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互联网裁员,计算机毕业生面临秋招。我们做什么呢
看到这个题目,不禁觉得目前的情况还可以接受。现在互联网都在裁员。这不是结局。至少大量的选拔,科研院所,国企,央企还在学校招聘,不是吗?你怎么看31-34岁不能晋升P7,17的大龄程序员现在都在忙什么?我忙着回忆当初招聘时的遗憾,然后在科研院所、国企、央企、银行、券商四处寻找难得的社会招聘机会。截至目前,校友被抢大红包数次,均为大厂老员工,成功落地国泰君安、人民银行、招商银行信用卡、上海电信研究院、浦发银行、交通银行、28、国电南瑞、移动物联网正式员工准备的校友。
我之前提过一个大慈大悲的理论。大慈大悲论是指部分985、211本科硕士在25 -65年龄段(大于等于P7、17等)不够强大,无法立足。)在严峻考验业绩和产出的体制外民营经济环境中。坚决放弃一个人一生中唯一一次进校园招聘的机会,比如转、国网、烟草、中石化、中石油、四大行、国有投行、券商,把机会留给其他在自己学校实力较弱或者在其他机构学历较弱的同学。那我愿意称这个群体为好人。
如果真的要跳槽,哪些机会最适合互联网人?下面根据我的经验和判断来说一下:电动车行业,SaaS/PaaS,软件行业国内替代,机器人行业,AI大数据等。这里的重点是电动汽车。相对于燃油车,电动车是革命性的物种。核心是电动车不仅仅是一辆车,还是一个数字中心+娱乐中心+新生活方式。这一切的基础都依赖于电动汽车搭载的软件系统,会有无数的工作需求。既然有好男人,就要努力去发现。所有国企和央企科研院所等单位都将参加秋季和春季招聘洽谈会,包括国企和央企转岗在内的一切机会都将投入。不要给自己片刻的放松。即使即将拿到offer,也要注意自己的体检数据,确保万无一失。
从现在开始苦练还不晚,秋招前至少可以刷40天,面对各种机考和笔试。未能落地的,工作前后积极考取体制内认可度较高的各类证书,如软考、各种网络或云工程师认证、FRM、CFA、PMP,参加国考、省考,探索国企、央企的规律和实时咨询,积极投简历。但是不要放松一件事,那就是英语。我说的不是你读研时的技术文献和科研论文的写作和阅读能力,而是你的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退一万步讲,中国计算机行业真的有海外机会。基本上英语就够覆盖了。虽然有能力辅修日语是最好的,但是考虑到你是23届的毕业生,还有很多我上面提到的证书需要拿到。如果你用日语工作五六年,等你30岁或者31岁再学也不迟。
我一直坚持的观点是,国内体制内或者岸上都有可能选择这条路。这是一条通往底层和底层的路。如果这么香,周公为什么不出门?就算被二代嘲笑,也要想尽办法挤进国控、金钟这样的单位,因为只有周公配得上嘲笑你,这已经很不错了。在我回答中小学教育这个话题之前,已经有很多人在评论区“教育我”了。那个班没有高考,直接出去了。但我看到的是,那个阶层的家庭都想尽办法给孩子安排国内的教育资源,国内的学历背景更容易让孩子进入一些好的单位。
找工作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送8个字给题主:降低期望值,全力出击。不要想着去BATTMD。你能得到什么就能得到什么。18-25年龄段的失业率已经达到19.8%。这个时候就不要挑剔了。先开启事业人生最重要。先不说全力进攻。正规的招聘网站,学校组织的企业校园招聘,兄弟姐妹的人脉,亲戚朋友的关系都用上了。不要犹豫,子弹都是擦亮的,不要想着不要脸。在今年这种环境下,羞耻一文不值。接下来,我再对所有互联网专业人士说几句。如果现在的公司还能做,那就努力坚持下去。前几年那种今天走明天加入,甚至挑几个Offer的情况,真的不存在了。我有几个导演级别的朋友,找工作找了好几个月了。
互联网时代,人要小心。互联网高速成长时期,很多人恨不得一年跳两次,但因为公司急需人,还是能拿到不错的Offer。新时代的农民工。稳定性极其重要。建议你最多2-3年跳一次。每一份工作都要积累足够的职场资本,最好在公司的成长触及天花板后再考虑跳槽。事实上,互联网行业并不是突然不可用的。我感觉传统的消费互联网必然会衰落。判断因素很简单:手机出货量已经到了达赖高峰,很快就会由盛转衰。毕竟软件格式是建立在硬件基础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