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IC提高新能源汽车KPI:2025年将生产和销售350万辆汽车。

在新能源竞赛中,SAIC重新安排了筹码,调整了速度,进入了领先军团。

4月18日,SAIC在第二十届上海车展发布《新能源汽车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到2025年,SAIC新能源汽车年销量达到350万辆,比2022年增长2.5倍,年复合增长率达到50%,其中自主品牌在新能源汽车整体销量中的占比达到70%;基本完成新旧轨道间的发展动力切换。

这个计划雄心勃勃。

SAIC今年的新能源销量目标是654.38+0.5万辆,350万辆意味着未来两年复合增长率需要超过50%;2021 SAIC公布的2025年新能源计划是270万辆,新目标直接增长了30%。

SAIC如何实现如此高速的增长?如此大幅提速的信心从何而来?

01

面对350万辆,四大自主品牌重新定位。

销量从来都是内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对外,中国正处于新能源市场的上升期。

SAIC副总裁兼总工程师祖思杰在战略发布会上表示,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超过13万辆,市场渗透率超过25%。预计今年将超过35%,2025年将超过45%。

更重要的是,用户的购买因素正在从燃油车时代的‘动力、马力、油耗’逐渐转变为电动智能网联新赛道的‘动力、算力、体验’。

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扩大和用户认可的背景下,SAIC近年来完成了自主品牌体系建设和智能化电气化改造产品矩阵的初步构建。

在这个三年战略中,SAIC更细致地安排了智机、樊菲、荣威、MG四个自主品牌,使其形成合力,成为未来350万辆目标的基石。

在新战略中,智造将自己定位为“高端纯电动智能汽车品牌”,樊菲和荣威将成为中国消费者的“新能源汽车首选品牌”,名爵将自己定位为“世界知名汽车品牌”。

其中,智机将率先搭载SAIC最新的三电、智能科技创新成果;樊菲和荣威将提供纯电和插电式等多种新能源解决方案。名爵将传承一款百年经典,赋予其动感、潮流、时尚等新概念,让全球用户爱上中国汽车。

今年下半年,智造第三款车型——全新smart中型城市跨界SUV C即将亮相;荣威品牌首款搭载新架构、新电池技术的新一代中高级电动车将上市;继3月中国首款全球电动车名爵木兰突破海外单辆1万辆销量大关后,纯电动跑车名爵Cyberster也将于年内全球同步上市。

未来三年,智造将推出四款新车型,樊菲、荣威、名爵将发布超过13款新能源产品。

到2025年,知己汽车将力争完成30万辆的年销量,进入全球新能源汽车企业第一阵营。

包括樊菲、荣威和MG在内的SAIC乘用车系统占新能源销量的70%以上,超过654.38+0万辆。

02

根技术支持多品牌发展

一个拥有四个品牌,专注或深度覆盖智能电动车领域的集团,在中汽集团非常少见。

事实上,今年的上海车展正在呈现智能电动的多品牌趋势。广汽集团在爱安品牌之外建立了高端豪博品牌;长安集团旗下的深蓝首次独立参展,并更名为深蓝汽车,与奥伊塔并肩作战。

但多品牌战略的前提是要有强大深厚的根源技术支持。

在这一新战略中,SAIC明显加快了root技术的落地和应用。

在电池领域,SAIC魔方电池通过“预导、卧、分、疏”电池组的创新设计,实现了动力电池系统的零热失控;

电驱动方面,由“碳纤维转子电机+800V高压电驱动”组成的新一代电驱动系统,使SAIC产品轻松进入“2秒加速俱乐部”,实现能量快速补充;

因此,SAIC将挑战9.5公里/千瓦时的汽车能耗行业新纪录。到2025年,智机品牌车型将成为SAIC首款搭载固态电池的量产产品;

SAIC计划在2025年将内燃机的热效率从目前的43%提高到47%,以实现更好的混合动能性能。

在决定整车智能化水平的电子电气架构上,SAIC将推出“中央计算+区域控制”的全栈3.0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包括自主研发的智能汽车通用操作系统,实现车内和车间软硬件资源的跨域整合,从而使车内控制器数量减少一半,线束减少1/3,系统响应速度提升至毫秒级;

在汽车控制领域,上汽汽车中央协调运动控制器(VMC)技术集成了制动、驾驶、转向、悬架控制等所有功能,实现车身6自由度集中控制,在不同驾驶模式和各种路况下保持车身稳定,将安全性和舒适性带到新的高度。

智造将于2025年推出的E、F车型,将率先应用3.0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和VMC技术,实现智能驾驶、智能客舱、车辆控制的智能新体验。

在制造方面,应用CTB、整体压铸等先进制造集成技术创新电动智能汽车软硬件生产工艺,将实现简化、规模化、低成本生产,大幅降低制造成本。

2025年,SAIC临港电动车全球专属模型工厂将建成投产。

03

明确规模竞争战略

全新的品牌阵容和扎实的技术根基成为SAIC改变竞争策略的基础。

在此前的电动智能化市场竞争中,很多车企延续了燃油车时代高R&D投入到高品牌溢价的技术竞争策略,但未能完全奏效。

原因如下:电气化完成了用户认知的初级阶段,用户群体高溢价的早期采用者渗透到更广泛的主流用户中,价格成为用户痛点,市场进入“快鱼吃慢鱼”的份额竞争期;

智能化还处于技术探索阶段,未能形成真正的用户酷斑,难以形成对价格和销售的有力支撑。

由此,SAIC迅速想出了适应当前电动智能化市场的竞争策略:为用户提供同车型“最优价格”、同价位“最优配置”的整车产品,形成规模竞争优势。

“让用户用同样的钱享受更安全的出行体验;让用户用同样的钱跑得更远;让用户用同样的钱,拥有更完整的功能体验。”祖思杰在演讲中说道。

这一策略已经在知机LS7和樊菲F7得到了验证。

目前,智极LS7周交付量呈现快速单边上升趋势,4月第一周销量已稳居国内30万以上纯电动SUV市场第一,成为该细分市场的一匹新黑马。

樊菲F7上的巴赫座舱已成功圈层,其在行业内首创的双向两区独立影院场景的应用、可转弯可奔跑的3D矢量音响技术、获得中汽研究院“舒适之星”的巴赫座椅等成为重要卖点。

“SAIC将自我加压,自我革命,时不我待,努力推动创新和转型。”演讲最后,祖思杰说。

显然,即使有了技术和品牌,350万辆汽车对SAIC来说也绝不是一个轻松的目标,但它必须实现,因此淘汰赛已经开始。

SAIC,为了它通向未来的门票,正在全力以赴。

本文来自《易卡诺》作者。电动车观察者,且版权归作者所有。请以任何形式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车改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