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老板的转型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煤焦等能源行业形势由沸点逆转至冰点,山西省地方中小煤矿纷纷停产,寻求转型生产。一些煤焦油领域的民营企业家,在农业、旅游服务、金融、信息乃至高科技行业打开了新的大门,尝到了非煤行业逆势“反危机”的甜头。
依托承包煤矿投资农产品深加工
在孝义市下栅乡Xi庵胜村的明鑫禽业有限公司,数百名身穿制服的年轻工人正在流水线上加工肉鸭。下栅乡乡长梁洪说,工厂有600多名员工,基本工资1.300元加上绩效工资,在当地算是高薪了。
明鑫公司是孝义市最早进行煤焦油规模化、精细化深加工的企业,资本积累迅速。“原有的高污染、高能耗的模式肯定不会长久,总有一天资源会枯竭,会有环保和社会的压力……”薛董事长对说。2006年,孝义市出台了一系列鼓励煤炭企业转产的政策,薛瞄准了农产品深加工。“当地玉米大量种植,可以作为旱鸭子的饲料;土地多,发展养殖小区条件好;政府也承诺了优惠条件。”
2008年9月,投资21万元、年产1万只生态肉鸭的养殖深加工项目一期工程竣工,建成了全国第四个、山西最大的生态肉鸭养殖加工基地。
薛说:“煤矿、洗煤厂、焦化厂,金融危机来的时候,都在减员降薪,但是我们公司到现在不仅不减员降薪,还在招人,这也带动了一大批农民和种植户。”
超过6543.8+05亿元的民间资本注入小额信贷。
一部分“煤老板”挺进汽车制造业、航空运输业,占据实体产业高端;有的投资文化旅游和现代服务业,开发建设旅游景点,非常成功;有的投资信息产业;今年上半年,山西已成立数十家小额贷款公司,超过6543.8+05亿元的民间资本注入小额贷款领域。在这些排队进入资本市场的小额贷款公司中,“煤老板”投入的资本占大多数。让人刮目相看的是,一向被认为文化素质不高的“煤老板”大胆涉足高科技行业。在吕梁,车安奎斥资654.38+00万元购买专利,投资2亿多元新建提取枣精的红枣加工厂;张锦忠拥有7项专利,投入数千万元研发废旧轮胎的无污染加工利用。
山西省科技厅厅长连益民说,一直有煤焦油领域的民营企业家来厅里找科协咨询,寻找高科技投资项目。
进入非煤行业有多难?
“煤老板”的转型之路并非一帆风顺。“煤老板”进入非煤行业也有很多现实的门槛和瓶颈。政府有必要运用财政、金融和产业政策给予引导和促进。但由于“煤老板”的素质和能力有限,产业转型所需的市场环境还不成熟,专家提醒,转型要循序渐进,遵循市场经济规律。
转型有很多障碍和瓶颈。
山西各地的“煤老板”手里有3000亿左右,但国内资本市场不景气,投资渠道狭窄。“煤老板”的巨额资金将投向何处,需要政策引导。
“主要问题在于管理和老板的素质。”孝义市中小企业局一位负责人分析,“小煤矿利润大,但属于粗放经营,技术含量不高;而高科技农业和服务业,既需要精细管理,也需要技术门槛;人才和管理技术跟不上显然风险很大。”
山西省中小企业局局长周明鼎表示,民营企业投资面临诸多制约和瓶颈,土地、资金、人才、管理、技术、信息缺一不可。这些要素的获取对国企来说可能更容易,但民企的获取成本仍然很高。
同时,“煤老板”所具备的文化知识背景和管理素质也是一个“玻璃门槛”。据介绍,山西省小煤企老板大多文化程度较低,相当一部分只有初中文化程度。
“山西煤老板是历史现象,会随着时代的发展淡出历史舞台。”山西省委书记袁在“新晋商·新形象·新境界”民营企业论坛上表示,煤老板的长远发展方向必须再次转型。
冲得太快,有的企业一转身就死了。
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在考察山西民营企业转型后认为,一些地方提出加快企业转移,包括山西在内的中西部地区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企业转移。如果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自然转移当然是好事;如果太急太快,有的企业一转就死了。龙永图分析,由于整个企业已经与周边企业发展的生态环境形成了产业链,离开那个生态环境就无法生存。当我们中西部地区有了适应企业发展的环境,转移才能大规模进行。因此,我们建议稳扎稳打,循序渐进,按照市场经济办事。
不少专家也认为,“煤老板”进入高科技行业不是不可以,但由专业团队打理更合适。山西省设立了科技风险投资引导基金,由省政府和国家开发银行各出资4亿元。基金下设不同的子基金,可以吸引民间资本加入。山西“煤老板”的转型之路,在一定意义上就是资源型经济的转型之路,是中国资源型经济的“典型命题”。在太原举行的2009晋商品牌文化发展高峰论坛上,这一命题再次成为热门话题。通过深度访谈发现,制约“煤老板”转型的最大问题是“路径依赖”,这正成为各界有识之士的“共识”。
山西省焦炭协会副会长李镇西等人曾指出,产业路径依赖,说到底是一种固化的发展思维,是资源地区往往形成的刚性产业体系。多年来,山西民营煤焦企业通过煤炭生产、运输、焦化化工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也形成了对煤焦产业的深度依赖。
山西财经大学的景认为,矿业经济由于前期投入大、设备专用、中间产品多,存在“锁定效应”和“粘性效应”,行业退出和转型难度大。
专家们开出了克服这种路径依赖的药方,那就是“创新、创新、创新、再创新”。
创新包括很多方面,首先是开发思维的创新,核心是培养企业家精神。西方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所说的企业家精神,本质上是创新,敢于尝试,敢于冒险,尤其是管理和管理模式的创新。有了这些创新,我们可以打开工业进步和工业转型的闸门。
其次是金融创新,金融创新的核心是资本运营。现代工业的灵魂是金融。只有把资源资本化,用资本和产权把资源联系起来,才能打破所有制和时空的界限,打破工业产品形态的鸿沟,实现多元化、并发式发展。
上述创新离不开政府的制度创新。政府在产权制度、要素供给制度、监管制度和产业政策等方面的创新是民营经济转型发展的外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