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公司损益表分析报告

一、财务分析报告的主要结构

(1)报告的标题

标题是对财务状况分析报告最精炼的总结。既要准确反映分析报告的主题,又要简洁醒目。由于财务分析报告的内容不同,其标题没有统一的标准和固定的模式,要根据具体的分析内容来确定。如“某月简要会计报表分析报告”、“某年综合财务分析报告”、“资产利用效率分析报告”。

(2)基本信息

即概括企业的综合情况,使财务报告的使用者对财务状况的分析和说明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如企业的主要经营范围和其他经营情况,介绍企业的经营和财务状况。这部分要求用词恰当,引用数据准确。绝对数、相对数和综合指数可以用来解释经济指标。应特别关注企业当前的经营重点,重要事项应单独反映。

(3)综合分析

综合分析是对一个企业的经营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在解释问题的同时进行分析,找出问题的原因和症结,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财务分析一定要有理有据,每个指标都要细化分解,要用好表格和图表,突出分析的内容。分析问题时,要善于抓住当前的点,反映业务重点和容易忽略的问题。

(4)总体评价

在作出财务报表和分析后,应从财务角度对企业的经营状况、财务状况和利润表现作出公允、客观的评价和预测。评价应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评价可以单独进行,也可以将评价内容穿插在讲解部分和分析部分。

(5)工作建议

即财务人员对经营和投资决策进行分析后形成的意见和看法,特别是对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改进建议。值得注意的是,财务分析报告中提出的建议不能过于抽象,而要具体,注重实际操作,提出的建议要切实可行。

二、财务状况分析报告的主要分析指标

(一)商业指标分析

主要说明企业的基本情况,本期企业生产经营主要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如实际完成的产量、业务量和销售量以及同比增减值。反映企业发展能力的财务评价指标有:三年内销售增长率、资本积累率、总资产增长率和平均资本增长率;三年平均销售增长率。将这些指标与标准指标和上年同期进行比较,计算增减值,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生产经营中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一是经营环境变化的影响,主要分析企业生产经营内外部条件变化的影响;二是业务范围的调整和影响;三是其他需要披露的业务情况和事项的影响。找出主要影响因素,说明企业取得成绩的主要原因,说明企业经营中存在问题和困难的原因,使企业明确未来发展方向。

(二)盈亏指数分析

1.将利润表反映的当期实际利润与上年同期计划数和实际数进行比较,分析利润实现和增减值。本期实现的利润(亏损)总额是多少,与计划和去年同期相比增减多少,增减率是多少;分析本期实际利润总额的构成,包括: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营业外收支等。,以及计划数与上年同期的增减额和增减率。

2.计算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收益率、主营业务利润率、成本利润率等盈利能力分析指标,通过与上年同期比较标准值计算增减值。

3.根据分析计算结果,分析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从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减、成本费用同比增减、其他业务利润、营业收支净额等因素分析其对当期利润的影响,找出盈利能力增加(减少)的原因。

(三)资本指标分析

1.通过分析资本结构比例,分析本期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及其他报表中各项目的构成比例,对比上年同期行业比例和项目比例,结合增长分析和结构分析,判断各项目构成比例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2.分析企业资产运营能力,评价企业资产管理效率。其评价指标主要包括:总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例如,通过对应收账款周转率的分析,可以得到应收账款的变现速度和管理效率。如果周转率高,说明催收速度快,账龄短,资产流动性强,短期偿债能力强,可以降低催收成本和坏账损失。同时,通过对比应收账款的周转期和企业的信用期,还可以评估委托加工单位的信用程度,调整原有的信用条件,制定(上接64页)(下接62页)相应的催收政策。通过分析固定资产的周转率,可以知道固定资产的利用率是否合理,固定资产的结构是否合适。

3.计算企业的偿债能力,主要指标有:速动比率、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等。

4.指标变化差异分析,将本期各项指标计算结果与标准值和上年同期值进行比较,找出变化较大或异常变化的指标作为重点分析对象,揭示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指标分析

1.衡量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指标是国有资本增值率。通过分析该指标,可以全面反映国有资产的保护情况,及时有效地发现国有资产流失现象,反映国有资本的安全和增长情况。

2.一般认为,资本保值增值率越高,企业的资本保值越好。保值增值率达到100%时为保值,超过100%时为升值。如果小于100%,说明国有资产被侵蚀、流失、流失,没有实现保本。

3.根据国有资本实现保值增值的程度,分析原因,特别是对没有实现资本保值增值的要高度重视,查找漏洞,研究对策。

延伸阅读:如何买保险,哪个好,教你如何避开保险的这些“坑”。