,在1993中提出了一个原则,就是实质平等原则。也就是说,这种转基因生物是否安全,取决于它与传统非转基因产品的区别和比较。如果食物的成分与传统食物基本相同,则认为是安全的。但也有不少专家对这一原则提出质疑,认为不仅要对主要营养成分进行评价,还要对宏微量营养素、抗营养元素、植物内毒素、次生代谢产物、过敏原等所有基础浓度进行分析,才能说安全或不安全。实质等同原则仍有疑问。
在过去的几年里,许多专家做了大量的研究来研究转基因生物是否安全。所有人都认为转基因生物有风险。风险的来源。一是毒素,基因被破坏或其不稳定性可能带来新的毒素,引起急性或慢性中毒。第二,外源基因产生的新蛋白质可能会引起人类的过敏反应。第三,转基因产品的营养成分发生了变化,可能会使人类的营养结构失衡。第四,转基因生物还不能确定其安全性。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信息不全或者未知因素多。有些生物技术公司认为应该保护知识产权和商业秘密,提供的信息不完整,所以评估本身就是不完整的。另一个问题是方法。目前探索转基因食品过敏的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非常有限。还有就是检测手段的局限性和短期性,现在才几年。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和风险需要很长的时间来确定,而不是几年。这些都是要考虑的因素。
这几年,有没有不安全事件发生?以下是几个事件。这些事件虽然发生了,但不一定不安全,因为还是有很多人质疑。
一个是巴西豆过敏事件,这个事实毋庸置疑。1996年,一种巴西豆的基因被转移到大豆中,导致一些人出现过敏反应。后来这个计划被放弃了,不再做了。从65438年到0998年,转基因土豆的实验在英国进行。老鼠连续喂食转基因土豆后,器官生长异常,体重减轻,免疫系统遭到破坏。这在当时轰动了全世界,但到了1999,也有不同意见,说有些方法和统计有问题。这是被质疑的。2002年,英国进行了转基因食品DNA的人体残留试验。7名接受过切除大肠组织手术的志愿者食用了转基因大豆制成的汉堡,在其小肠细菌中检测到了转移的基因DNA残留。因为转基因的时候,抗生素是作为标记的。因此认为,如果吃了含有这种标志基因的食物,可能会使肠道细菌或口腔细菌对抗生素产生一种耐药性。对此也有质疑。
还有几起食品污染事件。比较有名的是美国的星联玉米和星联玉米事件。这种玉米于1998年被美国环境保护署批准用于商业生产。当时被批准用作动物饲料,不供人食用,因为对人体过敏,可能引起皮疹和腹泻。但在2000年,市场上的30多种玉米食品中发现了这种玉米的成分,于是美国政府下令将所有转基因玉米收回。此外,美国还有药用转基因玉米污染大豆的事件。一家公司为病人开发了一种药物玉米,而不是为普通消费者。它用于治疗疾病。可能这种转基因玉米是作为某种病的药,艾滋病什么的。结果在去年种了药玉米的地里没有根除。第二年种大豆。收大豆的时候,转基因药物玉米也一起收了,整颗大豆都被污染了。于是美国政府下令销毁仓库里所有混有药用玉米的大豆,共计约1万蒲式耳。这件事说明污染很容易产生,虽然有些转基因生物明确表示不是给人用的,也不是给动物和药物用的。但是容易污染,容易造成食品不安全和隐患。
除了食物污染,对环境也有影响。比如1999美国的蝴蝶事件。转基因抗虫玉米的花粉撒在马利筋上,蝴蝶试图吃掉这种杂草,结果毒死了它的幼虫。蝴蝶是北美的珍稀濒危动物,所以当时在全世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更重要的是,2001发现了一个墨西哥玉米基因污染的问题。还有一篇发表在《自然》2001的文章,是关于墨西哥玉米被转基因玉米污染的事件。墨西哥自己不种转基因玉米,有法律法规禁止,但是从美国进口转基因玉米做饲料。结果可能是一些农民种植转基因玉米,种植后污染了当地的玉米。墨西哥是玉米的原产地。如果污染了玉米原产地的遗传多样性,破坏了玉米当地的遗传结构,污染问题就很严重了。这件事对中国也有很大的启示。中国现在进口转基因大豆,中国是大豆的原产地。转基因大豆很有可能对原产于中国的大豆造成基因污染。所以,目前国家对转基因大豆管控严格,不允许种植。
不过,刚才提到的这些事件,受到一些从事生物技术的专家的质疑,也是正常的。从事生物技术研究的人历尽艰辛,开发品种,取得成果。虽然发生了一些问题,但不喜欢别人说三道四。但是,他们自己也提出了很多问题,当然这些问题本身就是有根有据的问题。个人认为有结论,就是由于现有科研和知识以及时间的限制,转基因食品对人体健康有害吗?一时难以确定,但需要充分的科学依据和长期的实践检验,需要时间来检验。恐怕现在急着说有害还是无害还为时过早。有美国人说,我们吃了五六年了,没有美国人中毒,没有人中毒。有欧洲人说转基因的东西不能吃,有风险。其实两个方面都比较极端。所以我们要有一个清醒的头脑,也就是说还没有完全下结论。那么,在得出结论之前,需要全世界达成共识,即在有充分的科学依据之前采取预防原则,即对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潜在风险进行充分的评估和防范。
对于消费者来说,应该赋予他们对食品的知情权和选择权。现在没有定论,政府也不能告诉你吃不吃。让消费者自己选择。你应该知道你在吃什么。你可以选择是否愿意冒这个险。应该由消费者来决定。
第三,转基因食品的风险防范
面对转基因食品的不确定风险,许多国家采取了预防原则,即给转基因食品贴上标签。欧盟15国家都采取了强制标识制度,转基因成分含量超过0.9%,欧盟制定的法规还有一个溯源,就是溯源。货架上的食品上的转基因产品标签要写清楚,它们来自哪里,转移了什么基因,基因的供体、受体、载体都要写清楚。从一开始,它从哪里来,就有一个系列可以跟踪和追踪。挪威、瑞士等很多国家都有严格的控制。包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亚洲国家韩国,2001年3月开始标注,但要求相对宽松,要求转基因成分3%以上才能标注。如果不贴标签,可处以654.38+00万韩元罚款或监禁三年。日本也有标签制度,日本的要求是5%,相对宽松,是世界上最宽松的标签。
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态度如何?日本在2002年进行了一项调查。调查结果显示,80%的日本民众对目前的标识不满意,认为5%的标识过于宽松,应该更加严格。德国有70%的农民不愿意种转基因食品,种了也卖不出去。欧洲人不喜欢吃转基因的东西,所以不种。广州中山大学在国际绿色和平组织的支持下,对广州的消费者进行了一项调查。87%的消费者要求知情权,80%的消费者要求标志,表达了一种声音。但是有很多人,大约三分之一的人不知道什么是转基因食品,这说明大众对转基因食品的了解较少。
还有雀巢事件。雀巢的产品被媒体曝光,报道中检出的雀巢产品含有转基因成分。数据由绿色和平组织委托的国际权威生物技术公司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媒体批评雀巢采取双重标准,因为雀巢在欧洲承诺所有食品不含转基因成分。然而,中国的食品被发现含有转基因成分,这在互联网上引起了讨论和批评。据说有5000多人关注了网上的讨论。说明公众对转基因食品还是比较关注的。
在中国,中国在生物技术和转基因方面的国际水平并不低。除了美国、日本、德国和欧洲一些发达国家,中国在发展中国家可能是首屈一指的,在某些方面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中国,有50多种植物,包括粮食作物,正在研究和开发转基因植物,以及动物和鱼类。从1997到2001年底,农业部共受理了587份环境释放和商业化生产的申请。最终有415项被批准环保放行。虽然环境放流可以种植,但只允许小面积种植,要采取隔离措施。批准商业化生产的有46项,商业化生产没有隔离措施,可以随意种植,主要是6种。一个是棉花。是抗虫的,转Bt基因抗虫棉;有西红柿,抗黄瓜花叶病毒的西红柿,还有一种晚熟的西红柿;也是抗黄瓜花叶病毒矮牵牛的甜椒;还有一些动物饲料添加剂和微生物农产品。
目前我们中国的市场上,可能有少量真正国产的转基因番茄种植在湖北或者广东,据说不超过1万亩。甜椒可能仅限于辽宁。有一点是商业化生产非常有限,因为它可能没有通过种子审批。主要的转基因产品是棉花,不能食用,也不能食用,但是它的种子可以用来榨油。我们做过一个调查,河北省很多农民用棉籽榨油,这也是粮食,所以吃转基因棉油。
转基因棉花种子面积比较大。从1996年种植到2001年,棉花种植面积30%以上是转基因,70%的转基因棉花是美国孟山都公司提供的种子。我们国内的研究所、中国农科院棉花所和很多省级农科院培育的转基因棉花品种还有30%,30%的量还是蛮大的。所以中国成为世界上种植转基因生物的四个国家之一,主要是因为转基因棉花的重量比较大。
中国市面上的转基因食品不多,也没有什么自己生产的,但也不是大家都没吃过。其实我们基本上每天都不会带着转基因食品离开。主要原因是我们进口了转基因食品,转基因大豆更多了。转基因大豆榨成油,做成豆制品,我们逃不掉,要吃。比如2001进口的1394万吨大豆中,美国572万吨,阿根廷502万吨,以这两个国家为主。当时美国63%的大豆都是转基因的,阿根廷90%以上都是转基因的,所以这些进口大豆其实大部分都是转基因的。2002年,中国国务院法规颁布后,2002年与2001相比有所变化。我们从巴西进口的大豆增加了23.7%,巴西基本是非转基因,从美国进口的大豆减少了19%,从阿根廷进口的大豆减少了44.7%,整体进口减少了18.7%。
中国为什么进口转基因大豆?现在中国加入了WTO,国际经济全球化,哪里的东西便宜,哪里的东西优越,他就去买。我们东北大豆上市了,美国大豆也上市了。以前东北大豆的价格比美国大豆高20%,但是我们的大豆含油量还不如美国大豆。美国大豆含油量达到21%,我们只有18%,所以榨油厂用的是出油率高的美国大豆。不过,现在这种情况有了一点改变。农业部这两年在推广高油大豆,我们的含油量已经达到了21%。而且我们自己种的大豆都是非转基因大豆,现在日本人韩国人都要吃非转基因大豆。我们的大豆被称为有机大豆,或非转基因大豆,现在我们的大豆出口增加了。大连大豆期货交易所以前交易美国的转基因大豆,现在交易中国的非转基因大豆。
四。中国在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方面的工作
中国对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关注由来已久,目前仍与世界同步。
1993 65438+2月,国家科委发布了《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办法》,提出了转基因的申报、审批和安全控制。7月,1996,农业部又发布了《农业生物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实施办法》,同样要求注册和审查。65438-0999国家环保总局发布了《中国国家生物安全框架》,提出了我们国家的政策体系、监管框架、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的技术指南、国家能力建设。相关机构也成立了,有七八个部门参与,出台了框架文件。我是制定这份框架文件的专家组组长。尤为重要的是,2001年5月23日,国务院以304号令颁布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在该条例中,对农业转基因生物进行了界定,规定了研究试验的要求和应当取得的安全证书。生产加工,取得生产许可证。要经营,必须取得营业执照。要求列入目录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必须在中国销售,并有明显标志。对于进出口也有规定,所有出口到中国的转基因生物和加工原料都需要有中国颁发的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如果不符合要求,应予以退回或销毁。2002年3月20日,农业部发布了三个配套管理办法。2002年4月8日,卫生部也发布了《转基因食品卫生管理办法》,并于2002年7月1日开始实施,也要求所有转基因食品都要贴标签。但总的来说,执行力度还是不是很强。例如,农业部发布了两项临时措施,推迟实施《转基因生物进口管理办法》。事实上,结果是美国公司在此期间仍然可以向中国出口,只是通过一项临时措施。因此,按照现在推迟的日期,要等到2003年9月才能实施进口转基因食品或产品的生物安全认证制度。
但是我们要看到,虽然全国整体上还没有真正落实100%,但是部分省份其实已经开始行动了。比如前段时间在北京,北京市政府规定要有一个执法检查,就是对国务院的规定和农业部的几个配套管理办法的执行情况的检查。要查各个公司的食品,尤其是外企的,有没有标签。因为国外公司很清楚,他知道有没有转基因成分。但是我们国内的公司也不是很清楚,因为我们的来源是没有标注的,也就是说美国进口的大豆,进来的时候没有标注,后面就没办法标注了。但是,趋势似乎是政府的决心很大。此外,一旦实施国际生物安全议定书,必须有强制性标签。因此,标签的前景是光明的。
当我们使用转基因产品时,我们应该考虑它的优点和缺点。目前我们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还没有一个非常肯定的答案,还有很多未知的东西。刚才提到的很多未知因素都无法解决,也没有科学地解决。许多科学家正在研究这些东西,这将需要很长时间。这个时间需要多久没有确定的因素,但是有一个参考时间。2002年底,在意大利罗马,参加《联合国生物安全议定书》中关于损害和赔偿条款的谈判时,多国提出,转基因食品一旦出口到其他国家,一旦发生损害和环境危害,可以原谅很多年。比如今年出口中国的转基因大豆,多少年后还能既往不咎?许多国家规定了30年的期限。如果超过30年,那就既往不咎。但我说,不应该有30年的限制。应该什么时候发现,随时可以调查。30年太短了。上世纪六五十年代,HCH和滴滴涕被用作杀虫剂,但不知过了多久才发现它有残毒。
总结:
我个人对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有一些担忧,但并不意味着坚决反对转基因食品。我只是觉得有潜在的风险。例如对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潜在影响。刚才我讲了对大豆遗传资源和遗传多样性的影响。一旦我们进口了转基因大豆,一旦农民种植了转基因大豆,或者发生了遗传漂变或者遗传污染,破坏了我们本土大豆的遗传基因和遗传结构,那么我们的损失是非常大的,因为我们大豆的遗传资源是我们农民几千年积累的财富,也是全世界的财富。现在许多国外育种使用中国野生大豆的一些遗传材料。
人类健康的第二个潜在威胁。我刚才说了,因为是基因,是外源基因,所以会表达外源的异源蛋白。这种蛋白质可能对人体过敏或者有毒。比如现在我们熟悉的Bt基因,也就是所谓的苏云金芽孢杆菌,几十年来对人体无害,可以作为目的基因。事实上,这些基地并没有真正完成风险评估。这个基因使用后可能会产生毒性,目前还不清楚。这种毒性可能是长期的。比如滴滴涕、六六六农药,几十年后才发现,对人体有影响。一开始大家都觉得不错,觉得这是人类非常大的发明创造。但是现在我认为它正在污染环境。许多影响是潜在的。
我们还可以体验到转基因产品贸易对国家、农民和消费者利益的影响。就转基因大豆而言,转基因大豆进口到中国,对东北豆农的利益产生了影响。我们东北豆农生产的大豆,价格一下子从1.5元降到了0.7,农民的收入减少了一大半,让部分农民负债累累。所以转基因生物的进口可能会对国家的社会经济产生影响,这也是我的担心之一。针对这些担忧的某些方面,还是有要求需要考虑的,比如国家生物安全立法,刚才提到的国际联合国生物安全议定书即将生效。
此外,保障公众对食品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尤为重要。公众应该有权知道他在吃什么,而且是以一种选择性的方式。比如货架上应该有有机大豆,有机食品,有标识的转基因食品。公众有权选择吃有机食品还是转基因食品。此外,我们应该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现在不是科学没有确定性,也不知道以后会不会有害。我不确定,但是因为科学上还有很多未知的因素,所以我们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另一个公众也缺乏转基因食品的知识和安全意识,需要做一些科普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