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节能降耗方案
煤矿是能源消耗大户,能源消耗在煤矿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然而,中国人口众多,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严重短缺。合理和经济地使用能源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战略问题。因此,在煤矿建设和生产过程中节约能源消耗,有效利用能源,不仅是解决短期能源供应短缺的必然选择,也是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提供能源保障的长远战略选择。
煤矿节能降耗是指在煤矿建设和生产过程中,依靠科技进步,根据具体的地质和开采条件,从企业的实际情况、自身效益和环境效益的长远潜力出发,采用适宜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和新设备,降低原材料消耗,加强生产管理,从而取得更加显著的节能效果。
1科学施工,优化生产系统,合理选择采煤方法和工艺。
在矿井建设中,选择先进合理的适合井田地质条件的施工方法和工艺,优化工程开工时序,协调好临时工程和永久工程的关系,可以有效节约能源。矿山建成后的生产过程中无时无刻不在消耗能源。生产系统是否简单可靠,生产环节的多少直接决定了生产系统的节能。因此,优化生产系统使其处于高效运行状态也是煤矿节能的重要措施。节能型采煤方法和技术应该是:采区和工作面回采率高,回采效率高,工艺简单,动力和材料消耗低,巷道掘进率低等。[1]
国家重点建设项目贵州盘南公司响水煤矿高度重视煤矿节能,始终按照国家环保法规和环保报告的标准和要求,将煤矿建设成为安全、环保、节能的现代化矿井。[2]响水煤矿在矿井建设和井下开采中采用了一些有效的节能方法。
1和1将主平硐地层由煤系地层改为玄武岩地层,施工进度由60 ~ 120m/月提高到220 ~ 260m/月,大大缩短了建井工期,减少了后期大量的巷道维护工作量。
1,2简化井下巷道布置,减少生产环节,初设系统简单,机电设备占用少,安全可靠,能耗低。对不影响系统完整性、初期不需要的项目,在需要时进行施工,可减少初期巷道开挖量1.569和4m,减少初期投资1.030和3万元。
河西矿区1,3台阶工作面。河西矿区工作面与井筒之间没有垂直布置。如果按照常规采煤方法,在工作面距离井筒一定距离时停止开采,那么就会移动开采,造成“三角煤损失”。为提高资源回收率,延长矿井服务年限,工作面采用台阶式开采,即当工作面距井筒一定距离时,掘出重建巷与工作面连通,然后工作面溜子缩至重建巷继续推进。该措施实施后,仅W133工作面就开采了近7万吨煤。
2矿井供配电系统节能
电力是煤矿的主要能源,节电是降低煤矿总能耗的重要环节和主要方向。为了兼顾正常生产、生活用电需求和节约用电的目的,必须加强电能基础管理,推广应用节能产品,使供电科学化,生产过程科学化。其中,矿井供配电系统的节能是最直接有效的节能。该矿采取了以下措施:
2.1矿将在主场地建设110/35/10kV变电站,在土壤播种场地建设35/10kV变电站,在河西场地建设10kV变电站;主变压器和上下变电所的变压器选用低损耗产品,以减少功率损耗。
2、在矿井各级变电所安装了静电电容补偿装置,以提高功率因数,减少无功损耗;配电系统应合理布置,上下变电所尽可能靠近负荷中心,以减少线路的电能损耗。
2.3 .为降低线损和电压降,地面配电线路的导线截面应合理加大,并按经济电流密度选线。地上和地下照明采用节能灯;公共场所的照明装有光电或定时自动控制装置,以节约用电。
3煤矿设备的优化
煤矿大型设备的总用电量约占矿井用电量的30%,煤矿的电费支出占整个矿井总支出的比重相当大。合理选择和使用它们是煤矿生产中节能的重要措施之一。煤矿主要设备选型的总原则是:技术先进、系统可靠、效率高、工况合理。[1]响水煤矿在煤矿设备选型中采取了以下节能措施:
3.1矿井通风设备方面,经过多方案比选,土播区选用BDK-8-29对旋风机,河西区选用BDK-8-25对旋风机,叶片角度无级调节,工作点调整方便,效率高达71 ~ 85%。耗电量为0,362 ~ 0,425 kWh/mm3 Pa,低于规定的0,44 kWh/mm3 Pa。
3.2为便于开采中煤组并与之建立联系,河西矿区主斜井设计从井口at-16处绑至中煤组附近,用水平石门穿过上煤组后沿上煤组敷设。最初的设计需要两台带式输送机进行接力运输。经过对比分析,决定用一根皮带出井。带式输送机厂家根据这一要求,在变坡位置增加了一套导向滚筒和张紧装置,实现了一条皮带出井的目标,既简化了系统,又节省了电耗和人员。
4地面建筑节能
在我国,据统计,建筑能耗已占社会总能耗的20% ~ 25%,并且随着我国城市化的推进,这一比例正在逐步上升。实施煤矿地面建筑节能措施,将有效提高社会能源利用效率和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响水煤矿注重地面建筑节能;
4.1根据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地形条件,以及建筑物对日照和通风的要求,选择建筑物的有利朝向,采用合理的间距和群体组合,积极利用太阳能,节约能源。
4、2号楼所在区域尽量采用联合集中布置;在联合建筑中,应尽可能考虑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对于需要散热和消除有害气体的部分,可以采用燃气建筑、高窗等措施,改善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条件,有利于节约能源。
4.3采取降低建筑体形系数等措施,如采用联合建筑减少外墙,增加层数,合理增加进深,控制窗墙面积比,以达到节能的目的。
4.围护结构包括墙体、门窗、屋顶等。,其热损失占建筑总耗热量的80%,是直接影响建筑保温隔热效果的重要因素。在建筑材料的选择及其厚度的确定上,按保温隔热的要求确定;屋面保温不宜采用高密度、高导热、高吸水率的材料。
5给排水、暖通、环保与节能
5、1供水系统及给排水设备根据响水煤矿工业场地各用水点对水质、水压的不同要求,分质分压供水。防火灌浆用水要求高压,设置单独的增压泵直接供水;处理后的矿井水直接流入消防喷淋池;生活用水由变频调速水泵统一供应,可节省设备年运行费用。
矿井需要的水泵是一种新型高效水泵。水泵吸水管采用压力进水,既省去了阻力大的底阀,又保证了供水的可靠性。止回阀采用新型节能缓闭止回阀,阻力小,可降低水击压力。管道采用耐腐蚀、价格低廉的给水铸铁管;管道流速采用经济流速。
5、2供暖系统及设备矿井工业场地内所有建筑均采用热水集中供暖。室外热力管道等设备采用导热系数低、保温性能好的保温材料。热水锅炉选用煤耗低、热效率高的产品;换热设备选用热效率高的换热机组。还要选择使其运行在最佳工况范围内的水泵,选择流量在经济流量范围内的管道。
5.3环保项目对各种污染物的防治采用优化方案,坚持综合利用、化害为利、变废为宝的原则。采用低能耗处理工艺处理废水和废气,并尽可能回收利用。由于响水煤矿井下排水水质较好,所以排至地面矿井水处理站,作为注浆、防火、消防洒水、发电厂等工业用水。生活污水经处理后用于农田灌溉;从地下排出的煤矸石被用来制造煤矸石砖。
6结论
煤炭占中国能源的76%。煤矿要持续健康发展,节能降耗是煤矿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为了提高对节能降耗的认识,煤矿企业需要采用先进合理的工程施工方法和工艺,采用高效的采煤方法,选用先进高效的机电设备,科学供配电,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加快技术革新和技术创新步伐,降低生产各环节的物耗和能耗,充分利用外排矿井水和煤矸石,实现煤矿企业节能降耗的目标。只有节能降耗,才能降低煤矿生产成本,实现真正的高效,确保煤矿健康、有序、稳定发展。
参考资料:
[1]闫先红,煤矿设计、建设和生产中的节能减排措施[J],煤炭工程,2008年第7期。
[2]李,余,张美润,赵清平,宋.响水煤矿开发中的生态环境保护[J],煤炭工程,2009年第5期。
[3]安文平,煤矿主要设备的节电[J],山西能源与节能,1,2004。
[4]丁·,煤矿能耗调查分析及节能措施[J],煤炭技术,第3期,2010 .
[5]郝明魁,庞庄煤矿节能减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能源技术与管理,2009年第5期。
[6]鲍建兴,龙东煤矿节能减排调查及对策研究[J],能源技术与管理,2009年第5期。
[7]蒲世同,田坝煤矿节能减排的一些做法[J],云南煤炭,2009年第4期。
[8]郭佳,浅谈煤矿节能[J]与洁净煤技术,2006年第3期。
企业节能降耗方案(二)
近年来,能源短缺和环境恶化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虽然中国幅员辽阔,自然资源丰富,但能源供应仍然十分紧张。虽然有浪费和工业化加速导致能耗高的原因,但更多的是由于经济结构不科学不合理,企业经济管理粗放,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在过去的几年里,在我国,为了企业利润最大化,企业忽视了耗能生产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给我们的生活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污染。为了保护我们的生活环境,十二五规划中要求进行环境保护。企业节能降耗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中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应对资源短缺和环境压力的必然选择。
一、企业实施节能降耗工作的主要特点
1,利益最大化的限制。企业在经济活动中往往受到利润动机的强烈驱动。在进行经济决策时,更多考虑的是趋利避害的原则,围绕成本收益分析进行。因此,由于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都是以盈利为前提的,所以在节能降耗面前,大多数企业都坚持利润最大化,只要盈利,企业就会自觉地把这件事做好,实施节能减排也不例外。
2.行为实施的有限理性。受人文环境的限制,一些企业往往会因为经济活动中执行者的主观意图而影响企业的经济行为。当企业的高管受到利益最大化的影响时,节能降耗的行为就会受到约束。
3.面对节能降耗的工作,企业在开展工作时更加投机取巧。为了追求自身利益,在目前技术还不是特别成熟的条件下,大多数企业在开展节能降耗工作时,为了策划更大的利益,会在生产过程中采取非常隐蔽和隐蔽的手段,以达到自己的目的,甚至不惜牺牲公共利益,提高企业获得最大利益的机会,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第二,可以促进企业实施节能行为的动机
1.因为企业随意排放环境污染会造成污染,作为企业,他们不愿意做这些违背政府意志的行为,逃避环境污染的责任,因为政府不允许他们投机随意排放环境污染。只有加大宣传力度,让企业自发改进工作,通过相应的法规加强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干预,才能杜绝和约束企业的违规经营和竞争行为。
2.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诱导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采取各种措施实施污染,同时通过各种手段隐瞒或检查污染工作。为了规划企业的利益,他们以回避的方式逃避公众的监督检查,因为周围的人更了解他们的经营行为和环保行为。让企业在执行过程中不敢做。如果政府在治理过程中通过公众对企业的节能降耗行为进行监督和公开,不仅可以降低成本,还可以使企业的监督行为更加严格,更有威慑力。因此,政府必须进一步加强与公众的合作,让公众发挥监督企业的作用。
3.让企业没收并认识到深化节能降耗可以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政府对企业发展的支持,意味着企业必须在国家允许的经营范围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在经营活动中故意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及相应企业行为的,将得到强化。
三,企业实施节能降耗行为的成本效益分析
1.在市场经济中,企业的生产成本决定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为了降低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成本,促进企业以最低的成本创造和生产出最多最好的产品,企业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虽然企业实施节能降耗行为可以赢得政府的支持和社会各界的认可,但这些都会给企业未来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好处。实施企业健康不仅是企业的盈利行为,也是企业生产发展的激励和动力。
2.为企业生产开展节能降耗活动,虽然目前企业有所亏损,但企业长期坚持实施节能降耗,并将贯穿企业生产的全生命周期,对节约成本、提升社会形象将起到重要作用。
四、企业节能降耗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节能降耗工作处于“升温降温”状态。各级政府利用行政手段层层分解考核指标,制约了企业的节能降耗行为,但缺乏刚性的规范机制,实际效果不理想;另一方面,在政府的压力下,一些企业出于应对目的,被动地采取一些节能降耗措施,没有把节能降耗作为企业生存发展的自觉行动。
2.区域节能降耗缺乏规划指导和协调机制。目前节能降耗工作仅在单个企业开展,区域内和企业间如何开展协同节能缺乏系统规划,工作协调亟待加强。虽然个别企业自建了热电企业,但如果现有的大型发电企业能够直接向这些企业供电供气,充分发挥大型锅炉热能利用率高的优势,可以节约近30%的能源。
3.节能降耗考核体系和指标不完善。近年来,国家和各省相继出台了一些能耗定额标准,但覆盖面不广,具体的产品指标不够详细和全面。只有少部分企业和产品可以对标,大量企业和产品因为缺乏能效标准而无法对标。对企业的考核仍然强调产值能耗水平的下降,而不反映企业单耗水平。导致重点耗能企业责任落实分解指标不统一,制度不一致,考核不合理。
4.缺乏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在管理过程中,由于企业或主管部门对节能降耗缺乏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用能单位对节能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缺乏积极性,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企业在节能降耗中的支撑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此外,对未完成节能目标的企业没有处罚措施,对完成节能目标的企业激励措施也很少,导致相当一部分重点用能企业未完成节能目标。
五、企业继续实施节能措施应注意的事项和建议。
1.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发展附加值高、能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信息、装备等高新技术产业,提高工业增加值比重,控制高耗能产业比重,培育低耗能高效企业快速发展,提高低耗能产业比重,实现单位能耗整体下降。做好存量调整和节能工作,加大重点用能单位节能力度。
2.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节能降耗的日益重视,对企业环境污染的处罚力度逐年加大,促使一些大企业加大节能技术改造的力度和节奏,并迅速安排到位。随着企业生产技术空间的缩小,我国十二五规划已将企业在生产中的节能降耗重点逐步转向产业结构调整。根据国内一些专家调查后得出的数据,目前我国节能降耗工作30%靠技术节能,另外70%靠产业结构调整。在利益效用的驱动下,企业在降低能耗、节约成本方面有很强的主动性。产业结构的调整主要依靠政府的引导和推动。在结构调整过程中,各级政府要切实重视产业结构调整,根据新形势下我国经济发展对企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企业产业结构调整规划,加快建立相应的结构调整工作机制,落实相关责任单位的工作责任,切实降低全县能源消耗水平。
3.制定严格的项目准入标准,将能效指标作为项目审批、核准和备案的强制性条件,严格控制引进国内外高耗能、高污染项目,积极引进和发展先进制造业,从源头上严格控制新建高耗能项目,有效遏制高耗能行业过快增长。
4.为了节能降耗,我们必须把循环经济和高科技结合起来。政府在推动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同时,要组织专业科技人员,高新技术研发并重,发明开发新技术新材料,坚持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用循环经济的模式发展经济。
不及物动词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大力推进企业节能降耗,必须严格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落实《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暂行办法》,严格控制高耗能行业的准入,严格控制高耗能行业的过度发展,逐步降低高耗能企业的比重。
参考资料:
陈东升。生态环境治理的制度分析[M],安:西北A&F大学出版社,2011,(4)。
[2]陈·。节能降耗,行政和市场都要硬[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12,(3)。
[3]张华。对高耗能企业节能降耗途径的思考[J]:金属矿,2011,02。
[4]魏明勇。企业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0。
[5]郭运涛。中国能源开发利用面临四大瓶颈[N],中国经营报,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